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度 繡球花在台灣自然環境下,7~9月夏天當溫度在25℃以上時營養生長非常旺盛,入秋後約21℃以下的涼溫能促使形成花芽,以15~18℃為最適合形成花芽的溫度。在冬天寒冷的氣候下繡球花的生長停止,並且落葉,別以為它死掉了,它可正在累積低溫等足夠後,直至隔年春天溫度回升約4~6月才開花。 夏天溫度過高時,植株非常容易發生失水的現象,除了常澆水外還需要搭配遮陰,才有利於植株生長。開花時若溫度太高(高於25℃),花朵很快就凋謝了,所以夏天時除了少數進口及國內高海拔種植的切花外,並無法觀賞到它美麗花朵。於是,最適合觀賞繡球花的季節為春天,不僅溫度適宜在雨水綿綿的季節裡更加增添幾許嬌媚。 |
2. 光線 繡球花原生在山谷間的樹冠層下,表示適合在遮陰環境下生長。扦插時應放置在遮陰環境(光度約2500~3000呎-燭光),發根移植後約1星期將植株移到光線稍強的地方(光度為5000~7500呎-燭光),即為一般生長栽培適合的光度下。在購買剛有花苞還未完全開放(著色)的繡球花時,不適合馬上放在室內觀賞,因為室內光線過暗會導致花朵不開放即消蕾的現象,所以最好先放在陽台或窗台光線較佳處,但不可直曬陽光,讓花朵完全開放(著色)後再移入室內觀賞。若花謝後應該將開過花的枝條連同部分枝葉修剪後,移到陽台上讓其生長。若放在直曬的陽台,容易產生日燒及失水的情形,即為葉片有乾枯、燒焦甚至掉落的現象﹔但若遮陰太嚴重時,枝條會徒長甚至生長不良,葉片黃化且掉落,也無法順利在來年形成花芽。 |
3. 繁殖 繡球花除了育種時利用種子繁殖外,一般生產是利用含頂芽1~2節的枝條進行扦插繁殖。在春天摘取未木質化且營養生長之插穗,扦插前沾用發根劑發根效果較佳,發根最適宜的溫度約為20℃,約3~4週可發根。繁殖期適合放置於遮陰且溼度高的地方,需經常噴霧增加溼度。發根完全後可換盆,直到7月前可摘心一至二次,枝條才夠成熟,得以感應秋冬的涼溫而形成花芽。 |
4. 水分 繡球花非常需要水,而且一旦失水後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傷害,葉片會掉落、芽體會死亡,影響花朵的形成。所以平時需每天澆水,夏天必要時需1天澆2次水,冬天溫度低溼度高時則可以減少澆水次數。開花時期非常需要水分,缺水時會造成花朵凋萎、葉片掉落,縮短花朵的觀賞期。 |
5. 肥料 繡球花在春夏季營養生長期需肥量甚高,一般約1~2週施肥一次,有利於葉片的生長,進入秋冬時應減少肥料的施用,因此時植株生長停滯,太多肥料反而產生鹽害,影響植株生長。開了花的繡球花,已經不需再施肥,只需澆水即可。 |
6. 修剪換盆 繡球花花朵凋謝後,花朵並不會自行掉落,必須連下方枝條一起修剪,有利於其他側芽生長。繡球花為鬚根系,營養生長期根部發育十分快速,容易造成盤根及褐化現象,於是在春天適合進行換盆,讓根部順利發育,以增加植株生長。側芽生長過密時,必需疏芽,去除過多的芽,每個枝條留下約3個新芽,才能使每個新芽順利生長,也不浪費過多的養分。 |
7. 病蟲害 繡球花在夏天高溫乾燥環境下,容易遭受紅蜘蛛的侵害,常可於葉背找到小小紅點爬來爬去,那就是紅蜘蛛了,會造成葉片黃化、掉落,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另外薊馬容易使新生葉片變狹長型具皺折,並且咬食花芽影響開花。蚜蟲也會吸食葉片養分,造成葉片掉落。冬天時低溫高濕加上通風不良,容易引發白粉病,葉片上會有一小塊一小塊像發霉的白斑,使葉片變得脆弱且腐爛。 |
8. 色彩轉變 繡球花的部分品種會因土壤中的鋁離子溶解度多寡而影響花色,但不是每個品種都可以。酸性土壤中會增加鋁離子溶解度,使花色為藍色;而鹼性土中鋁離子溶解度低,於是花色為紅色。一般利用土中拌入0.1﹪硫磺粉,或是施用少許明礬水造成土壤為酸性,來得到藍色花也使藍色花更純正。另外也可以利用施肥的方式來維持土壤的酸鹼度,像是肥料中增加鉀肥減少磷肥比例,能使花色轉為藍色。還有一民間古老的做法,就是在土中插入生鏽的鐵釘,也能產生藍色花。不過,常會有轉色不完全的情形發生,造成花色渾濁,不藍也不紅,最常見的是偏紫紅色的花色,表示栽培階段肥培管理不佳所造成。 參考資料來源~請參考台灣花藝月刊 參考圖片來源~於自己家中拍攝 背景音樂來源~國語MIDI音樂網 如有違反著作權法請告知本人.將以最完善方式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