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一天至少刷3次牙,且從來不讓女兒喝含糖飲料,只能喝白開水。究竟一天該刷幾次牙?怎樣選牙刷、牙膏?牙線好還是牙間刷好?
【文/林芝安;攝影/陳怡安】
Q1 一天該刷幾次牙?
A 一天吃幾次,就刷幾次,且吃完東西5分鐘之內就須刷牙。
希望這個答案沒有嚇到你。
口腔內的細菌多到嚇人,健康的牙齒牙齦溝約有103個細菌,牙齒表面約有109個,如果有牙周病,單一顆牙齒就有1011個,而目前分子生物學已經確認口腔內的菌種高達700多種,哈佛大學口腔生物醫學博士林靜毅忙不連迭說出這些數字。
不論是造成蛀牙或導致牙周病的細菌,繁殖力都很強。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沒多久就開始發酵,變成培育細菌的養分,當口腔中的細菌被糖蛋白成分所吸附,黏在牙齒上,這就是牙菌斑,在牙齒表面與縫隙內逐漸演變成薄膜狀的菌落,而這也是將來得到牙周病的主因。
根據醫學報告,酸鹼值5.5以下的食物在口腔停留5~10分鐘就開始發酵,對牙齒產生酸化(脫鈣)作用。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牙科主任黃左琪提醒,當琺瑯質慢慢被酸化,一段時間後,表面會失去光滑而變成白白的片狀,「這就是蛀牙的前兆,如果持續不注意口腔清潔,經過一段時間,牙齒就蛀個洞了。」但是如果加強潔牙及氟化物使用,琺瑯質也會再次鈣化恢復健康。
也因此,牙醫師們不斷提醒,只要吃完東西就要立刻刷牙,「就像吃完飯要把碗洗起來,誰敢拿還沒洗的碗盛飯來吃呢,」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臨床教授楊沛青醫師譬喻。
為了避免整天刷牙刷不停,甜食可跟著正餐一起吃,吃完立刻刷牙,「不要整天都在吃東西,尤其是零食,」長年推動校園口腔健康的民生牙醫診所主治醫師沈茂根提醒。
正確刷牙很重要,不論是否使用貝式刷牙法,都必須至少花3分鐘,才能將全口牙齒徹底清潔乾淨。尤其睡覺前的潔牙最重要,因為睡覺時唾液分泌少,如果沒有刷乾淨,容易蛀牙。
Q 2 怎麼選牙刷?何時該換牙刷?
感冒後需要更換嗎?
A走一趟藥妝店或大賣場,各式各樣牙刷掛滿半面牆,刷毛分成超軟、軟、中軟、硬毛;刷頭更不用說了,有規規矩矩的平整頭、波浪頭、前凹後凸頭……教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選起。
挑選時建議回歸基本面,不要被花俏的設計沖昏頭,應以自己的口腔大小為準,以一次可刷2〜3顆牙為宜,刷頭不應太大,刷毛則以軟硬度適中為宜。
如果剛做完牙周病手術,最好使用超軟毛牙刷,才能保護脆弱的牙齦,沈茂根補充。
有些人擔心感冒期間,病毒會殘存在牙刷上,於是產生了該不該更換牙刷的疑問,牙醫師們異口同聲表示,感冒後不必換牙刷。不論有沒有感冒,口腔內細菌量多,「一旦刷牙就會附著細菌,」沈茂根解釋。
需要更換牙刷可把握三大原則:
1.從牙刷背面看,如果已經看到刷毛岔開外翻,表示刷毛很蓬鬆了,就是必須更換。 2.即使刷毛沒有外岔,但已經使用了6~8週,仍需更換。 3. 刷毛底部若有髒東西沉積,就需更換。
Q 3 一般牙刷與電動牙刷,誰刷得比較乾淨?
A 如果每天認真且正確刷牙、使用牙線或牙間刷,就能保持口腔清潔,不一定要使用電動牙刷。
電動牙刷是個旋轉面,而牙齒是弧形,每次接觸時只有幾個點而已,需很有耐心把每個點都刷乾淨,如果很有耐性一個點一個點慢慢刷,那用一般牙刷也可以刷得很乾淨,楊沛青教授笑著說。
不過,有些人手力較不足、肢體上不太方便或戴矯正器,電動牙刷就相當有幫助,尤其使用具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清潔效果佳。
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曾針對電動牙刷與一般牙刷進行研究,結果指稱,音波震動的電動牙刷因為震動頻率高,清潔效果勝於一般牙刷,這項研究發表在《醫學與生物工程期刊》。
使用電動牙刷有個前提,不能減少刷牙的次數與時間,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兒童牙醫學碩士、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慧瑜提醒,使用電動牙刷至少須設定2分鐘,刷完後,仍需使用牙線。
Q 4 牙線、牙線棒與牙間刷,到底要用哪一個?
