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8 19:40:25瀏覽2232|回應38|推薦303 | |
「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奉清光緒皇帝之命,於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7月3日設立。是以曾國藩、梁啟超、譚嗣同為首的變法維新運動下所產生的中國第一所綜合大學。1904年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是中國高等學府派遣留學生放洋的開始。1910年開辦經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設十三學門,一個近代綜合性大學,乃初具規模。1911 年民國成立,翌年五月更名為北京大學至今。京師大學堂最大特色是在繼承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引進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和近代科學文化。其辦學方針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原则,强调“中西並重“,務使二者“會通”,缺一不可。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並包之義”,使得北京大學思想解放,學術繁榮。 北京大學以「北大」聞名於全國。被舉世公認為中國的最高學府。因為它藏書豐富,放任思想自由,所以成了造就絕世英才的搖籃,也成了中國幾次震驚全球的國家級「動亂」的溫床。 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門集結的史無前例的學生大規模示威,提出了“外争國權,内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绝合约簽字”等口号,並在集会上宣讀了《北京學生天安門大會宣言》的,正是北大學生帶頭引起的「五四運動」。 我們不敢說,沒有北大,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我們確知,毛澤東和李大釗的共產主義思想,是源自於北大圖書館,是源自於1918年他們加入的北大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時李任圖書館館長, 毛任助理員。) 和李大釗創辦<<每周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斯主義,並發起中國共產黨建黨活動的,正是當年的北大教授陳獨秀。 諷刺的是,1989年集結天安門廣場高喊「打倒共產黨」的驚天動地的學生愛國運動,也是由北大學生領導推動的,也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所謂「六四天安門事件」。 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作家,朱自清、徐志摩、沈從文、成舍我,全是北大搖籃裡搖出來的菁英。 台大校長傅斯年、提倡白話文學的大師胡適、曾任農復會主委的蔣夢麟,他們都曾經是作育英才的北大教授和先後任的北大校長,他們把北大精神移植到台灣,多少影響了台灣的民主和科學的思潮和發展。 與中國和台灣命運息息相關的北大,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個神祕而匪夷所思的謎。這次趁到中國渡假之便,時間較充裕,心情較輕鬆,又有北大研究生從容相陪,乃決定花一天半的時間,深入虎穴,一探究竟,一窺堂奧。 北大校園與頤和園和圓明園毗鄰,紫禁城和明十三陵,亦在方圓十里之內。難怪步入校園,迎面樸來的,是一股帝王之氣。環顧四周,到處都是宮殿式建築,舞榭樓台,雕欄玉砌,桃樹櫻株,穿梭其間,樹上落英繽紛,地上百花齊放,彷彿進入了大清帝國的頤和園。信步到了未名湖,風光明媚,嫩柳招搖,舞風弄姿,儀態萬千。隔湖遠觀博雅塔,恍惚中,以為置身西湖,小橋畫舫,人影依稀,白蛇娘娘,呼之欲出。 如此宜人勝景,應該也是以北京為首都的歷代帝王幽靈,流連忘返之處。無怪乎以北大為根源和溫床引發的動亂,都要驚天地、泣鬼神。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