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13 14:28:02瀏覽281|回應0|推薦0 | |
老爸夠老,自小講述抗日故事,提到孫立人即眉飛色舞,盍國軍唯一長勝將軍也。菠蘿油雖非理性之人,然而知道凡事有正反面,加上對歷史的興趣,讀完孫立人傳,還要讀廖耀湘、蔣經國和陳誠,以求比較全面了解箇中恩怨,感想如下。 遠征緬甸第一戰:惟一亮點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目的為協助英軍抗日,保持滇湎公路,運輸抗戰物資。很遺憾,所有目標皆失敗。 號令不明,未戰先潰。主打中英聯軍,卻受美軍史迪威指揮,此人又無顯赫履歷,自然三方不服。英軍無心戀戰,只知退卻,害國軍孤軍深入。加之國軍內部一向混亂(黃埔系VS雜牌軍),如今更亂,到底聽史的還是聽蔣的。 盟軍各懷鬼胎,國軍三個軍入緬約六萬人,日軍號稱十萬,然而此階段皆輕騎快襲,若從孫將軍所說,集中優勢兵力於一隅,未嘗不可一戰,可是抗戰戰績帶動的失敗情緒侵蝕人心,除杜聿明第五軍,其他兩軍(甘麗初和張軫,皆名不經傳)皆消極前進,退卻敏捷;加上英軍一心退印,想國軍為其殿後,沒有協同之意,致第五軍被孤立。 惟一亮點,解仁安羌。英軍速退,日軍速截,7000英軍竟受阻於3000日軍,乃求救最近的孫立人新卅八師。其時孫係守城司令,只能派千人參戰,上司不准,孫以盟友關係為重,毅然出戰成功,甚至英軍讓其指揮裝甲部隊,開近代中國人統領外國軍隊之先河。此戰不只打勝仗,最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中國地位,所以孫將軍是民族英雄。可是余亦聽說有人以為孫擅離職守,讓路予日軍進攻第五軍。余不敢苟同,能擊敗第五軍主力者當非一個師可阻,而孫將軍不是全軍往援,所守之城亦無陷敵,故擅離職守之說不成立。 丟盔棄甲,走野人山。想杜聿明曾是一員虎將,一年前昆崙關大捷可算是他人生高峰,不旋踵卻踏上野人山,成其一生最大的污點。不知為何國軍的行動總比日軍慢(除了退卻敏捷的兩軍),但主力退卻又比斷後部隊快,杜本以孫為斷後第一人。孫雖不贊成退返中國(因日軍已斷歸路),力勸杜不聽,起初仍有執行,但見勢頭不對即轉向印度,廖耀湘晚一點也覺醒走印度去。日軍從多方截擊,基本上有沒有孫軍,另一支斷後軍隊第二百師也不能久活,戴安瀾師長屬老實軍人,只會執行命令,不管命令是對還是不對,結果以死報國。不救友軍,致前後皆有追兵,杜聿明以為大路易被發現,乃丟棄珍貴的機械車輛(第五軍為當時唯一機械化部隊),走山路回國,可是幾萬人上山,哪裡有足夠的水和食物呢? 迷路、敵襲、飢荒加上疾病蟲害,最後有三千人回國已屬萬幸。 遠征緬甸第二戰:不敗雄師 孫軍抵印度,英軍感念其解救之恩,美軍見識過國軍潛力,遂以美援協助訓練,開國軍美械師先河。經一年多訓練,成為比美軍更有戰鬥力的部隊! 反攻兵分三路,除孫的新卅八師,還有廖的新廿二師、美軍山地師和築路大隊,結果新卅八師成為抗日戰爭中纖敵最多的國軍部隊,美軍則成為屢被救援的部隊。 孫軍再出野人山,此番自然因素變得微不足道,可見訓練之精良。