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3 15:35:48瀏覽786|回應0|推薦1 | |
海角七號 中孝介 各自遠颺 (鋼琴演奏譜)海角七號...野玫瑰 ........................................
海角七號劇情簡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封寄不出的情書, 不管是寄到天涯,還是... 跨越六十年的七封情書 追尋一輩子的音樂夢想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幾個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個不相干的人,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這點讓日本來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老郵差茂伯摔斷了腿,於是將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不過阿嘉每天除了把信堆在自己房 裡外,什麼都沒做,他在郵件堆中找到了一個來自日本,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郵包,他好奇打開郵包,發現裡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寫的,根本看不懂,因此不以為意的他,又將郵包丟到床底下,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這群小人物發現,這可能是他們這輩子唯一可以上台實現他們音樂夢想的時刻,每個人開始著手練習,問題是阿嘉跟友子之間的火藥味似乎越來越重,也連帶影響樂團的進度。終於,在一場鎮上的婚宴,大家借著酒後吐真言,原來阿嘉跟友子兩人都是孤獨的異鄉人,解開心結的兩人發現了怒氣下所隱藏的情愫,於是發展出了一夜情。 在阿嘉的房裡,友子看到了日本來的郵包,發現那居然是來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書,她要阿嘉務必要把郵包送到主人手上,然而,日本歌手要來了、郵包上的地址早就不存在、第二首表演樂曲根本還沒著落、而貝斯手茂伯依然不會彈貝斯……。 而友子,在演唱會結束後,也要隨著歌手返回日本,開始新的生活。 阿嘉終於決定打起精神,重整樂團,他們的音樂夢是否能夠實現?沉睡了六十年的情書是否會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而阿嘉跟友子的戀情,是否能夠繼續發展下去?…… 人只能活一回,夢想卻有無數個,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機會屬不屬於自己……。 演員部落 范逸臣(飾演 阿嘉) 田中千繪(飾演 友子) 林曉培(飾演 明珠) 夾子小應(飾演 水蛙) 馬念先(飾演 馬拉桑) 麥子(飾演 大大) 張沁妍(飾演 美玲) 中孝介(飾演 教師/歌手) 梁文音(飾演 小島友子) 三胞胎(飾演 三胞胎) 蔭山征彥Tamio(情書旁白) 兩段相隔數十年的愛情故事,卻產生相互影響的結果。若說愛情是「海角七號」的主述,也許很多人會讚同,但是更為震撼人心的或許是兩段愛情中所敘述關於勇氣的意涵,當然別忘了還有築夢的心情。 故事還是從海角七號說起吧!海角七號是一個日據時代位於恆春的地址,相隔了六十年,這個地址竟然再次出現在一個來自日本的郵包,而裡面則裝了幾封未曾寄出的情書。