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幸福是一種技能~Upper Story 達賴喇嘛:大腦故事
2021/11/28 16:59:59瀏覽1693|回應1|推薦47

那天去國賓長春看“達賴喇嘛:大腦故事”

照例要求最後一排中間的座位~

卻聽到櫃台的小姐回說沒有了:“今天客人比較多”

有點意外~好 那就隨緣吧!

進場後發現 果然黑壓壓的坐了許多人

估計有五十個觀眾~~可說是近一年來少見的盛況了~

坐下前曾約略觀察群眾的年齡層

發現以年輕的女子居多 這是可喜的現象

~因為證明台北的現代女子 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

她們追求更多心靈層面的昇華與滿足

而不是只知追逐物慾 或所謂“女人幸福的歸宿”!

 

上圖達賴喇嘛的照片 是在網路上擷取複製

下面採用了色調相近的配圖

則是多年前在西班牙巴薩隆納旅行時 某個不知名巷子的偶得

 

 

“達賴喇嘛:大腦故事”的原名為~“Upper Story”

雖然故事圍繞著達賴展開

也到了印度北部喜瑪拉雅山腳的達蘭薩拉拍外景 但未將達賴寫入標題

換言之 這是達賴與科學家醫學家菁英們 不斷的對話思辯

激盪30年而產生的 科學與佛學的智慧結晶

故事與達賴的大腦 並無直接關係

不過故事的主軸 還是環繞著達賴喇嘛展開.....

 

至於科學與佛學的相遇因緣 以及如何在歲月探索碰撞激起浪花.....

這些過程與故事 本文不予詳述討論

 只介紹科學家們 引用了最先進的儀器和方法

做 MRI研究藏傳佛教高僧的大腦和心智變化後的相關結論

會盡量用最簡單易懂的文字述說

科學家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 經過30年追蹤研究的答案.....

 

順便說個笑話 大家輕鬆一下~

有人問“專家是什麼…?”“專家就是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的人”

這個答案 應該很多人都會莞爾吧?

令人尊崇的專家 他們的話若讓你一聽就懂 豈不Low了?

 

“所幸”不論佛學科學或醫學~~

個人身為門外“漢”能用的語彙極有限~

只是依自己的能力 說點一般人的感想 與朋友們分享

這是一塊拋磚引玉的敲門磚~~

雖與禪修心性悟道覺醒 佛法境界相去甚遠~~

仍希望我們都能夠從中獲得啟發

並學習其中的精髓 改變生活態度卸下人生重擔

從而學到專注轉念 抱持正面思維獲得更美好幸福的人生.....

朋友若有興趣 建議最好去看電影 作更多了解~~

 

 

達賴喇嘛作為藏傳佛教的最高精神領袖

心胸開闊 倡導不同信仰的各宗教間的對話交流

慈悲為懷的關注人類的福祉與未來

他促成了東方佛學與西方科學的合作 聯手研究人類的大腦

希望能解開大腦的秘密 找到一種方法一個途徑

讓人類活得更幸福快樂 世界更和諧平安!

 

根據統計 全球有10%的人 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

是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的第三大疾病

許多病人 都是默默承受著折磨與痛苦 而不是尋求醫療救助

智慧的達賴認為 要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用現代科學的方法 更全面了解審視人類的大腦

才能進一步找到掌握控制情緒的關鍵鑰匙.....

 

當達賴跟幾個西方友人說 “想和現代科學家認真討論”時

並未獲所有人的支持 還有些人甚至提醒他:

要小心 科學是宗教信仰的殺手!”

所幸科學家與佛教徒 都有一種探索和追根究柢的精神

才有了以後30年的合作......

 

他們的第一次接觸是在1987年的10月

西方的科學家 應邀飛越千里來到印度的達蘭薩拉

達賴與科學家相談甚歡

他們從腦神經談到AI人工智慧.....

促成了首屆“心智與生命”Mind and Life 的研討會~~

這場國際跨界菁英的對話 延伸30年後

 成就了今天這部珍貴的紀錄片~~

 

 

首先我們應該認知~ 幸福是“一種技能”

這是專家經科學研究後得到的結論~

“幸福”不是天生而來 但可以學習而來

幸福無法量化 人不是有了多少財富 有了多少快樂與健康

你就會感到幸福 或保證你已經得到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靈上的感覺

無法具體的形容 看不到 摸不著......

