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垂頭喪氣地哭訴在工作上遇到的挫折。到職2個多月,老覺得隔壁資深女同事排擠她,上班會刻意發出聲響,像是大力地敲打鍵盤或將書本掉在地上,或是以不耐煩的口吻跟她說話,令她上班如坐針氈,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卻萌生辭意…。
焦慮、憂鬱或憤怒等負面情緒,多因偏誤的思考方式所導致或維持。然而,我們的想法或念頭,往往因習慣成自然,變成自動化的思考模式,不自覺影響我們的情緒感受。
培養檢視與調整自己想法的好習慣,是擺脫負面情緒困擾很重要的課題。當受到負面情緒干擾時,可以自我詢問三種問題,以緩和情緒感受。
1.這想法是真的嗎?
當情緒感受不舒服時,腦中必定出現某種念頭而影響情緒。這時可試著思考這念頭是否為真?有何證據可支持?有無其他的可能性?如上述個案可問自己,有什麼證據證明同事上班時發出聲響或說話不耐煩是在排擠自己?有無其他可能的解釋?所謂「初念淺,轉念深」,我們一開始的念頭常不見得符合現實情況,多想想其他可能性,增加思考彈性,或許負面感受便不再如此強烈。
2.假如這個想法是真的怎麼辦?
當想法驗證後,的確可能反映實際處境。這時可再想想看結果會如何?最壞情況為何?怎樣來克服遇到的困難?例如,假使上述那位同事確實是透過發出聲響與不耐煩的口吻排擠自己,那最壞的情況會怎樣?為何會令自己那麼不舒服?怎麼做可以改善與同事的關係,或是怎樣面對或與她共處,可以減少干擾自己上班的心情?當我們能更釐清自己的念頭,合理地思考實際的處境後,往往可發覺事情不如自己原先所設想得那麼糟糕。
3.若朋友有相同的想法時,我會怎樣告訴他?
陷在負面情緒當中時,有時很難跳脫,這時可試著轉換角色思考,假如是朋友身處自己情境中,跟自己有相同念頭時,我們可以怎麼告訴他?
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說:「這個世代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類可藉由改變心態來改變人生。」我們怎麼想,就會怎樣感受,培養合理的思考習慣,才是改善情緒困擾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