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看到一篇中 國傳統泡糙米法,是一位美國青年神經生物﹝neurobiologist﹞學者之網站。現任 職華盛頓大學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
承作者 Stephan Guyenet 慨然同意,簡介來與大家。
大家皆知,煮飯前最好先泡米,尤其糙米,要泡更久。
泡米之好處是泡軟了好煮,口感較佳,沒那麼硬,較易消化。此其一而已,真正之理由是把其中之養分釋放。
糙米比白米營養多多,但就跟大多數穀類一樣,含有大量植酸 ﹝phytic acid﹞,是反營養分子﹝anti-nutrient﹞。
一般人以為糙米比白米營養,非也。要是沒發酵或發芽之糙米, 就算吃下肚,也是罔然,反而賠上一堆礦物質,對營養是負分。 故曰,反營養分子也。
這就是為何作者曰,若外食時,無法確定糙米是發酵過的,寧取白米飯。白米雖無甚營養價值,健康之人若不過量,倒也無傷,至少不是負分,算是無益也無害之物。
同理,在下外食時,也不吃豆。
﹝洞半仙以為白米非常有道家之美德,即,它有一種「無用之用」。﹞
這就是為何有時粗穀不見得比精穀佳。
如何把植酸殺掉而把那些養份變為可用呢?
穀是種子,帶有植酸,對人類是有害之物,是大自然用來保護其幼苗之法,但妙在也自備了「解藥」,即植酸酶﹝phytase﹞。在適當時機,讓那些養分可適 放出來供其子孫幼芽用。
以下是咱老祖宗的「低溫慢發酵」古法,這才是正道啊。 嗚呼,禮失而求諸野,Orz 在下還是從洋人學者學到的,令人汗顏。
癈話少說,言歸正傳,以下是步驟。
- 用室溫之無氯水泡糙米。 切記,一定要無氯之水,自來水要先去氯才能用,或用蒸餾水,礦泉水。
- 第二天﹝至 少12 小時後﹞,把大部分的水倒掉,留下約十分之一,用瓶裝好放冰箱, 下次用。﹝洞半仙按,臺灣夏天氣候炎熱,若不開冷氣,可能不用24小時就可發酵。﹞
- 若嫌酸,米可用清水沖沖。﹝這步驟原文無,是洞半仙加的。﹞
- 米對入新水或高湯,煮之。﹝若無電鍋,請參考文後附錄「直火煮米法」﹞
- 下一次泡糙米時,用上回小瓶之發酵水,與新的無氯水對入。
- 第二天泡完後,再留下約十分之一,再裝小瓶放冰箱中,下回用。
- 如此週而復紿。
根據作者,此法有兩種作用。用發酵之酸來啟動穀本身之發芽機制,即植酸酶;再加上發酵而產生之益菌,也會產生植酸酶,來殺 掉植酸。作者認為後者之作用可能比前者更大。
此法只需四回,就能去掉百分之九十六之植酸。小瓶發酵 水,放冰箱可數週不壞,也可用來泡其他穀類或豆類。
本人煮菜從來不像做實驗一樣吹毛求疵之精準,有時來不及,就只泡十四至十八小時,十分一也只用目測,因經過無數次循環,漸近值也差不離。
個人經驗,如此泡出之米,煮時間及水量宜稍減,請參考「直火煮糙米」。一般人不喜糙米,皆因口 感不佳,此此法則無此問題,QQ 的不硬,但又比白米稍咬口,味微酸。大家小時候有無吃過古法「酸麵團」低溫慢發酵做的饅頭,現在幾乎找不到了,就是那種發酵出來的清香酸味,也有一咪咪像 酒釀。還有此法用在泡豆時,煮出之豆不會漲氣,不過水要比泡米加多,因豆會泡成胖胖的。
胚芽米,也類似,但要泡更久,好像還得每天換水,等兩三天後發芽。而且溫度酸鹼度一不對,沒發出芽,反泡出一盆餿 水,對懶人來說,實在無那耐心。若有人有興趣,在下再簡介。
有興趣之人,不妨看原文。原作者對於其中之化學作用,解釋的比本人這半吊子清楚多多。而且也連結到那篇在發表之英文之食品營養之期刊。
﹝註﹞直火煮糙米
因家中無電鍋,一向用直火煮米。
建議不要用電鍋煮糙米,因就算那種號稱可煮糙米或胚芽米之電鍋,還是泡不夠久。
﹝喜好園藝之人,應知從種籽到要發芽至少要兩天,而且發芽率有六以上,就該偷笑了。世面上號稱 GABA 之電鍋,頂多只泡兩三小時而已,只是泡軟好煮而已,在下懷疑根本無法泡出 GBR 來。﹞
直火煮飯其實相當簡單,而且鍋底會有些許鍋巴。﹝本人是喜歡有一點鍋巴。﹞
用上法泡好之糙米,米與水之比例為1 : 1.2 至 1 : 1.4,用厚底鍋煮開後,轉最小火,悶煮 40 - 45分鐘,離火,再悶10分鐘,就大功告成。
水開時,也可依口味可加點牛油﹝butter 或 ghee﹞,椰子油,及海鹽。
其他次等植物油實在不敢推薦,因多含大量 linoleic acid﹝Omega 6 之一種﹞多,多食上火又致炎。
也可用高湯或純椰奶﹝100%﹞或椰子水來煮。
若用高湯,加點咖哩粉,就成簡易咖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