A 美國牙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都認定,牙線是清除牙菌斑最有效的工具。
牙刷雖然能清潔牙齒的頰面、舌側與咬合面,卻無法伸入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偏偏這裡是牙菌斑最喜歡躲藏之處,最容易蛀牙。
為了避免蛀牙、牙周病,吃完東西刷完牙後記得使用牙線。使用牙線要溫柔些,避免牙齦受傷。
相較於牙線,牙線棒的效果較差,不受醫界青睞,因為牙線棒的線很短,必須多次更換才能將全口牙齒清潔乾淨,且拉扯過程很容易傷到牙齦。
至於牙間刷,近年來隨著齒顎矯正風氣日盛,愈來愈多人使用,坊間也有各種尺寸設計。究竟牙間刷能不能取代牙線,「不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主任陳立愷直截了當回答,「因為刷的作用部位不一樣。」
牙線能清除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鄰接面,牙間刷進不去;牙間刷則擅長清潔牙縫較大的區域,尤其如果有牙周病,隨著牙齦萎縮導致部份牙根裸露,牙根的鄰接面出現凹陷,單用牙線很難清除乾淨,牙間刷卻能小兵立大功。
不過,使用牙間刷務必慎選刷毛,以自己的牙縫大小來決定刷毛粗細,如果放不進牙縫,千萬不能硬塞,以免傷害牙齦。
Q 5 長期使用抗敏感牙膏會降低免疫力嗎?如何選牙膏?
A不會。
牙齒敏感的原因是牙齦萎縮或琺瑯質流失造成牙本質暴露,抗敏感牙膏除了可清除牙菌斑,還能降低牙齒神經的敏感性,通常使用四星期以上效果才顯著。長期使用,目前並無研究報告顯示會降低免疫力。「抗敏感牙膏與免疫無關,」林靜毅醫師表示。
目前市面上牙膏種類繁多,可根據個人需求選擇抗敏感或美白牙膏等等。如果為了防齲,應選擇含氟牙膏,不論一天刷幾次牙,建議一天使用含氟牙膏兩次,「尤其睡前使用,效果最好,」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郭敏光說。
此外,使用牙膏的量不必多,大約一個豌豆大,擠在牙刷刷毛中央即可。
Q 6 刷牙一定要使用牙膏嗎?用鹽巴刷牙可以嗎?
A不一定。
許多牙醫師紛紛表示,只要刷牙方法正確,即使不用牙膏也能將牙齒刷乾淨,清除牙菌斑。
牙膏能增加刷牙過程的樂趣。因為添加了芳香劑、清潔劑與研磨劑,讓刷牙時充滿香味,且小泡泡可以包覆食物殘渣,較容易清除,研磨劑可幫助清除牙菌斑。更且,添加氟化物的牙膏能預防蛀牙,當琺瑯質吸收了氟,可形成比較堅硬的結晶,較能抵抗細菌的酸化,也會促進脫鈣的牙齒再鈣化,署立雙和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黃慧瑜解釋。
至於該不該用鹽巴刷牙?
推動校園口腔保健10多年的牙科醫師沈茂根說,早期很多人刷牙次數少,牙菌斑嚴重堆積,產生牙結石,經常抽菸也容易讓牙齒堆積菸垢、結石多,沾鹽巴刷牙,感覺好像可以刷掉結石,這是因為鹽巴顆粒較粗糙,摩擦力大。
但是,太用力反而會摩損牙齒,傷害牙齦,如果實在對鹽巴情有獨鍾,建議用鹽水刷牙即可,不要直接沾鹽巴往牙齒上拚命刷。
Q 7 需要使用沖牙機嗎?
A「如果刷牙刷得很乾淨,不需使用沖牙機,」楊沛青醫師認為,沖牙機能沖掉食物殘渣,無法完全去除牙菌斑,所以不能取代刷牙。
如果想更徹底潔牙,在刷牙、使用牙線之後,仍可把沖牙機當作輔助工具,兼具按摩牙齦。
使用時要留意,沖水的力量不要過大,正確應該朝牙齒噴水,避免直接往牙齦溝(牙齦與牙齒之間的縫隙)沖,否則容易引發牙齦組織剝離。
Q 8 有人天生就容易蛀牙嗎?
