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15 10:54:18瀏覽2025|回應1|推薦7 | |
前一陣子在許多雜誌與網路文章中看到一些名人希望黎智英回香港不要再來了。當然他們並不是一味否定壹傳媒,只是他們認為沒有黎智英台灣的媒體會發展的更好而已。 最近也有許多名人說台灣對於下一代太"寵",所以孩子都寵壞了,沒有競爭力。這一點,當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大陸的年輕人不會比台灣的年輕人好相處,而台灣年輕人很容易認出來,溫溫的,和和氣氣,但有時出門在外,犀利是需要的,我會擔心台灣的年輕人沒有其他地方的年輕人犀利,在同一個天平上,無法在溝通能力、執行力,各種能力上勝出,這可能就是名人所說的"寵",平時被照顧得太好了。但其實,台灣很多年輕人在學的時候,就需要打工賺生活費、或學費,日子也不見得輕鬆。可是說到競爭,只要肯做,吃苦一點的台灣餐廳還是很容易缺工,找不到合適的工讀生。(也許網路上又會有年輕人開始抱怨....)但總歸,在工作機會上,仍是勝出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我們的環境沒有那麼競爭。 回到"寵"這個字,台灣的媒體如何?怎麼被一個黎智英就打得落花流水,是不是曾經媒體的從業人員被寵壞了呢?所以競爭力才不如香港的傳媒。如果世界沒有黎智英這樣的人物,如果台灣永遠都是自己封閉的媒體環境,那麼我們的媒體會進步嗎?說著台灣小孩被父母太寵,我看著曾經這些名人、傳媒,也許都是一樣的。 就連我自己也是一樣,喜歡溫情,常說著不誠實但好聽的話。有時在許多宗教的場合,更是如此,大家溫溫順順的問候,八卦批評都在背後。這樣的溫情主義....其實很不利於進步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