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8 14:48:47瀏覽150|回應0|推薦12 | |
曾有讀醫學系的學生跟我說,他想過的是十分平凡的日子,會念醫學系只是希望將來不必為錢煩惱, 可以白天上班、晚上擁有簡單幸福的家庭生活,星期天去釣魚、閱讀、聽音樂會, 不用愁沒有錢買釣具、買門票,只要平安、平淡就好。其實很多父母對孩子也是這樣的期待: 不求飛黃騰達,只要孩子平順。這在生涯發展取向中屬於「追求健康平安的平穩、安定取向」。
選對方向,激發生命熱忱動力
追求安定就是馬斯洛需求階層理論中最底層的安全需要,是為了要打好基礎,以達成其他的滿足; 將安全放在生命最底層位置,是因為這是生命最基本的需要,若缺乏它,生命便會產生焦慮。
但是,安定很容易變成一灘死水,如果熱忱被澆熄,勢難支撐往後二、三十年的職業生涯, 當每天都要做沒有興趣的事,那會多麼痛苦!
父母希望孩子去考公職,便是在滿足安全需求,當自己對生涯尚且沒有決定時, 聽從父母的意見,考進公家單位,安定了之後,更高層次的需求問題就開始出現。 如果不是出於個人的目標與興趣,只是為了安定而去考公職,就很難從中找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可能就會出現所謂的不適任公務人員。
所以說,安定,不是一灘死水,要勇於去面對焦慮; 平安不是逃避焦慮,如果平安讓我們覺得不對勁時,就必須要去面對再次選擇的焦慮, 如果我們逃避不去面對,就會變成一灘死水,是逃避為自己生命選擇的自由。
也有另一種人追求的是「有地位、專業、財富的社會取向」,所謂社會取向, 就是指生涯成就要得到社會的認可,例如擁有國際IBM公司的頭銜,就會覺得很稱頭,覺得可以抬頭挺胸; 或是只是去個美容院,被問到職業是老闆、家庭主婦、秘書或是大學教授, 就感覺被對待的態度不同,於是有些人會陶醉其中,所以有人會花大錢買名車, 有人即使已經失業好一陣子,還是要養名車,就是要保有「地位、專業、或財富」的社會性認可。
探索內在,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追求社會取向要面對的挑戰是人一生不能逃避的「存在的孤寂感」, 例如,有人目標是要在四十歲時賺到八千萬,當目標達成時,會經驗到一種幻滅的感覺, 那就是存在的孤寂感。即使你已擁有所有追求的──地位、事業、名聲、專業知識等, 但這些外在的東西,它是一種帽子與面具, 如果不是因內在真正的動力去追求的東西,到最後我們都會有一種孤寂感。
就算擁有理想的婚姻也無法保障使你的生命遠離孤寂,即使有一個很理想的伴侶, 但不等於你的人生就可以免去存在的孤寂,因為當面臨病痛或死亡的過程, 伴侶是無法幫你承擔或取代的,即使你有再多的財富、知識、頭銜也都沒有用, 生命中有些狀態就是要一個人自己去面對, 有時候我們過於強調追求成功、追求財富、追求知識、追求權力, 某些成分是在逃避這種存在的孤寂感。
還有一種是「完成社會任務的責任取向」,也就是俗話說:做一個對社會上有貢獻的人。 負責的英文是「responsibility」,這個字拆開來是「response ability,是指有反應的能力」, 也就是碰到問題能有所反應,而得以解決問題。如果不是對這個領域有能力又有興趣, 鎮日深入其中不斷的鑽研,怎麼可能會有反應的能力? 另外,能負責任的人通常不會讓萌生的問題成為危機,也就是」emerge never be emergence again」, 他會認為新的問題是新的挑戰,會迎頭面對新的挑戰並思考解決之道,所以新的問題不致成為危機。
協助自己過想要的人生,探索內在,以自己為師,知道你是誰,比知道你要去哪裡重要, 也就是「人如何活成他想活的樣子」的體現。
勇於追夢,開創豐富的生命之旅
我對理想的生涯發展取向的看法是「如願的生涯發展取向」,就是讓心中的願景顯影。 「願」這個字拆開來是「原頁」,就字面上解釋是指「原來那一頁」,也就是天生的本性或潛能。 願望就是目標,人人都需要一個目標,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到同一個方向,而開創出一段豐富的生命旅程。
人是自由的,人所擁有的自由,不是「免於…的自由」,而是「決定要…的自由」, 我們不能免於性別、排行、智慧,甚至運氣,但是我們可以有決定如何面對事實的自由, 也就是,我們雖然無法決定要碰見怎樣的老闆,但是我們卻擁有決定如何面對這個老闆的自由, 這「決定要怎麼樣面對」完全是自己的事。也許各位所就讀的科系或目前的工作給了你一個未來, 但是我卻想把你帶回心中的原鄉,找到內在的動力。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