時間回到二次大戰末期,日本戰敗,原本待在台灣的日人遭到遣返。其中有位日本老師帶著一個少女的心上了船,這信便是訴說著關於大時代的無奈、關於愛情的磨難、關於思念的悲苦。寫信的日本老師或許希冀這信可以讓少女在面對愛情的愁苦時,多了點理解與安慰,卻沒想到時代顛沛的無情造成了這包裹延遲了六十年才到達台灣。 電影中每每透過第一人稱的旁白口述著這幾封信的內容,偶而夾雜的畫面更讓人在想像之餘,增添了別離的愁苦。劇末那位站立在港口前,拎著皮箱盛裝打扮的少女(友子),帶著無畏與堅毅的心,渴望著愛情的歸宿,那畫面讓人不忍也讓人動容。相對於此,船上困頓地坐著、抑或者踉蹌地趴在船邊的日本老師,愁苦地面對那份堅毅,那心裡的磨難同樣讓人不捨。對於一個戰敗國家的子民,其原所擁有的貴族驕傲竟反而成了民族的枷鎖,時代無情的變化抽走了這段愛情的唯一可能。跨國戀情本就不易,師生戀情更難得到認同,兩人原本的等待或許以為學生畢業後,師生角色的淡化以及老師所擁有的貴族地位得以稍稍減去眾人的質疑。果真如此,這段愛情便有了結果的可能。不料,戰敗國的恥辱帶走了日本的尊貴,也打亂了這段愛情原所預期的發展。分離彷彿成為一個最為妥善的選擇,放棄共同享有愛情的機會,在那時代陰影下成了不得不然的悲壯。 信中的開頭提及「我愛妳,卻必須拋棄妳」、而後則是「我不是拋棄妳,我是捨不得妳」,直到末段書寫著「我會假裝你忘了我」,在在呈現著這位日本老師心裡的複雜與紛亂。其渴望被學生看見內心的思慮,期待被瞭解在他的心中並非捨棄愛情,而是想要去守護一個其所深愛的少女。或許其原本打算單純地離開,但愛情中的誤解其實讓人難捱,這信傳達著一份讓人心痛的深情。 師生情誼中,教師的角色本就承擔著較大的照顧成分,而在現實的環節裡,戰敗的日本所必須面對的困苦不難想像。愛情與現實的衝突裡,老師選擇了現實,這選擇其實需要莫大 的勇氣。「我愛妳,卻必須拋棄妳」,因為這愛含括守護、含括照顧,倘若帶著友子一同返回日本,其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友子舉目無親的狀態,在在凸顯著傷害與守護相互衝突的景況。果真如此,這愛確實必須放下。因為這愛、這放下,實在是源於捨不得。只是這放下的苦,著實不易,因為背負著背叛的愛情的原罪,又得承擔失去後的傷悲。思念一幕幕、苦汁一杯杯,霧的迷濛、海的恍惚讓現實退卻,重拾愛情的心卻招來更大的苦楚。這愛讓人悲憐、讓人感懷,更沒想到的是這愛,喚醒了另一份愛情的可能。 故事發展的轉折來自於這信在當時並沒有寄出,時光荏苒,日本老師去世後,其孫女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這未寄之信。拆開閱讀之後,訝然於這愛情的濃烈,而選擇將這故事的句點寄回愛情的發生之地「海角七號」。只是六十年的變遷,地址早已更改,原本需得退回的命運,卻在一個臨時郵差的好奇下,有了截然不同的結尾,更開啟了另一段故事。 劇中的臨時郵差阿嘉,其實是位在都市失意,最末選擇返回故鄉恆春的年輕男子。電影一開場其砸碎吉他的畫面,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關於生命挫折的悲憤。而後,對照著返回恆春久臥床鋪的慵懶。電影中深刻地刻畫出阿嘉高傲的自尊卻在生活的失意裡搖搖欲墜,末了甚至選擇封閉了內心。觀看的過程或許因為自己本身也在恆春長大,所以對於阿嘉角色中的失意有著極大的感觸。 城市的發展吸引了許許多多鄉村的青年離家,可是過程中又豈能事事順心。挫折與失意往往拉扯出遊子返鄉的想望,問題卻是歸鄉路迢迢。歸鄉彷彿意謂著失敗、意謂著落魄、意謂著人生的莫可奈何,這是鄉村遊子的悲哀。可曾想過,待在鄉村的父母,嘴裡不斷地炫耀著子女在外地的成就。其實有一部份是為了掩飾或者為了平復,其心裡對於子女相依在旁的渴望。