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7/19 03:01:02瀏覽15659|回應86|推薦38 | |
![]() 引用文章農民之怒 凱道秧苗鋪成綠油油稻田 這麼多人去抗議,小老兒想想其實一點都不足為奇,因為臉書上一大堆好友都在支持這個活動,小老兒沒按「贊」,更沒打算參加這場盛會,原因是我有不同的看法。 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徵收農地」突然變成一個十惡不赦的行為,部份人甚至拿陳水扁的龍潭案,做為「徵收農地」的陰影,真的是如此嗎?很少人談,也很少人願意分析一下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不用抬槓,小老兒只是提出一點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你可以不贊成我的看法,千萬不要問候我,小老兒承擔不起!更何況小老兒既不謀官也不貪利,所以不用質疑我的動機。(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再次提醒不用問候我!) 為什麼會有「徵收農地」這件事?我不知道一大群人在抗爭時,有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各位知不知道政府常常為了開闢道路「強制徵收」(不論你是什麼地),為了蓋公共設施「強制徵收」(也不會問你要不要再種田)。話說當年為了蓋桃園機場也是「強制徵收」,那塊地就是一片綠油油的肥沃良田,如今覆滿水泥,各位出國坐飛機時可有想過,昔日在這裡種地的那些農家如今安在!?當我們在享受便利時,一切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可是當你面對自己必須為公共事務犧牲一些自我時,一切都將風雲變色! 近二三十年來,談到竹科時大家印象如何?竹科那些地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都是「強制徵收」而來的,過去有多少土地透過重劃和分配以換取更高的經濟利益時,不知為何大家都不抗議!? 如果翻開一下台灣的近代歷史,大伙仔細睜眼瞧瞧,土地不做重新分配和更新使用目的,那麼台灣會有今天嗎? 小老兒看了很多支持農民的部落格文章,例舉了一大堆古書上的經典名句,可是我想問一句話:台灣還要以農立國嗎?如果大家都覺得這是我們的目標,那麼社會就有資格來討論這個問題,要不然不是白談的嗎?我們不以農立國,保留那麼多的農地做什麼,排休耕等領錢嗎? 台灣從何時開始不再以農立國?有人注意嗎!好像一點都不重要。為什麼近三十年來台灣不論誰執政,不斷的透過各種機制將農地轉換成其他用途的地目(貪污腐敗不是主因,官商勾結也不是最重要環節),原因是什麼!?我甚至懷疑那些在街頭抗議的學生們,你們知不知道台灣曾經因為稻米生產過盛,進而導致台灣農村發生非常嚴重的問題,最後政府只好大量休耕農田(採取補貼措施)和推廣改種其他作物,歷經多久才讓農村慢慢恢復生息。 台灣近幾十年來,由於品種改良的快速發展,使得單位產量持續上升,生產過剩的結果是什麼!?不會沒有人知道吧!前陣子香蕉因為生產過剩,市場賣到一斤七元,請問農民何以為繼,怎麼不見有熱血青年提出什麼驚天動地的看法呢?除了臉書上到處貼之外,叫大家多吃香蕉,還能有什麼作為!這種其實十分沒效率的做法,可是大家都習以為常,沒有更好的方法嗎?香蕉吃完之後,柳丁呢?這個年年盛產的水果怎麼處理。整個台灣都要發生「農產品生產過剩到氾濫時」,才會警覺到這好像是個問題,可是三天過後全台灣就會忘光光! 總歸一句話,當台灣的農業生產力不斷上升時,還需要這麼多農地嗎?如果要保留這麼多農地,對農民來說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台灣又必須付出什麼代價?大量休耕採取農業補貼嗎?不要再蠢血沸騰,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幾天,有朋友為了尖石鄉那羅部落的糯米玉米到處推銷,看了真令人感動,他們自己花時間和貼油錢把玉米運送下山,義務協助山上的原住民朋友賣到好價錢,免除中間商剥削他們那些微薄的收入,讓他們在未來的一小段日子得以溫飽,這看似小事,但在我眼裡這些願意付出的人,比在凱道抗議的人偉大的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協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口號更沒有什麼標記,只是默默的做。當自己去朋友家拿訂購的玉米時,聽到:「早上去載玉米時,他們急著出門,因為沒錢看醫生,等著我來拿玉米給錢,他們才有錢去看醫生。」眼淚差一點掉下來,這種感動真是無以為名。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