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日前報導,全球最有錢有勢的幾名金融界高層前往瑞士達弗斯會晤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各國財長,要求各國政府「中止痛責銀行家」。很顯然,在銀行家闖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及時對他們伸援還不夠,政治人物還必須停止傷害他們的感情。
然而,這些銀行主管還有更實質的要求:儘管美國與歐洲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他們還是希望主管當局調高利率,理由是低利率助長通膨。我擔心的是,決策者可能採納他們的意見。
在瞭解問題之前,你必須知道,我們正處於國際貨幣基金(IMF)所說的「雙速復甦」的中途,也就是部分國家快速成長,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則尚未脫離第一階段。
美國經濟於2007年底陷入衰退,幾個月後全球各國也陸續陷入衰退。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經濟體最近開始勉強復甦,這些經濟體自2009年夏季已經開始恢復成長,但速度太慢無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如果在這種局面下調高利率,等於放棄做得更好的機會。事實上,它將意味接受嚴重失業是永久性事實。
通膨的問題如何?失業率居高不下會限制通常足以引導政策方向的抗通膨措施。聯準會(Fed)偏好的指標是排除價格波動較大的能源與糧食,即所謂的核心通膨,而當前的核心通膨漲幅不到0.5%,遠低於2%的非正式目標。
癥結點在於糧食與能源價格(整體而言商品價格)最近不斷上漲。去年,玉米與小麥價格約上漲50%;銅、棉花、橡膠價格迭創新高。這代表什麼意義?
答案主要是新興市場的成長。先進國家的復甦極為緩慢,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已經相繼自2008年的衰退中快速反彈。這對其中許多國家造成通膨壓力,並導致全球對原物料的需求大幅提高。惡劣的天候,特別是導致全球小麥產量銳減的氣候異常,也是造成糧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問題是這一切與聯準會、歐洲央行的政策有何關聯?
首先,中國的通膨是中國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不可否認,人民幣仍然盯住美元。然而這是中國的自主選擇。如果中國不喜歡美國的貨幣政策,大可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中國或任何人都無權因為中國出口商希望人民幣匯率持續壓低而要求美國扼殺經濟復甦的嫩芽。
商品價格如何?一般情況下,聯準會特別注意核心通膨而不是名目通膨,因為經驗顯示,部分項目的價格逐月波動,而且幅度可觀,其他項目則往往不動如山。後者才是決策者必須擔心的重點,因為一旦通膨或通縮與這些價格結合,很難將它們排除。
以往,這種關注會使聯準會發揮應有的功能。尤其是聯準會未於2007至08年調高利率的處置很正確。當時,商品價格飆漲,一度導致名目通膨突破5%,但很快就暴跌。我們看不到聯準會這一回必須採取不同對策的原因。當前的通膨不及上一次商品看俏期間。
如此說來,為什麼銀行主管要求央行調高利率?長久以來,銀行家始終非常注意商品價格。這意味,堅持黃金價格如果上漲,等於意味西方文明終結。最近則是意味要求央行升息以因應商品價格上漲,即使核心通膨已經開始下滑。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顯然明白,現在調高利率是嚴重失策。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頻頻發表強硬談話。聯準會與歐洲央行均承受處置失策的龐大外在壓力。他們必須力抗這種壓力。商品價格的確是不斷上漲,但這不是任由嚴重失業永久化的理由。套用美國政治家布萊恩說過的一句話,絕對不可以把我們的經濟釘在橡膠十字架上。(作者Paul Krug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