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峰醫師 肩膀舉不高,動作幅度(Range of motion)少於正常值,礙於疼痛而影響梳頭、穿衣等日常作息,俗稱「五十肩」,因常見於五十歲上下,尤其是婦女,故名,不過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英文俗稱Frozen shoulder(僵凍肩)。 要吃藥還是做物理治療? 醫學上所列的病因概分兩類:(一)炎症──黏稠性包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腱鞘炎(Bursitis)、鈣化肌腱炎(Calcific tendinitis);(二)外傷──肌肉交絆(Muscle impingement)、軸轉肌袖口撕裂(Rotator cuff tear),兩者皆導致肌肉或關節組織變性而攣縮(Contracture),肩關節因而凍僵鎖住,動彈不得。 治療方法來自診斷,針對炎症則服用消炎藥(Anti-inflammatory agent),如Celebrex、Vioxx、Motrin、Naprosyn等,或局部打類固醇(Steroid);針對外傷則開刀修補;針對攣縮則做物理治療,包括熱療(熱敷、短波、超音波),加上硬拉的拉筋運動(Stretching)和手指爬牆、以及溫和的垂臂迴轉運動(Codman exercise)等。 吃藥除了止痛並稍微消炎之外,療效有限。傷處極少時打類固醇消炎有幫助,傷處多的話,就無從打起。開刀則雷聲大(大費周章)雨點小(效果甚差)。物理治療一般需時30至50節(每節一小時),既費時又捱痛,其他的推拿拉筋法,情況相差無幾。 化解筋膜痛點,療效確切又快速 其實,五十肩概為筋膜(Fascia)拉傷所引起,病源在筋膜,不在肌肉,肌肉傷雖痛,但不至於卡住關節;筋膜傷極痛,數倍於肌肉痛,動作時乃因極痛的筋膜傷才幅度受限,並非炎症所致,因無紅、腫、熱、痛(不動時不痛)的發炎現象,也與上述的外傷無關。只要減除筋膜痛,幅度立刻節節進步,至於正常無礙,可見並沒有黏稠的包囊,也沒有交絆、撕裂或變性的肌肉,致使關節緊鎖僵凍,取名「僵凍肩」顯有誤導之嫌。 既然上述的診斷不確,則治療就隨著偏差,甚至離譜,難怪療效不理想。診斷時徒手檢查即可,不必X光、MRI,最重要的就是檢查筋膜,筋膜在皮下,痛點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以上,遍布於肩膀及上臂,包括肌肉附著的骨頭凹凸處,手臂舉不上來,就是卡在痛點上。 治療須以徒手鬆解法(Manual therapy)消除特定的痛點,肩關節有八個動作:屈(Flexion)、伸(Extension)、外展(Abduction)、內收(Adduction)、外旋轉(External rotation)、內旋轉(Internal rotation)、水平外展(Horizontal abduction)、水平內收(Horizontal adduction),每個動作逐次去尋找筋膜痛點,並一一予以化解,每化解一個痛點,幅度立即明顯增加,愈舉愈高,一旦痛點除盡,幅度就恢復正常而且動作時無痛,完全復元過來,療效確切又快速。 肌肉即使受傷而緊痛無力,關節的舉動不致因而卡住,肌肉的緊痛雖也須同法鬆解,但對幅度的恢復,少有助益。一般的療程,輕者(數十痛點)一至三次,重者(數百痛點)一、二十次,即可痊癒,不必吃藥打針,不用拉筋推拿,更不可開刀。 附帶說明:軸轉肌袖口(Rotator cuff)是指棘上肌(Supraspinatus)、棘下肌(Infraspinatus)、小圓肌(Teres minor)、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等四條與肩關節旋轉相關的肌肉,附著在肱骨上端,圍成袖口狀而言。肩痛時受傷的肌肉甚多,當不止這四條,若肌肉扭傷則只影響該肌肉的特定動作;袖口係肌肉附著處,不輕易撕裂,所以真正撕裂的情況極少,一般多只扭傷而變厚,輕揉之即可化解而迅速復元,不須開刀。不管肌肉或附著處受傷,都不致引起五十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