也許上一分鐘你還覺得人生充滿希望 幸福滿滿

可是別人一句無關緊要的澆冷水的話

那怕不是衝著你來 也可能瞬間將你從天堂打落凡塵!

 

神經科學家理查戴維森 Richard Davidson

~~哈佛大學的心理暨生理學博士

是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學實驗室的住任

在研究復原力 慈悲心及科學治療 在大腦可塑性方面享有世界聲譽

尤其專門研究大腦皮層與皮層下的功能 非常權威

他是這個研究計畫中 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

 

當1992年理查戴維森首次應達賴之邀 去印度達蘭薩拉訪問時

達賴問他 科學家研究的為什麼都是負面的因果

而不試著去探討人類的正能量呢?

戴維森回憶達賴當時質疑他的話 說:

“你一直運用現代神經科學 研究焦慮 恐懼 壓力和不幸

為什麼不用它來研究慈悲和仁慈呢?”

他因此獲得極大的啟發 於是開始研究禪修對高僧大腦的影響

最後發現“幸福是一種技能”.....

而這種“技能”是需要勤加練習的......

因為人的大腦是有可塑性~~

就像運動員 小提琴家那樣 要反覆地練習才會熟能生巧!

 

戴維森的研究 得到法國分子遺傳學博士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也是皈依藏傳佛教25年的高僧 他志願支持

他被送進MRI核磁共振造像儀器中

並像白老鼠一樣 接上電極建立程序被觀察研究

心理學家要他進入各種禪修的狀態

發現僧人在修行時 大腦的正面情緒腦神經活動

在持久度和活躍度上 都比一般人高了好幾倍

當他要求馬修作“慈悲的冥想”他發現很奇特的現象

因為僧人腦波亮起來的回應 是正面的感受

~是溫暖 回報與關愛......

科學家很疑惑“怎麼會?他在幹嗎?他沒有苦人所苦.....”

是的他看到別人的苦 他不會受到悲苦的影響

反而散發自己的正能量 以幫助對方離苦得樂.....

這也足以證明 透過“禪修”訓練心智

人是可以變得更加體貼仁慈 甚至是可以創造“幸福”的!

 

佛家說“轉念”好像所有罣礙 只要“轉念”就平安無事了

但是達賴卻對“轉念”提出不同的疑問:

“在正常的情況下 我們起了一個念頭 在那個變化的過程中

究竟是大腦先起了變化 或是先動了念頭呢?”

這個問題似乎還沒有找到答案......

 

當科學家們在探討心智與大腦之間的嚴肅關係時

戴維森提到一個常被忽略的現象

他說:“我們看一本書 會注意文字 也知道自己在閱讀文字

但是往往是心不在焉的恍神去了......”

這種情況在人的一生中 會有47%的時間曾經出現

聽起來是不是讓人大吃一驚呢?

所以懂得專注 會善用時間 就顯得很重要了

或許這就是有些人會成功 有些人則不會的原因吧?

 

 

藏傳佛教擅長“內觀”讓科學家在探索的路上多了幾分人性

而現代科學知識也幫助佛學教義 更加明瞭“真相”

“心智與生命”研討會也從私人客廳對談 拓展為公開的座談

如今拍成紀錄片 讓更多普羅大眾受益....

 

 本片純粹從科學角度 客觀探討研究並進行思辨

可說是一部超越時空宗教種族文化的好電影

 非常值得去觀賞學習.....

學習做一個更自在圓滿樂觀的自己

成就一個更平安和諧無爭的世界.......

 

原本打算再去電影院看一遍 以期寫得更精確細緻

但又怕電影很快下片 耽誤了大家

所以只好勉為其難先寫 簡單作個介紹和推薦了

若有疏漏或錯誤 尚請包涵不吝指教

希望沒有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

謝謝分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lianyi&aid=170574282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02 11:49
重點似乎是在內觀與冥想,確實,像靜坐這類可讓人的腦波呈現平靜的態勢,那時真的有一種無法比擬的幸福感。
lillian(lillianyi) 於 2021-12-03 09:03 回覆:
早安!
夏老師說得極是~
偶而打坐冥想
也喜歡那仿佛“真空”“無我”的狀態
倒不曾與“幸福感”做聯想
看來應該多試試
學習享受那種美妙的空靈....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