每遇日軍,皆以優越戰技和迂迴戰術消滅之,大大減少傷亡,使新卅八師成為世界上連續作戰時間最長的部隊,而竟未嘗敗績,神乎其技也! 合兩軍之力,一年內收復緬甸,打通中印公路。 獲邀赴歐 不識大體? 收復緬甸,歐戰結束,孫將軍應盟軍之邀赴歐考察,先請示蔣介石總統不允,再請無反對。孫執意出行,為著見識先進軍事,豈為私心。然若以私心度之,彼轉戰經年,當得休假吧。不說日軍既成唯一軸心國,孤立無援,敗亡可期。以遠征軍疲老之師再戰,亦屬不妥。 可是,中國人的通病就是只講情不講理,孫將軍此舉縱躲過蔣公,也躲不過其他黃埔系的閑言,知恥近乎勇不過神話,劣幣驅良幣才是現實。 東北剿共 冤家聚頭 抗戰結束,內戰又起。日軍一夕投降,淪陷區頓成真空地帶,國軍皆駐在西北西南等地,得美軍海空運輸協助亦杯水車薪,致大半中國淪共黨地盤。東北因蘇軍抗日,賴著不走,以待共軍,匪患尤甚,於是國軍精銳皆赴東北,當中自有東北總司令杜聿明和廖耀湘,而孫將軍在外,新一軍(原新卅八師)暫由鄭洞國指揮。四平街大戰,有以為白崇禧指揮的,經余多讀幾本書,以為白既為中央要人,參與程度有限,戰勝關鍵為蔣總統急召孫將軍歸回新一軍,使指揮合理,士氣大振,一仗功成。 可是,蔣公太自信他的相互制衡手腕,杜聿明以廖將軍新六軍(原新廿二師)取長春,孫軍破公主嶺掃蕩周邊,時國軍直迫哈爾濱,有一舉掃除東北共黨之勢。此時,毛澤東祭出和平談判,老美厭惡蔣氏獨裁,天真地欲在中國建立兩黨制,停戰遂成,共黨坐大... 杜說孫輔戰不力,係因為指派新六軍取長春,奪去孫的功勞。余以為孫廖合作經年,又成名已久,當不會互搶功勞,此言屬誣陷。杜指揮四平一戰累月無功,孫不到三日即破,又念及野人山不聽勸之辱,其顏面何存,故出此言。 停戰既成,共軍卻未停。新一軍分散駐防千里前線,屢受共軍突襲,偶有損失,然皆被擊退,故孫將軍還算是長勝將軍。只是時不于我,與杜矛盾日深。二人就五十軍被襲應對相反,杜要其突圍,孫要其待援,結果其固守三日為孫軍所救,氣煞了杜。最後蔣免孫軍長職,調其訓練新軍,抹煞其再立戰功機會,亦斷送江山。 赴台練兵 創立兵役 孫以大陸戰亂頻繁,建議到遠離前線的台灣練兵,採美式訓練,又建言建立兵役制度,沿習至今。有說古寧頭戰役初戰者就是新軍,以千人阻敵萬人於灘頭,然功勞被後續的胡連兵團搶奪。更有人以為是湯恩伯甚至日軍白團指揮,余以為皆無參考價值,能守著金門對自己對國家都是大功,數十年台海和平盡在一戰,比什麼功勞勛章更重要。 功高蓋主 鳥盡弓藏 國府敗退,美援停歇。美深惡蔣之獨裁,欲立孫以代之,不論孰真孰假,中國智慧曰疑人不用,然而兩張美國牌之一蔣夫人已不管用,剩下孫將軍於國防外交仍有利用價值。及至韓戰爆發,美援復至,孫利用價值已失,遂偽造大獄以軟禁之,親隨者一律問罪... 參考書目: 揭鈞,<<小兵之父>>,米樂出版社,2014 沈克勤,<<孫立人傳>>,台灣學生書局,2005 鄧賢,<<大國之魂>>,人文文學,1990 劉建章,<<廖耀湘將軍逝世十週年紀念專輯>>,廖黃伯溶,1978 杜聿明回憶錄,線上 鄭洞國回憶錄,線上 |
|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