然而,如果子女真的回到故鄉、回到父母身邊,其卻反而無法享受天倫,只因返鄉被視為挑戰城市失敗的奇恥大辱。 這是鄉村父母的兩難,這也是鄉村遊子的宿命。劇中當代表會主席在憤怒中提及,他渴望將恆春放火燒掉,然後讓所有的在地年輕人回來重建。這話語聽來聳動,然而卻也道出了鄉村在面對大城市吞噬卻無力反擊的悲哀。也因為這樣的情境,返鄉彷彿便被蓋上了失敗的印記。阿嘉如此,吉他手勞馬又何嘗不是。於是乎,阿嘉在面對了曾經挫折所造就的傷痛,卻選擇不去面對,因為少掉了看見自己的勇氣、也失去了承擔的力量。 帶著這樣的心境,阿嘉接下了臨時郵差的工作。然而,一方面源於生命熱情的幻滅,一方面則因工作與專長的落差使得其在工作上顯得意興闌珊。很多的信沒送不說,甚至還擅自 拆開了原該退還的包裹。只是這拆開的動作,讓原本不可能相交的兩段愛情故事,碰撞出讓人感動的火花。觀看電影的過程中,總是想像著失意的阿嘉,在觀看落寞的日本老師所書寫的文字是什麼樣的心情。或許帶著點好奇與愧疚、懷著些同情與理解、甚至還夾帶著置身事外的漠然。但故事繼續發展,卻有了不同的變化。 劇情的轉折來自於一場突如其來的表演機會,代表會主席希望能由在地人組成樂團承擔這項演出。而阿嘉就這樣在背負著眾人的期待下,再次重新回到其曾遭逢挫折的音樂範疇,也因此有了認識友子的機會。友子是個失意的日本模特兒,卻因中文尚稱流利而被要求擔任口譯與溝通的角色。其被公司賦予瞭解與關切樂團質素的身份,卻屢屢在挫折中感到失意與悲苦。尤其是愛上阿嘉之後,面對阿嘉的退卻更感失落。 就在一次酒醉的溫存之後,友子發現了日本老師的信件,其不斷提醒著阿嘉需得將信送至當年那位中學畢業的女生手中。這信讓阿嘉與友子得以延伸彼此的共通性,信中關於愛情的渴望更是在兩人的心中掀起漣漪。感受到友子的愛情,領略到信中愛情的付出,阿嘉漸漸地找著了面對自己的勇氣,也透過對於歌詠那段愛情的過程,找回了自己原本不敢碰觸的承擔。當阿嘉對著友子說出,其相信自己是夠好的,那氛圍足以讓人熱淚盈眶。愛情喚醒了自覺,找回了存在的勇氣,賦予了承諾的力量。而更讓人反覆回味的是,這愛情橫跨了六十年,六十年前的愛情故事喚醒了六十年後兩位失意與退卻的年輕人願意忠於自己,面對愛情。 當然,改變阿嘉的絕不僅止於此,尚有樂團成員們對於音樂的熱衷與築夢的嚮往。難得的表現機會,他們選擇盡情展露自己,尤其是每每讓人驚豔的茂伯。其不放棄演出的機會,從貝斯、鈴鼓最後終於是以其所專精的月琴在舞台上展露鋒芒。那需得強韌的自我肯定做後盾,而這剛好便是阿嘉所缺乏的。當整個樂團完成了原所賦予的兩首歌的任務後,面對著觀眾此起彼落的「安可」聲,唯有茂伯再度拿起月琴彈奏下去。相較於最後才拿起麥克風的阿嘉,其實茂伯這位最年老的樂團成員,卻是帶領這群成員往前衝的關鍵因子啊! 除了茂伯之外,馬拉桑在面對挫折的堅毅、水蛙在愛情中的自我解嘲,以及勞馬謹守著失去愛情後的思念,都是值得讓人反覆玩味的人性描述。當然,關於大大與明珠母女也是戲劇裡的張力元素。年紀最輕卻最有自我主張的大大,反而映襯著成人在社會壓力下的卑微。 而明珠那充滿故事性的角色裡,彷彿透過其手上點燃的輕煙,朦朦朧朧地鑽進觀看者的腦海。其像是隱約兜攏著故事的外貌,實際一看卻又摸不著邊際。凡此種種皆訴說著電影在人性書寫上的精彩與迷人。 更有甚者,那沁入戲劇中的文化因子,更是每每讓人笑中帶淚。故事中,在悲愴裡點綴著笑的元素,又在歡樂的氛圍中鋪排著落寞的深沈。很難忘懷酒宴後眾人看海的畫面,滿滿地心事就這麼從螢幕上溢了出來。「海角七號」訴說著許許多多關於愛情、關於挫折、關於自我也關於人性的故事,讓人驚嘆,更讓人著迷。一如戲劇中所採用的意象:彩虹。其像是串連著跨越六十年的愛情,也像是接繫著著觀者心靈與戲劇的底韻。 最末,借用戲劇裡中孝介對友子所說的那句話:「難道,妳不期待彩虹嗎?」。別遲疑,去看「海角七號」吧!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