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11 19:16:26瀏覽1480|回應0|推薦3 | |
陶淵明飲酒詩行書條幅 20210716---0722墨意綺趣三人展/蕙風堂宣圖部藝廊
<陶淵明飲酒詩行書條幅>35*135cm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是陶淵明20首<飲酒詩>的第5首。 <飲酒詩.序>:「閒寡掛歡,夜比日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則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次序,姑且請人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說明這20首飲酒詩的由來。 南北朝時代五言古詩興盛,這二十首<飲酒詩>都是五言詩,句數則不定。<陶淵明飲酒詩>,共有十句,50個字。以64格楷書對開宣紙書寫,多了14個字的空間,於是每行上面空兩格,以扇面形式,朱墨篆書寫「此中有真意」,當做這件作品的標題,引首章也是「此中有真意」。 由這二十首詩的序文可以知道, 是酒後偶然的題詠,所以合稱「飲酒詩」。從詩的內容看來,這二十首詩大約作於從彭澤令歸隱田園之後,陶淵明大約42歲左右。
關於陶淵明 陶淵明365---427,潯陽柴桑人。潯陽就是白居易<琵琶行>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潯陽柴桑附近有座「廬山」,就是詩中「悠然見南山」的「南山」,廬山風景優美,雲霧繚繞,蘇東坡<题西林壁>有云:「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陶淵明就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成長。 陶淵明的曾祖父可能是搬磚頭的陶侃,陶侃官到大司馬,然而陶家為人耿直,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還做到太守,傳到陶潛,家道中衰,再加上時局混亂,陶淵明為官之路並非順遂。 陶淵明的外祖父是孟嘉,外祖母是陶侃的第十個女兒,陶淵明的人格、個性受到陶侃、孟嘉的影響。陶淵明12歲的時候父親過世,早婚,19歲長子出生,元配因難產而亡,長子名儼,小名阿舒。娶第二任妻子,生了四個小孩,第二任妻子因癆病,吐血而死,再娶第三任妻子翟氏。 陶淵明有5個兒子,曾有<與子儼等疏>「告儼、俟、份、佚、佟: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獨能免?」陶份、陶佚事一對雙胞胎。<責子>說明五個孩子的狀況:「……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陶淵明這五個孩子都不怎麼成材,還被後來的蘇軾嘲笑。 陶淵明生活大致分為三期,29歲之前,除了群困之外,大致過得快樂,<雜詩>第五首「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在那動盪的時代,母老子幼,家庭負擔沉重,耕種不能維持生活,29歲的陶淵明不得不出去做官。曾經當過江州祭酒,不久便辭官。AD399年,又因家庭負擔沉重,而出任鎮軍參軍;AD401年又任建威參軍,這一年陶淵明36歲,因母親(孟氏)過世而辭官。AD405年,叔父陶燮推薦他出任彭澤令,這是他一生最高的官職,卻只做了80多天,又辭官。原因是不願意為五斗米而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另外他唯一的妹妹過世。因此寫下<歸去來辭>,表明心志。 41歲為陶淵明人生的分水嶺。後從此不再為官,過著耕讀生活。生活依然窮困,窮到行乞,不以為恥,更作<乞食>「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陶淵明的個性就一個「真」字可以形容。他的人生觀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他取儒家的嚴以律己,負責任的風範;取道家清境逍遙的自然精神;取佛家的慈悲空觀。這種潔身自愛不肯同流合污的個性,處在亂世,又無力撥亂反正,是極其不能適應的,因此每次為官,時間短暫又辭官。 40歲以後的作品,語言平淡樸質自然,極少用典故,也不雕琢詞彙,<飲酒詩>就是最好的例證。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認為是「無我之境」,以物觀物,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種無我之境,只有在寧靜中才能領會到。 而「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將境界提到哲學的層次,這首詩是在寫陶淵明退隱田園,安貧樂道的生活。沒有遠離人群,卻能領會自然的恬靜生活,這中間蘊含的真正的涵意,又何必用言語去表達呢! 陶淵明樸質的詩文在當時不被世人所看重。劉勰《文心雕龍》對陶淵明的詩文隻字未提。編《昭明文選》的蕭統雖然喜歡陶淵明的詩,在《昭明文選》中只收錄8首,鍾嶸《詩品》,將陶詩列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唐朝對陶淵明的詩理解比較深,評價也比南北朝時高一些。 真正將陶詩推到最高點的是蘇軾。蘇軾對陶淵明的為人、詩文推崇至極,尤其佩服陶淵明掛冠而去的勇氣。蘇軾晚年貶官到儋州,就攜帶陶淵明的詩集,在海南島作「和陶詩」百餘首。蘇軾評陶淵明的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甚至認為李白、杜甫的詩都比不上陶淵明。元好問也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辛苦一輩子的陶淵明,七、八百年後,有蘇軾、元好問這樣超級粉絲幫他提升文學地位,地下有知,也該心滿意足了。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