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後的演講---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個月
2008/08/12 09:32:01瀏覽598|回應1|推薦1

宅童筆記:一定是我的工作帶來的正面聯想,竟然有小孩主動借我這本書,還加一句:「妳一定會喜歡.....」其實對於這一類的書,往往讓我覺得好看的都不是一堆名人推薦的「陽光勵志」部分,而是這個人對小事情的在乎與堅持,就以這本書來說,最讓我有所共鳴的,就是他做了這麼多、這麼累人、這麼動員幅度廣泛的事業後,初衷只是想給自己的孩子留下「味道」,這很像我看港片「一個好爸爸」的感覺,最欣賞的是,他最後自己也用了「假動作」來揭開謎底(他真正預設的讀者只有三個)。對了,胡椒罐的舉例也很棒,我認識的美國就是常會有這一面讓人感動,一個呵護夢想、不晃點小孩的地方,自然會有小孩繼承這樣的民族性,繼續做同一個夢、笑著走下去。

最後的演講 The Last Lecture

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蘭迪.鮑許


  蘭迪.鮑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隔年8月(2007年),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後來網路大量流傳,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教師、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

作者簡介

蘭迪.鮑許(Randy Pausch)

  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教導科目包括資訊科學、人機互動以及設計,他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間曾於維吉尼亞大學任教。他在教學與研究方面都曾獲得獎項肯定,曾與爾都比(Adobe)、谷歌、藝電,以及華德迪士尼夢想工程公司合作,也是愛麗絲計畫的創始人。目前和太太及三名子女住在維吉尼亞州。

傑弗利.札斯洛(Jeffrey Zaslow)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他出席了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事後撰寫的報導引起了世界各地對這場演講的熱烈迴響。他住在底特律市郊,家中成員除了太太雪莉之外,還有三名女兒,蕎丹、愛麗克絲及依甸。

  「最後的演講」影片及相關資訊請參見:www.TheLastLecture.com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以上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品牌思考很簡單》《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以上究竟出版)等書。

名人推薦

top

★各界推薦:歐普拉、楊定一、連加恩、孫大偉、洪蘭、林義傑、李開復、吳念真、光禹

【名家推薦】

◆在世界被抹平的時代,蘭迪的「最後的演講」已經造成了廣泛的影響。現在,本書在台灣的出版可以讓更多的讀者受惠。──Google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  李開復
◆這是一本非常令人感動的好書,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尤其他面對死亡的勇氣令人感佩,這麼好的老師天不假以英年,令人感嘆人生無常,卻更令我們知道要把握時光,活在當下。所有的人都應該閱讀本書,它會帶給你智慧,令你的人生無憾。──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面對每一天都把它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即便今天結束也了無遺憾。」這個認知我們都知道卻不一定做得到,但鮑許教授確實做到了!──名導演  吳念真
◆和作者鮑許教授一樣,我也是個擁有二子一女的父親,也因此,這本充滿希望與啟發性的書特別能觸動我心弦。在書中,鮑許教授談到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培養興趣並以熱情探索這世界,我完全認同,我們應該提供一個可讓孩子發揮創造力的空間,並讓孩子們和宇宙萬物建立尊重與慈悲的互動,孩子自然可以發揮最高的潛能,倒不應該有「追求成功」的觀念。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快樂比什麼都重要。此外,在面對疾病的威脅時,鮑許教授始終樂觀積極,坦然面對並放下,「重點是怎麼過你的人生」。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長庚生物科技  楊定一博士
◆如果老師家長學生都來讀這本書,我們的教育成果絕對倍增!
而政治人物也該來看這本書,修煉自己的胸懷與言行。──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 光禹
◆很多人躊躇在人生的十字路上總是會問自己:「我幸運嗎?」
《最後的演講》這本書道出人生什麼是無奈、什麼是遺憾、在你人生中最需要的是什麼。
無奈原因是,作者蘭迪.鮑許是一位快樂的教授,除了認真在學校教學事務上,還擁有一個幸福又快樂的家庭,只是幸福與快樂竟在一天之內變成人生中的無奈,因為上帝狠狠對他開了一個玩笑──蘭迪得了胰臟癌。
可是,蘭迪並沒有放棄生命中存在的正面價值態度,反而勇敢、開朗去面對死亡,讓自己生命不要有遺憾。
義傑這幾年在社會支持下,走過地球無數荒野之地。自己在面對生命的挑戰與冒險之間,就是抱持著不對自己生命中的無奈在十年後變成遺憾的態度。
很高興能為台灣讀者介紹這本新書《最後的演講》,希望讀者閱讀後都能去挑戰自己生命中的無奈,不讓它成為生命中的遺憾。──極地冒險家   林義傑
◆感謝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能在私下,和在這樣的公開場合告訴你……我們有多們感佩、愛你和以你為榮。──蘭迪恩師、布朗大學教授  安迪.范丹


【中外媒體】

◆這是一生難覓的最後演講。──美國《華爾街日報》
◆蘭迪.鮑許在人生的盡頭,仍不忘釐清輕重緩急。──美國《紐約時報》
◆蘭迪.鮑許那場最後的演講,已經成為傳奇。──美國《底特律新聞報》
◆我發現這場演講比今年我看過的任何一本跟領導、激勵有關的書還要有用。──英國《金融時報》
◆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他在妻子的敦促下決定寫這本書,因為數以千計的人寫信給他表示,他的話幫助了他們,或是他們也患癌症,或處於其他困境的親友。──《世界日報》
◆蘭迪打動人心的故事,無非是他在不同階段,對「人生夢想」的追求都堅持到底,啟發許多人對生命的熱情。──《Cheers》雜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ynn620409&aid=2124166

 回應文章

Victoria今晚不想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巧
2008/08/12 14:22
正想去買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