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之謎 第一部恐怖小說家(一)新聞(4)
2006/12/01 23:38:25瀏覽176|回應0|推薦0
原來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幾年,只要一入夜,北部地區各大偏僻的巷子內,傳出許多少女遇害的案件,偏偏遇害的少女,在作筆錄的時候,又無法具體的描述出犯人的犯案過程,唯一記的只有恐懼、恐懼。

因此只要一提起案件發生的現場,沒有一個受害者,能保持住冷靜,每一個都像抓狂似,歇斯底里了起來,還有些受害者,因此而發了瘋,也讓警方作筆錄的方式,受到輿論無情的批評。

最後由於警方得不到具體的人證跟物證,這個案件也正式成為一宗懸案,放置在警方的檔案室內。

還好李晏秋的「暗巷惡靈」出版,又恰好被受害者的家屬看到,於是提供給警方當做參考的線索。

本來警方視為無稽之談,若是辦案,看小說就能破案,那麼辦案時,警方一人一本小說就好,不就每位警察都成為破案高手。

雖然警方並不是很重視家屬所提供的線索,不過在受害家屬強力要求下,警方勉強的一翻,想說敷衍一下,就當做給家屬個交代就好,沒想到,不翻還好,一翻之下,翻了沒幾頁,當場每一位拿著書、看著書的刑警,臉色無一不動容,不會吧,這不可能是真的,這個反應是當場看書的每一位警察的心聲。

警方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也大大出乎家屬的意料之外。

看著那些拿到書的警察,一開始個個都露出不太願意的模樣,如今卻又一一都怔住了。

或許是書上所描述的情節,實在驚人,尤其是對受害者的描述,及整個犯罪現場,都如此的逼真,加上連警方都不曾對外公開的偵訊程序,竟然都會跟書中情節完全吻合,絲毫不差,這也未免太讓人匪夷所思。

警方也一度懷疑是不是有警察,透露偵訊及受害者的資料給李晏秋,不然如此巧合的事情,也一度讓人懷疑警方洩露出受害者的個人資料,李晏秋就利用這些資料寫成這一部小說,也可以借此,炒作新聞,打響自已的名號。

不過還是有些疑點,讓人百思不解。

第一、 犯罪現場的描述未免太逼真,再加上少女在醫院的驗傷報告,跟書上所寫的都一模一樣,不免讓人懷疑,李晏秋就是犯人。
第二、 假如李晏秋不是犯人,也一定跟犯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不然又如何知道,犯案的詳細情節呢?因此警方將李晏秋也列入重大的嫌疑犯內。
第三、 李晏秋出這本書的動機是什麼?是挑釁?還是別有目地?畢竟出這一本犯罪實案的書籍,爭議性實在太大了,雖然裡頭的人物都改用化名,但是對受害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就等於將她們活生生,被加害的情節,暴露出在人們的眼前,雖然滿足大眾的好奇心,卻也深深傷害到受害者的名節。
第四、 受害者作筆錄的時候,一談到受害情節,都像瘋了似,讓警方對整個案情,一籌莫展,不過書中對此,卻著墨不少,但是犯案的手法,卻是前所未有,又讓人難以想像,說是假的,又偏偏找不出比書中更合理的解釋,不過這個手法也太讓誇張了吧。

警方自得到受害家屬的申訴,再加上書中所提供的線索,也讓警方士氣大增,也為懸掛以久的案件,帶來一絲的曙光,不過誰也料不到,一偵察下去,發現結果,跟一開始的推論差了太多。

警方一開始就兵分三路,一路查看是誰將偵察記錄外洩出去,這可是關係到受害者的隱私權,若查不出來,對警方的公信力將大大的受損。

另一路,則去找李晏秋,先釐清案情,畢竟李晏秋在這個案件中,可以算是一個重要的關係人。

第三路,則是追尋著書中的線索,查看看,真的有這個人嗎?還是李晏秋虛構的呢?或是故佈疑陣呢?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rder123&aid=5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