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C I S為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簡稱,中文直譯為企業識別系統,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視覺識別(Visua
2008/07/25 20:16:20瀏覽22191|回應0|推薦2

CIS 企業識別系統:
  C I S為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的簡稱,

中文直譯為企業識別系統,

引進日本被細部區分涵蓋為包括

三個體系所組成:


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


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


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 )。


CI 定義:


  CIS 對於一般人僅止於企業標誌(商標)、

標準色、標準字等視覺上的認知,而實際上

這些只是CIS 當中的視覺識別

( Visual Identity,簡稱V.I.),

CIS另外還包括了理念識別

(Mind Identity,簡稱M.I.),

以及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


  師大教授林磐聳於1985年著

「企業識別系統」一書,是國內最早有系統

介紹CI 的專書,他對CIS 的定義解釋為

「企業識別系統,又稱機構識別系統,

是作為明確昭示一個企業、公司、機構的經營

理念、精神內涵、產品功能,或服務特色的

傳播工具,它是橫跨「企業經營戰略」與

「傳播設計方法」兩大領域的整合性之設計

規劃作業」。

MI (Mind Identity) 理念識別:


  理念識別是企業經營的基本精神與原動力

所在,也是視覺識別據以展開的決策主張,

完整的企業識別系統建立,端賴企業經營理念

的確立。理念識別包括:理念

(價值觀、經營信條、精神標語、企業文化、

企業使命、經營哲學與方針策略等)、

策略(做什麼、如何做)、

遠景(展望、責任、企圖心)。

VI (Visul Identity) 視覺識別:


  廣義的品牌識別是對商品、服務、或企業

,開發以文字形象、意念和消費者對品牌所具

有感受的綜合設計或宣傳或承諾。而其視覺

設計開發則包括品牌名、品牌標誌、圖像系統

(象徵圖形或吉祥物)。

應用展開則包括行銷傳播、宣傳、促銷活動、

銷售策略擴張等。品牌種類:包括商品品牌、

事業品牌、服務品牌、企業品牌及企業哲學

品牌化的哲學品牌。

BI (Behaviour Identity) 行為/活動識別:


  BI,有兩個含義,一為活動識別,

一為行為識別,以中國的語彙而言即:

〝特長〞的識別與展現。 為使〝特長〞

發揮極致,也就需要教育

( 服務態度、應對技巧、電話禮貌、工作精神等 )、管理( 環境、職工福利、研發 ),

更需要推廣活動化

( 調查、推廣、公關、促銷、公益事件、贊助活動

的識別形式 ) 來贏得社會大眾認同,此即為BI

行為、活動識別。

形象總概念 CI Total Concept:


  CI 總概念報告是作為CI 設計啟動與日後

導入、宣導、經營的整理起點,藉以明確指出

企業方向、活動方針、經營戰略、形象變革。

總概念報告的敘述項目包括:企業實態調查

結果意見﹙總和行銷力評價、商品交易力評價

、感性形象力評價﹚、企業理念共識化

(使命、理念、行動基準、活動領域)、

企業形象規劃藍圖(新形象設計概念、基礎設計

的開發內容、應用系統規模、具體推進期程等)。

Design Concept 設計概念:


  設計概念是以「簡要、具體的關鍵字眼

描述」,來作為從企業理想的形象,到實體

視覺識別設計展開前更明確的指引要領,包括

能反應理想的企業文化、企業規模、企業個性

的形象基準(如可口可樂的〝歡樂、暢快〞、

麥當勞的〝大膽、清新、充滿興奮〞

〝比家庭餐廳更周到的服務〞、NTT的〝

尖端科技、生活文化、親和力)

與未來設計開發的的視認性、識別性、

展開性、再現性、標準化利益的機能基準

準設定。

Basic Standards基本規範:


  基本規範構成是指基本要素

(標誌、標準字、企業色(標準色、輔助色)

、標語、專用字體、象徵圖形、企業造型等)

及基本組合(標誌、標準字、標語、全銜、

象徵圖形、基本訊息等排列組合規範)。

Symbol Mark 象徵標誌:


