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人說西方人多笨,那是很準的。因為這是根據中國人角度的判斷。那麼,中國人的角度是啥?
2013/07/06 21:04:02瀏覽580|回應0|推薦0

中國人說西方人多笨,那是很準的。因為這是根據中國人角度的判斷。那麼,中國人的角度是啥?

就是可以把
「老實」「守法」「誠信」當作是
「笨呆」「愚蠢」「憨愣」的同義詞。

 

 

 

十六年,一個英國商人從中國夢中醒來

黃安偉 20130621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5月份,馬克·基多從莫干山的家裡搬了出來。

中國莫干山——馬克·基多(Mark Kitto)還在這裡,但他發誓很快就離開。他說要在今年夏天走,走之前會和家人一起去中華帝國版圖最外沿做一次最後的公路旅行。20年前,他作為英國士兵在那裡參加過一次橫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為期59天的探險。

莫干山距離上海有三個小時車程。他在這座遍佈竹林的山頂重建的房子裏,傢具已經搬走了。他的廣東妻子吳寧華(Joanna Kitto)正在將他們的餐館和三套別具特色客房的日常管理交接給別人。

上月,馬克·基多在計劃要和全家去中國西部進行最後一次公路旅行,之後便要離開居住了16年的中國。

馬克·基多寫到,「現代中國大陸社會只關注一個目標:金錢和獲取金錢。」

很多在華外國人以為基多去年夏天就已經離開了中國。但是,作為在他這代人中的比較著名的旅華外國企業家,今年46歲的基多現在才開始兌現他在《你永遠成不了中國人》(Youll Never Be Chinese)一文中做出的承諾。這篇文章是去年8月在英國文學雜誌《展望》(Prospect)上發表的,當時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基多出生在康沃爾郡,在威爾士長大,後來到倫敦讀大學,並在威爾士衛隊(Welsh Guards)服完兵役。過去一段時間,他把上海和莫干山當成了自己的家,那篇文章也是對這段經歷的訣別書。

他在文章中闡述了在中國生活16年後要回國的原因。他講述了在這裡經營生意的艱難,講述了這個政府為了繼續掌權而犧牲人民福祉,最後還寫到了個人對在中國養育分別是8歲和10歲的兩個孩子的擔心。

「我曾想把中國當成經營事業、過生活的地方,」他寫道。「現在我從中國夢中醒來,已經失去了愛。」

坐在基多最近和一些客人共進午餐的當地一家餐館的室外桌旁,能將山谷的風光盡收眼底。此時,他的這個夢看上去依然相當誘人。他指著下面修建了一半的寺廟說,當地官員修這座廟是為了吸引遊客創收,儘管山谷裏並沒有和尚居住。

不過回到那篇文章,他說,「那篇文章發表以後,反響很大。」

基多的這篇文章被旅華外國人廣泛傳閱,迫使很多人對試圖在中國生活時所做的基本假設提出了疑問。另一些人則問道,基多過去對中國的期望是不是不切實際。基多說「你永遠成不了中國人」到底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外國人會指望自己能變成中國人嗎?

然而,基多的文章似乎的確是一個預警。之後的幾個月裏,其他一些旅華外國人也寫文章表示要離開中國。今年,隨著在2008年夏季奧運會前搬到中國來的外國人漸漸離開,外國人離開中國的步伐加快了。很多外國人還越來越擔心中國北方的污染,這裡的污染問題是世界最嚴重的,其次還有缺水和食品安全問題。

這股離開中國的潮流,似乎在像基多這樣浸淫於文學和新聞圈子的外國人當中尤為明顯。他們都自詡比一般跨國公司派出的員工更瞭解中國。他們的前輩是歷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在他的第一本書《改變中國》(To Change China )中描述的那些人:學習語言的人、創業者和冒險家。

香港出版人哈維·托姆林森(Harvey Thomlinson)擁有基多的回憶錄《中國杜鵑》(China Cuckoo)在美國以外地區版權,他說,「我認為馬克在審視自己時,會認為自己是在延續英國冒險家在中國的脈絡。」

英國人在中國的歷史上的確有過濃墨重彩的一章。從自稱清廷的圈內人、慈禧太后情人的艾德蒙·巴恪思爵士(Sir Edmund Backhouse)這樣的冒險家,到20世紀初在莫干山頂修建別墅的傳教士,都是如此。每個年代的外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其中大部分都取決於中國的變化。

長期居住在中國的英國人亞歷克斯·皮爾遜(Alex Pearson)是基多的朋友在中國擁有一家書店,也打算今年夏天離開中國。皮爾遜說,「我認為北京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來了一批不同的外國人,中國年輕人的目標也不同。現在的氛圍和我來的時候很不一樣。」

基多在中國的經歷被很好地記錄了下來。他第一次來中國時還是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的學生。後來在1993年,他加入了另一個英國探險家查爾斯·布萊克莫爾(Charles Blackmore)率領的駝隊,穿越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但是基多最為人熟知的則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在中國的三座城市出版了一本得到批准的旅華外國人雜誌,這對外國人來說是聞所未聞的。他說,這樁利潤豐厚的生意在2004年被官員攫走,之後基多就隱居莫干山,開始了另一份在中國的事業。

之後,基多寫下了要離開莫干山的文章。他本來打算以這篇文章作為在《展望》雜誌上的最後一篇專欄文章,但浙江省的官員認為文章是在針對他們,於是開展了調查。員警盤問他妻子時,基多正經過上海前往美國。

他說,「她簡直氣瘋了,在電話裏大喊:『你去哪兒了,幹了什麼?員警來找我了。』她是廣東人。確實容易激動。」

一周之後基多回來時,事情已經平息。但他說,當地官員還是決心要搞清楚他離開的原因。部分原因是他們接到了省級官員的命令,他們顯然是在擔心基多的文章可能會給外商投資造成影響。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基多離開的確是由商業法規引發的。基多說,自己不滿的一件事是,在中國長期做生意,隨時都要擔心官員會把生意奪走。比如,基多和他的妻子從未合法地擁有過他們在莫干山房子下的土地。

但是,還有一些更根本的問題。基多寫道,「現代中國大陸社會只關注一個目標:金錢和獲取金錢。」他還在另一部分寫道,「政府十分害怕人民,所以寧願不去引領他們,」而且「共產黨只有在自己的權力或者個人財產受到直接威脅時才會介入干涉。

基多對自己離開給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要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教育」,脫離中國學校裏以考試為目的的課程,以及充滿宣傳色彩的歷史課

基多說他不在意引發的爭議,堅持自己在文章中闡述的立場,他已經做好了重回英格蘭的準備。他和家人會搬到他父親在諾福克郡鄉間的一棟房屋居住,現在那裡已經成了度假者經常光臨的地方。

他說,從某些方面來看那裡和莫干山很像。他說,「很漂亮。除了夏季的週末之外,很安靜。」基多希望在那裡為當地的公司做市場營銷,並編輯中文書的英譯本,最近他就編輯了王曉方所著的《公務員筆記》一書的英譯本,該書英譯本由企鵝出版社(Penguin)出版。

基多稱,他妻子會繼續打理莫干山的生意,他們全家會時常回來,至少在莫干山的房子還歸他們所有的時候。

他說,「我的一個主要觀點是:看一看外國人在中國的歷史,唯一在中國發財的外國人是商人,做買賣的。中國人也在這麼做,所有事都是短期的。」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張亮亮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keking&aid=78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