A的確,有些人天生容易蛀牙,已經很努力潔牙了,只要一點點鬆懈,就又開始蛀牙。
蛀牙的原因很多,可能跟牙齒結構有關。幼兒牙齒剛萌發時雖然大小已經固定了,但其實琺瑯質與牙根還沒成熟,琺瑯質會持續吸收口腔內的鈣離子,在牙齒表面形成結晶,例如吸收牛奶內的鈣,如果這時牙齒有塗氟,也會吸收氟離子,這些物質逐漸在口腔內被牙齒吸收,牙齒會比較堅硬,較不易蛀牙。
兒童牙科醫師建議,小孩在3歲之前最好接受牙齒塗氟;等恆牙第一顆大臼齒(6歲牙)長出來時,請醫師用窩隙封填劑將有凹洞的牙齒咬合面封填起來,因為牙刷清潔不到,最容易蛀牙。
有些人的琺瑯質天生就鈣化得很好,可能在母體胚胎孕育牙胚時,營養攝取很充分,天生較不會蛀牙。也跟唾液成分有關。唾液能對牙齒產生自清作用,所謂滾石不生苔,如果口水分泌量足夠,不停在口腔內流動,牙菌斑較不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如果天生唾液分泌少,就容易蛀牙了。
這也是為什麼頭頸部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唾液腺因而受到傷害,口水分泌減少後,會產生猛暴性齲齒的原因。
如果每天認真刷牙、使用牙線仍然蛀牙,很可能是沒有把原先蛀牙處清理乾淨,引發蛀牙的菌還躲在牙齒內,細菌仍會繼續往下鑽,時間久了,牙根也會蛀牙。
這時必須改變治療策略,除了使用傳統填補方式、氟膠,或許可改用假牙包覆,或使用高濃度氟漆塗在容易蛀牙的牙縫內,氟漆黏附在牙齒表面,不容易被沖掉,黃慧瑜建議。
Q 9 過敏兒童牙齒容易發黃,需要洗牙嗎?
A家中有過敏兒的家長擔心,孩子經常牙黃黃的,是否跟使用氣管擴張劑有關,需要洗牙嗎?
前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牙科主任、兒童青少年口腔保健暨矯正學會專科醫師黃左琪觀察發現,很多過敏兒經常使用口呼吸,嘴巴微張,牙齒琺瑯質缺乏唾液滋潤時,比較容易被染色,因為唾液對牙齒具有殺菌與清潔的作用。
染色分成內生性與外生性,外生性的染色像是喝咖啡、茶或抽菸,食物色素容易卡在牙齒表面;另外腸病毒流行期間,口腔黏膜容易破,耳鼻喉科醫師經常會幫小孩子塗一種用藥,如果塗的時候沒有跟牙齒隔開,會造成牙齒表面燒灼,形成一點一點黑黑的像是污漬狀,這屬於藥物性的外生性染色。
另外,小朋友在牙齒發育期間,也會因為吃某類藥物(例如四環黴素)而讓牙齒黃黃的,這稱為內生性染色。
因為食物造成的外生性染色,可藉由認真、正確刷牙把色素刷掉;如果是因為吃了抗生素導致內生性染色,就無法透過刷牙清除,必須找牙科醫師處理,「但不見得需要洗牙,」黃左琪說。
Q 10 需不需要使用漱口水?