  即視覺性標誌,具有優越的感性訴求特徵

,為容易辨識、記憶,具有強烈的視覺注目

效果。以圖象化記號作為標誌的識別結構。

Symbol Mark的開發設計題材可以以企業、

品牌名稱的字首、含義、企業文化、經營理念

、企業經營內容、產品造型、企業傳統歷史或

地域環境為主題表現。以造型而言,則以點、

線、面、體為構成及表現形式,藉由組合、

圖地反轉、漸變、對稱、反覆、對比效果產生

具個性、空間、立體的獨特面貌。

LOGO Mark 字體標誌:


  即文字型標誌,以圖與文字化合成的結構

識別,具有優越的語義訴求特徵--易讀、能寫的

溝通特色。 字體標誌的設計,若是以名稱來

作為品牌使用,則在字體的設計上通常會在

其中關鍵字上具有獨特及延伸的差異性,

若作為企業、品牌的標誌,則通常以字首或

企業、品牌的含義、文化、理念、歷史等作

文字與圖案的組合表現。

LOGOTYPE 標準字:


  「對於企業、公司行號和商品等的固有

稱呼或品牌 ( Brand ),我們特別賦予它特別

造與風格型的字體,這種字體以企業、

品牌名稱字首稱為「Logotype( 標準?)」。

它有很多方向的設計,根據每一次製作的目的

,從易讀的、一般性的造型,到極個性化的

造型都有。


  其中也有犧牲一些可讀性以追求強烈效果

、醒目特別的設計,特別是後者,雖是標準字

但具有標誌的強烈特性,所以也常稱為Logo

mark」。—中西元男—標準字開發種類大致

分為:以企業正式名稱/全銜、以企業簡稱或

當做品牌所設計的標準字體及以聯合關係企業

、集團一體感表示所設計的標準字體。

標準字應力求字群的一致感、結構的穩定性及

字形及字間的視覺修正,以達到字體的視覺

美感。 另「標準字因考慮直排及橫排的使用,

應避免斜體字、連體字、極端化的變體字」。

—林磐聳—

Corporate Color 企業色彩:
企業色彩是企業指定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組

色彩系統,運用在所有的視覺傳達設計媒體上

,從色彩的感性情感認知,強化企業形象的

溝通與行銷環境的認知。企業製定企業色彩

主要基於計畫性、戰略性的訴求,以形成

區隔性色彩或成為該業態概念化主流色彩。


製定企業色彩包括:


  一﹑主要標準色


  二﹑替代輔助色


    主要標準色又可分為全體一致化機構

色彩及各體系獨立化的系統色彩規範。

替代輔助色則是作為標準色彩不適用之場合的

輔助,而通常輔助色的製定則以限量化及單色

化規範,以免干擾主要標準色彩的認知。

Slogan 標語:


  企業標語的開發目的在於以一句最有影響力

的字句--有意義地訴求企業理念、企業態勢及

擴大的事業領域來打動消費者並凝聚員工的

士氣。幫助企業經營目的的達成,輔助行銷

運作,是標語行銷的最高目標。與企業標誌

比較,標語不向是以感性作為訴求,而是以

語意及語音的方法讓一句強而有力的文字組合

作為理性直接的訴求,是現代企業經營訴求中

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擬定企業標語,要能

明確標語的訴求的目的。


  企業標語的種類型式有:


  1.以企業思想與態勢的表明標語。


  2.事業領域的明確化標語。


  3.主張社會和諧的標語。

Symbol Pattern 象徵圖形:


  象徵圖形是作為基本要素的規範之一,

也是CI 應用系統形成形象風格及統合化的強化

精神所在。一般CI 的設計,標誌較具理性的

商業識別性,象徵圖案則較具感性的文化風格

,提供視覺溝通系統更多更好的適應與活力。


  象徵圖形包括:色帶、髮飾花邊

(De-corative stripe)、

局部標誌特徵或精神圖像的應用,

也被稱之為輔助平面要素(Graphic element),

意指作為補強標誌意義,並擴張設計應用,

增強視覺溝通效果的輔助性要素。

Corporate Character 商業造型:


  商業造型,是為了強化企業性格、

訴求產品特質,以更具體表現具象的形象,

選擇適當的人物、動物、植物或其他來作成

具象化插圖,如標誌般被強化使用。


  這類的商業造型不但要賦予企業或特定

商品的特徵外,也要具備親和性與流暢感,

並以多系列表情、姿勢、動態予以注入個性與

生命。商業造型,近來亦有大量作為主要標誌

的使用取代之勢,如米其林輪胎、麒麟啤酒。

Typeface 專用字體:


