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嘯過後 省思央行新角色
2010/03/26 05:42:54瀏覽274|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劉憶如:海嘯過後 省思央行新角色經濟日報╱劉憶如

中央銀行昨天理監事會議並未調整利率,基本上這樣的做法可以獲得認同。因為從央行決議文中可以瞭解,央行的決策主要有四點考量,而從每一點都可出看出央行的用心,考量也算周全。


在央行的四點考量中,首先是著眼國際。昨天位於歐洲的葡萄牙才又傳出債信危機,早先即出狀況的希臘也大致確定不易獲得歐元區的救助,因而必須轉向由美國主
導的國際貨幣基金(IMF)求援,此一發展益發顯示國際經濟復甦的變數仍多,央行也因此特別強調全球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從國內觀點著眼,央行決議文中提及,雖然考量到國內各項經濟指標都趨明顯好轉
但失業率仍高,且薪資成長有限。我們看到,這二天主計處公布的2月失業率仍有5.76%,是連續五個月下降後再度上揚,薪資成長幅度也極小,這反映我國的
景氣復甦還有一段路要走,央行也因此不認為該在此時調升利率。


第三點則是考量通貨膨脹問題。相較鄰近的中國,台灣目前並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今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目前僅為1.27%,大陸2月份的CPI卻已達2.75%,台灣目前物價尚稱穩定,也未產生通膨預期,央行並不急於升息。


第四點,央行決議文中強調,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已經趨緩,並接近目標區中線,顯然央行認為直接調整貨幣供給的數量,即可達到適度緊縮貨幣的目的。也就是
說,央行並不需要在此刻「以價制量」去提高利率。央行當然也強調,未來若有需要時,將繼續發行較長天期的定存單,去做「量」的調節。


至於央行提及金融管理的執行,除應考量個體審慎政策
也應關注總體審慎政策。金融海嘯發生迄今一年多來,對央行應該扮演的角色與定位,全球有非常多的檢討,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關於央行是否仍應像海嘯前一
般,只負責維持物價穩定,或者是該有所調整,進而兼顧資本市場的穩定。


這個討論的來由,是因為美國做為這次風暴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認為美國聯準會(Fed)維持了物價的穩定,卻放任房地產泡沫的擴大,因此省思是否應賦予央行判斷資產市場是否泡沫化,並有權力及責任在泡沫過大之前即予以戳破。


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都還無定論,但畢竟已形成一個思潮,認為央行的角色與責任,必須同時維持物價與資本市場的穩定。所以我國央行也特別提及,往後應採行總體審慎政策,這也相當符合當前世界的趨勢。


不過,此次央行決議文中仍有值得商榷之處,即決議文中提及未來將督促銀行針對特定地區的投資戶貸款,加強風險控管。事實上,這一項作法相當模糊並會為銀行及房貸客戶帶來困擾。


例如,何謂特定地區?又該由誰來界定哪裡是特定地區?是不是房價漲幅較高的地區,就叫特定地區呢?市場價格的高低原本即是需求與供給訊息的傳遞,當然更包
括對未來需求與供給的預期,如果只以價格上漲幅度來判斷,銀行因而任意決定調整貸款條件,反而會造成資訊與價格間的不對稱。


另外,何謂投資戶?又由誰來認定投資與投機?這陣子以來,已看到各家銀行作法紊亂,例如有的銀行認為擁有二間以上房屋者即應加強風險控管,因而調降貸款成
數。其實,這是非常不專業的作法。僅以客戶擁有房屋數量為授信核定標準,也不看總貸款額度、客戶財力及信用狀況,結果不但達不到風險控管的目的,反而失去
商機,也將扭曲市場機能,值得注意。(作者是中信金控首席經濟顧問)


【2010/03/26 經濟日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lynn20&aid=388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