A澳洲有篇研究論文指稱漱口水因為含有酒精會致癌,消息一出,令許多人對漱口水望之怯步。
不過,許多牙醫師對這份報告持保留態度,因為無法確認罹癌是由酒精引起的。
姑且不論是否會致癌,單就牙齒保健而言,首先要了解,漱口水無法清除牙菌斑,所以無法取代刷牙、無法預防牙周病,除非使用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的漱口水,才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但缺點是,會讓牙齒染色。
一般漱口水含有酒精,萬一口腔內有傷口,會很痛,且容易對酗酒者誘發喝酒的慾望,如果習慣使用漱口水讓口氣清香,「可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林靜毅建議,偶爾用用即可。
國外甚至研究指稱,有些漱口水會暫時改變口腔內微生物菌種。
尤其一般漱口水內含有抗生素,會破壞口腔內好、壞菌彼此和平共處的生態系統,例如將口腔內100萬隻的菌驟減至10萬隻,可能殺掉保護口腔內的好菌,「等於把維持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給破壞了,」沈茂根舉例。
用更明顯的例子吧,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名譽教授郭敏光就曾經有個朋友,為了避免牙周病復發,每天照三餐使用漱口水,結果牙齒仍然一團糟,朋友不解,難道這樣還無法預防牙菌斑孳生嗎﹖
「當然不行,牙齒內都長黴了,」郭敏光解釋,過度使用漱口水,嚴重破壞口腔生物菌種,好菌壞菌被殺得片甲不留,最後只剩黴菌繼續孳長。
如果從預防齲齒觀點,可每週使用含氟漱口水一次,以增強牙齒抗蛀能力,「但如果已經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就不是必需品了,」黃慧瑜提醒,但如果是剛萌出新牙的嬰幼兒,還無法使用牙膏時,可使用紗布沾兒童專用漱口水擦拭牙齒。
Q 11 牙齒檢查多久一次?
A◎嬰幼兒期(0~6歲):每2~3個月檢查一次。
檢查重點:有沒有奶瓶性齲齒、顏面與咬合發育是否良好、有沒有不良的口腔習慣例如吸手指、吸奶嘴,容易影響牙齒萌發。
◎學齡童(6~12歲):每3~6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齲齒與換牙狀況、顏面發育、有無不良的咬合與口腔習慣、牙齦是否良好,以避免引發青少年型牙周病。
◎青少年期(13~15歲):每6~12個月檢查一次。檢查重點:有沒有齲齒、牙周病與咬合不良。
◎成年人: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檢查重點:有沒有牙周病、缺牙、假牙使用狀況與口腔腫瘤檢查。
◎老年人:每6個月檢查一次。
檢查重點:牙周病、缺牙、假牙使用狀況、口腔腫瘤檢查以及有無牙根齲齒。
Q 12 木糖醇可以預防蛀牙嗎?
A木糖醇因為無法被口腔內的細菌代謝產生酸,且可減少容易引起齲齒的變異型鏈球菌繁殖堆積,咀嚼時會分泌大量唾液,改變口腔內酸鹼值(愈偏中性或弱鹼性就比較不利牙菌斑生長),可降低齲齒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醫師黃純德等人連袂發表在《台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指出。
郭敏光建議,飯後嚼1克木糖醇,一天4次即可。但可別反客為主,以為整天嚼就不會蛀牙,仍需勤勞刷牙、使用牙線,若用餐後無法刷牙,再把木糖醇當作輔助清潔工具。
Q 13 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蛀牙?
A總統馬英九透露女兒美牙的秘訣,他說女兒從小只能喝白開水,可樂、汽水統統不准喝。
除了含糖飲料,還有哪些食物容易蛀牙?
▓糖果類:巧克力、口香糖、麥芽糖、棒棒糖、花生酥、太妃糖
▓糕餅類:甜甜圈、冰淇淋、蛋糕、蘋果派、夾心餅乾、鳳梨酥
▓飲料類:可樂、汽水、加味果汁、調味乳製品、運動飲料
▓其他:果醬、蜂蜜、花生醬
※建議取代食品:起司片、蘇打餅乾、三明治、葵瓜子、原味爆米花、海苔、包子、低糖分飲料、無糖分口香糖。
正確刷牙的方法
刷牙的方法有很多種,不論用哪種方法,只要能徹底刷乾淨即可。目前口腔衛生教育仍以改良式貝式刷牙法當作刷牙指引:
步驟1:將牙刷放在牙齒與牙肉交接處的牙齦溝呈45度角。
步驟2:刷毛覆蓋住牙齒表面,慢慢刷向咬合面,水平短距離移動,每次約2~3顆,來回刷約15下。
步驟3:刷牙就像拖地,要有順序,否則容易忽略某塊區域,久而久之就容易蛀牙,例如從上顎右邊到左邊,再回到右邊,來到下顎,再從右邊刷到左邊。
正確使用牙線的方法
步驟1:先拉出約45公分長的牙線。
步驟2:牙線兩端固定在兩手中指的第二指節。
步驟3:雙手食指與拇指交互使用,將牙線拉入每個牙齒的鄰接面,輕輕刮除牙菌斑。
請記得,每個牙縫都有兩個鄰接面要清潔,每清潔完一個齒縫,就要換一段新的牙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