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20 15:31:07瀏覽233|回應0|推薦2 | |
二零二一的最後一天,回想這兩年多,一九下半年是憤怒與傷心得無言,二零年是難以置信與無奈的無言,二一年仍是無言,說實,還可以有甚麼情緒?面對荒謬的事,明知是不可能習慣,但放入太多情感的話,人是會瘋癲的,只好抽離著,此刻回想二零二一,感覺是茫茫然的空白,竟是記不起甚麼,對連續寫了二十一年日記、記性算不錯的樂雪來說,這是有點奇怪,不禁問自己究竟這一年是怎麼過? 白茫茫的,所以還是用過去一年看過的書作回顧就好了,在這個時間,書本確是很好的忠誠夥伴。 《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極快看一看,對自僱人士與freelancer來說,其實不算有用,不過看著別人的小故事時,也可以提自己梳理情緒。 韓麗珠的《空臉》,雖是2017年的出版,卻看得觸目驚心,人連自己的臉也保不了,出來抗議換來屠臉事件,很可怕,更可怕的是,那不就是我們似曾相識的事嗎? 《清醒做夢指南》,是2015年買的書,當時看了一半左右,可卻是一本對我很意義的書,給了我一點力量去應付生活中的困難。在這兩年的艱難時候,大概都要從書中找回一些正能量,所以好好的完成了這本書,至少讓夜間的夢精彩一點。 董啟章的《後人間喜劇》,都是很對應到這個時刻,故事都流露著對社會事件的情感,讓人很有共鳴,有些情節讓人會心微笑,但笑過之後,更多是無奈。 陳浩基的《遺忘.刑警》、《網內人》,去年看了四本陳浩基的書,可以說挺喜歡這作家的作品,所以今年繼續看他的書,繼續有驚喜,尤其是《網內人》,當中說到多種IT技術去犯罪或尋找真相,不過科技都只是工具,無法讓人或事變得正義或邪惡,就如刀子不會殺人,而是兇手用上了刀,還有其惡念。 《驅魔師》,由神父Gabriele Amorth記錄的真實故事,世事就是那麼無奇不有,科學仍是無法解釋所有的事。 《The Happiness Project》,是本讓人讀得開心的書,作者有一日想開展「快樂提案」,花了一年去實行,當中作了不少嘗試與反思,可以作參考。每個人所追求的人生意義是不同的,都是要花時間去思考與尋找,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貝加爾湖隱居札記》,在不平靜的世代之中,這本書陪了我多個臨睡的時光,看著這法國記者半年住在貝加爾湖畔的小木屋,一篇篇日記讓人似乎跟著他一起去了那個寧靜的地方,感受著大自然的靈性、神秘與壯觀,好些句子很有詩意,讀著,彷彿剎那抽離了一下。 《掉進兔子洞》,研究兒童書的作者幸佳慧的英國兒童文學朝聖之旅,很有趣,似是一下子去了很多地方,當中說到一些熟悉的作品與作者介紹,發現了很多沒留意的事,如Paddington Bear身上掛著「請照顧這隻熊,謝謝你!」的牌子,原來就是德軍轟炸倫敦時,英國政府撤離倫敦的兒童至郊區,當時那些兒童的家人多數會在孩子身上掛上「請照顧這個小孩,謝謝你!」的牌子。這段歷史亦被不少作家寫過,Narnia系列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一開場就是倫敦被轟炸,主角四兄弟姊妹因撤離政策而被送至郊區大宅,進而發現了魔幻衣櫃。心神就是這樣跟著作者遊走英國各地,尋找多部經典英國兒童文學的痕跡。 陶國璋《愛的盲點》,讓我想起從前在大學上陶生的課,有部分內容似是在重溫。 《怪奇事物所:你知道嗎?其實我們都很怪》,插圖精美,內容挺輕鬆,是一些冷知識,很快就看完了。 王爾德的《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之前看《掉進兔子洞》時,發現好像很熟悉提及的兒童文學作品,可是細心一想,其實很多是沒有看過文本的,所以找來〈快樂王子〉來看看,始終是那麼著名的童話呢。 《慢吞小姐的倫敦插畫生活》,是個真實的追夢故事,設計系畢業的作者過了段打工日子後,開始迷失,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大膽開展了倫敦進修一年之旅。在孤獨、陌生環境、文化衝擊下,遇上不同的老師、同學與創作者,開始找回自己想走的路。看著她思考的過程、遇上的困難、找出解決的方法與各種期盼,是很正面的,是能夠給人一點正能量。 《角落小夥伴魔法繪本裡的朋友》,本身覺得角落生物模樣挺可愛,現在更知道了各角落生物的背景與來歷,就更覺得牠們有意思,是各自有不同的追求、弱點、秘密、心病等等,讓人更喜歡牠們呢。 《角落小夥伴的生活之角落小夥伴名言2》,有很可愛插圖,配上六個名人的名言與故事。 《寫出你的內心戲:60個有趣的心靈寫作練習》,其實是想重看Natalie Goldberg《心靈寫作》,不過一時找不到,就先看這本,反正這本都是受了Natalie影響的。《心靈寫作》是在早十年前看的,那時候我感覺自己寫不出來了,看了這本書,突然又有衝勁去寫,是主張隨心寫,在每次開始不知如何下筆時,就會喜歡看看這類書。 《週末熱炒店的編劇課》,有趣的是以小說形式寫成,將一連續創作技巧化成對白,一下子就可以重故知新。 《天才、瘋子、大字典家》是關於編修《牛津英語大字典》的故事,作者是翻過了過去一百年被定為機密的解封檔案後才寫出了這書,可以藉此窺探這段寶貴的塵封歷史;然後緊接看了《失落詞詞典》作對讀,前者是集中於莫雷教授與麥諾醫生的故事,後者則是以女性角度去寫成小說,雖然有部分是虛構,但記住了當時被遺忘的女性,她們都有付出過時間與心力,去協助編修《牛津英語大字典》。 以《失落詞詞典》作為今年最後完成的一本書,也是挺適合,「失落」二字一直在腦海盤旋,Pip Williams她可以為超過一百年前的女性發聲,去向當時為女性爭取權益的人致意,也許,不,該說日後的人也會為現在被禁聲的人說話。 除了這二十一本書陪著度過這一年,還有很多未完成的書,其中一本是我們眼前的世界,眾人都在書中,擔當著一些角色而不自知,做過的好事或壞事,或是有做過或沒做過的事,都一一由有上帝角度的作者記錄著,依然深信著會牽連著無數因果循環,終有一天會成為永遠不會被消失的歷史書。 “You know you've read a good book when you turn the last page and feel a little as if you have lost a friend.” ― Paul Sweeney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