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太平洋「塑膠濃湯」魚吃下肚…
台灣女生航行三千公里 目睹「垃圾渦流區」塑膠碎片
數以億兆計 信天翁胃裡竟有可樂瓶蓋 呼籲少用塑膠
| 曾擔任海洋保育專員的廖敏惠,航行三千公里,帶回汙染海洋的細碎塑膠垃圾。 記者鄭朝陽/攝影 |
| 2012.01.30【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你我丟棄的塑膠垃圾,可能已漂流到大洋裡熬成『塑膠濃湯』了。」
曾任荒野保護協會海洋保育專員的廖敏惠按著滑鼠,螢幕上秀出一張張實地拍攝的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區影像,說出你我不願面對的真相:人們製造的塑膠垃圾,出現在最遙遠的海洋生物棲息地,正威脅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
去年七月廖敏惠獲 Keep Walking 圓夢計畫資助,成為台灣第一位前進北太平洋探索「垃圾渦流區」的先行者。
她和來自七個國家的十二位環保人士,搭乘動力帆船從夏威夷出發,抱著好奇心往北航行三千公里,帶回來的卻是對塑膠垃圾氾濫的震驚。她巡迴全台演講,呼籲大家「為了環境,也為了你我和下一代的健康,請改變生活習慣,儘可能『戒塑膠』」。
廖敏惠說,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海面上看不到垃圾,但經隨行科學家指導用拖網在海面拖行十分鐘,「天哪,怎麼都是塑膠碎片!」廖敏惠用玻璃瓶封存其中的極少部分,作為真實見證。
「數以億兆計的塑膠碎片小如浮游生物,體積大一點的則沉入海底。」廖敏惠說,廣大的海域無風、日照強烈,塑膠製品因此崩解細碎,堆積在海面十公尺處,估計數量是浮游生物的六倍,至少有數百萬噸,「好像熬成超大鍋的『塑膠濃湯』」。
廖敏惠表示,「濃湯區」的範圍太大,清除是不可能的任務,嚴重衝擊海洋生態,眾多魚類一張口就連同塑膠垃圾吃下肚,「大魚吃小魚,人們再捕魚來吃,塑膠之毒終究回到人身上」。
廖敏惠也展示國際攝影家在垃圾渦流區的小島上拍到的驚悚畫面,眾多信天翁雛鳥不明就裡死亡,從殘骸發現,牠們的胃裡竟有打火機、鈕扣、可樂及礦泉水的瓶蓋,許多無故死亡的海龜、海豚也都有相同的遭遇。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指出,垃圾渦流區的塑毒對人類不會有立即的影響,但有慢性中毒的風險,「最可怕的是影響下一代最深」。
他認為,讓垃圾渦流區不再擴大、惡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少用塑膠製品,即使不得已要用,也要做好回收。
上文↑《嚇!太平洋「塑膠濃湯」魚吃下肚…》源自【20120130mon.聯合報a5話題】
難忘海洋之旅◆廖敏惠呼籲「戒塑膠」
星夜讓人感動 汙染教人心痛
| 在探索垃圾渦流的途中,有許多像這樣的漁業垃圾,遭丟棄的漁網捲成一團,成了魚群躲藏的臨時城堡。圖/廖敏惠提供 |
2012.01.30【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台北報導】「這是一趟永生難忘的海洋之旅。」從沒搭過船的廖敏惠,去年七月飄洋三千公里圓夢。冷洌的海風、讓腸胃翻攪的浪頭,以及十三個人共用一個馬桶的經驗,至今都是苦甜參半的回憶。
卅二歲的廖敏惠從夏威夷出發,經過北太平洋亞熱帶垃圾渦流區,到達加拿大溫哥華,航行廿二天。
無邊無際的大洋,入夜之後宛如床的四周拉下黑幕,寂靜的海面上只剩海風吹拂風帆的聲音,「一點也不怕,滿天偌大的星斗實在太美了!」廖敏惠享受每個星月燦爛的夜晚,但陣陣海風容易讓人失溫,防寒衣不可離身。
到了北太平洋的垃圾渦流區,那裡是無風帶,帆船得靠動力才能前進。體驗海洋的「遊程」也暫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海洋汙染的探勘。
「最教我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塑膠垃圾汙染也無邊無際。」目睹海洋汙染實況的廖敏惠驚訝之餘,心頭也湧上一股無力感,只能努力地蒐集汙染證據,帶回陸地,讓人引以為戒。
「我拒絕一次性的塑膠用品,請你也跟我一樣。」廖敏惠每年參與台灣海岸淨灘,清出來的垃圾幾乎都是塑膠製品。
現在她從自己做起,不再拿店家給的外帶塑膠碗,外出自備飲料杯,因為她知道,塑膠濃湯是浮游生物殺手,海洋生態一旦崩潰,陸地的人類也在劫難逃。
上文↑《星夜讓人感動 汙染教人心痛》源自【20120130mon.聯合報a5話題】
◆閱報秘書◆
垃圾渦流區
2012.01.30【聯合報╱鄭朝陽】科學家調查發現,全球三大洋共有五個海域形成「垃圾渦流區」。
遍布人類各種廢棄物,包括燈泡、瓶蓋、牙刷、塑膠漁具…以及成億上兆的塑膠碎片。這些垃圾經海水及烈日侵蝕、溶解成碎片,泡出超大規模的「塑膠濃湯」,已衝擊海洋生態。
垃圾渦流區面積不斷擴大,每十年約增加一倍。北太平洋的垃圾渦流區超過一百卅九萬平方公里,將近台灣的卅九倍大。
上文↑《閱報秘書/垃圾渦流區》源自【20120130mon.聯合報a5話題】
以下↓是書生我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