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一飛沖天,通膨壓力竄升,提高亞洲抗通膨難度,美國經濟乃至全球再度陷入衰退的夢魘隱隱浮現。
紐約油價23日兩年多來首度突破100美元大關,倫敦油價直逼120美元。油價上漲帶動所有貨品成本,從汽油到製造包裝材料的原物料,無一倖免。原本花錢意願開始提高的美國消費者,恐怕又會開始縮手。
如今各方關注焦點是,中東和北非動盪會否造成原油生產持續中斷或減產,致使油價居高不下,進而把美國和其他國家推進衰退深淵。
過去的經驗顯示,供應短缺引發的石油震撼都曾引發衰退,例如1970年代的石油禁運危機。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油價要漲到至少每桶120美元且在此價位盤旋,才可能威脅經濟。不過,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經濟學家漢彌頓指出,能源價格攀升對經濟的最大風險,來自於美國消費者撙節支出。
他說,美國民眾一年平均用掉1,400億加侖的汽油,這三個月來油價每加侖大約增加30美分,消費者荷包因此縮水不少,可能拖累復甦腳步。
亞洲的經濟狀況比歐美佳,或許還能因應能源成本上升帶來的短期衝擊,但油價如果繼續上漲,可能衝擊亞洲出口,減緩經濟成長速度,通膨風險將擴散到食物以外的項目。
滙豐控股(HSBC)經濟學家紐曼和陳穎嘉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亞洲的成長使其對油價不如其他區域敏感,但這也是問題所在:如果油價這麼高亞洲還繼續狂買,油價成本短期內下降的機率將很低。
亞洲主要股市24日除大陸和台灣收紅外,其餘全軍覆沒,印度股市跌幅尤其深,主要就是反映油價持續上漲的疑慮。投資人擔心,各國央行可能繼續升息以對抗通膨。
最新數據顯示,印度糧食通膨又再度升高,在12日止的當周年增率達11.49%,是三周來首見上揚。印度央行表示會視情況隨時採取行動;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通膨也同創兩年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