  專用字體通常是以現成排版字體選擇符合

與形象風格相符的指定時用字形。


  專用字體的選用,一方面需考慮與企業

標誌、標準字的調和性,一方面則需設定使用

的場合,如作為標題選擇較粗的字形,作為

內文則選擇較細的字形;並且在中、英文的

專用字體中力求字形的同一性。專用字體是

作為企業識別個性化的輔助象徵機能,成為

貫穿全面應用系統展現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之一,因此選擇專用字體應以可讀性、再現性

、可識性皆很好的字體為佳。

DESIGN Manual 設計手冊:


  常見的設計管理手冊包括CI樹、基本設計

系統及應用設計系統的規定,及附加再生工具

的一般。CI 樹把基本設計系統,與應用設計

系統的設計要素當成系統樹。


  基本設計系統的規定是提示在具體展開

企業標誌及企業色彩等基本設計要素時,

所使用的一定基準。應用設計系統的規定是

提示依據事務用品、文書表格及招牌標識等

應用設計項目等等,使基本設計要素有在其

正確應用展開,所使用之基準。為了使設計及

製作作業能正確及高效率的進行,在設計管理

手冊上,附加企業標誌等再生用工具。

CI Tree企業樹狀圖:


  CI tree是作為VIS中的基本要素結構到應用

項目系統化整理的全貌展現,使設計系統的

要素與關係性一目了然。


  基本要素是一切視覺識別的基礎,

如同樹根;應用系統是基本要素的延伸,

是視覺接觸的媒體,如同樹枝的枝葉。

藉著CI tree 的整理,一方面可以看到CI的設計

風格,及相關後續應用的參考指南,是企業

掌握CI 全體風貌及理解全體CI 設計計畫的有效

工具。

CI Guide 概念手冊:


  企業形象概念手冊是作為CI 發表用的工具。

製作型式有海報或小冊子,內容則包括讓社會

或員工理解的新企業理念、宣言、主張及基本

設計系統的說明與主要應用設計樣本。

CI Guide 同時也代表新設計系統的高品質,

因此在設計製作上應力求精緻而有特色的形象

展現。

CC∕Corporate Communication 企業溝通:


  是以企業溝通的角度所延伸的課題如企業

、品牌和視覺識別的對應與發展,如識別命名

的戰略方向等,不但形成集團化力量與個別

企業品牌形象的循環構造,同時也是企業全球化

佈局的全面整理,CC可說是探索現狀的溝通力。

 

Application Design Item 應用設計系統:


  關於應用系統,是由基本要素及其組合

規範,拿來應用在其設計項目上,應用系統的

發展,應從項目的現狀調查開始,蒐集現有及

同業廣設的應用項目,加以從形象面、機能面

設定解決方針後,才著手實際的設計開發。

應用系統可說是企業形象的溝通媒體,良好的

應用系統展開,可以創造形象行銷的最大利益。


應用系統隨著企業種類或項目的必要性等,

分項分類多少會有些不同。依大項分類而言

可分為:事務用品、商業表格項、產品項、

包裝系統、標識系統、旗幟系統、環境、

店舖風格、運輸工具、廣告風格、公關用品、

制服系統、活動、展覽會等項。應用設計要求

的是一個系統,它能在每個項目集團中追求

機能性、造形性、審美性、經濟性,使每一個

項目有最適當的設計。


藉此期望整個應用設計系統能反映出全體企業

的哲學,形成企業的文化。

運輸工具:


  運輸工具的設計項目,從各種車輛、船舶

、飛機,包含範圍很廣,運輸工具的定位有的

把它當做廣告(車輛也被稱為活動看板,有動態

宣傳媒體之稱,在日本車輛也被視為戶外廣告物

之一,必須被規範,國內則因為立法規範,致時

常看到街上處處有建商、仲介、營業賣場等利用

不堪使用的車置於路邊做起廣告而未見取締的情

況),有的把它當做意識的遵守與提昇

(利用車輛的形象識別彰顯企業的規模、並喚起

大眾更大注意力以制約車輛駕駛人注意道路

行車安全)。


   運輸工具從基本的機能,區分為營業用

車輛、運輸用車輛,及作業用車輛。由於車輛

〝活動〞的特性,因此在車輛工具的設計上,

應強化視覺的識別性與明視度,在系統上則需

考慮形象風格在個別車輛的一致適用性,以及

施工、管理的使用習慣,做為設計的準則。


   由於噴畫技術的進步,可以不必大費周章

直接在車體上噴畫製作,直接於交合貼材上

事先噴畫,因此在設計上可以更具全面性規劃

,以凸顯整體視覺美感。然不論以局部規劃或

整面設計,仍應以考慮主要識別位置的易保養性

及設計力求大方避免過多的訊息呈現。

另車體的識別應用更新,同時亦應考慮原車體

的外觀狀況是否相當老舊不美觀?不是把識別

直接置換即可,看起來更不倫不類,相當突兀。

服裝:


  拿破崙名言:「人因制服而成為人物」。

制服在某種意義上象徵著階級與規格化,

也象徵企業文化的認同與向心力。

企業穿不穿制服各有不同見解,但設計鮮明、

具有特色的制服卻是企業風貌的代言人,

一向重視制服的文化的日本企業,

將制服提昇到設計(Design)、個性(Character)、

品牌(Brand)三要件並重的層次水準。


  制服設計系統的開發對象包括事務用、

待客用、作業用的男女服裝,也包含帽子、

徽章、名牌、領帶、領巾、皮帶等穿著配件。


  在設計制服系統的形象面應整理的要件包

括:


  一﹑業種、業務形態


  二﹑競爭識別優勢


  三﹑時代感


  四﹑魅力性


  五﹑年齡涵蓋性


  機能要件則包括:舒適度、質感、容易

穿脫、耐久性、安全衛生、材料的補給。

展示:


  台灣在國外的參展團,無論規模有多大,

常被比喻為〝台灣一條街〞以固定式標準3米3

隔板攤位出現,造成參展的廠商看起來都

一樣大的規模、一樣毫無高品質感的OEM企業

觀感。現有展示系統除了固定式的標準隔間外

,也有展現企業的高規格而現場裝潢的展示

設計,使用一次即作廢的材料。


  另外也有可折組式的〝空間架系統〞,

不但組合容易,款式多樣化,造型也相當具有

獨特性,國內目前有數家廠商引進,其展示

系統包括主題屏風、隔板、陳列架、展示台、

組合桌椅,相當實用。發表會:國人通常把它

視為〝造勢〞而非EVENT,以致空有話題或

動員力,但是所呈現的品質及結果,往往毫無

形象可言,無法累積更高的效益。因此展示

活動、發表會的CI應用設計項目則應力求在

經費的允許下,做更風格化的設計表現,

如主題識別看板、大型海報、展示看板、

展示台、陳列架、桌椅、燈光、景觀等整體

項目。

廣告、公關用品:
  CI 的前置作業,在於完成各種識別的設計

統合,以利形象的宣傳,CI 的後期作業,

則在於導入後的各種形式發表及形象行銷,

尤其在廣告、公關用品,部份屬於識別的應用

,部份則屬於形象的宣傳深化工具。因此,

企業形象應正視為識別設計為先,形象宣傳

於後,識別為順勢的持續經營,廣告為一時

造勢的階段性目標,不能倒果為因,不重視

視覺形象美,以大量廣告只求一夕成名。


  一般廣告項目的設計開發,包括導入發表

的廣告( 報紙、電視CF、雜誌、海報等…

大都以系列稿介紹企業的歷史、文化、

及新識別意義 )、型錄、傳單的設計及促銷用品。

 在公關項目的設計開發上包含新聞報導參考

資料、新聞稿、年度報告、公司簡介、公司內

宣傳單、企業PR雜誌及一般宣傳用品贈品的

開發。


  國內屬於上市上櫃型的企業,CI 形象推廣

較偏重於以電視、報紙及結合週年慶的CI 活動

發表形式展開,並且以邀請政治明星,展現企業

政商實力,以達到企業於同業間的虛榮感,

卻使得企業CI 成為配角。相較於以外銷導向的

企業,則較注重品牌的經營,以公司簡介、

目錄、大量持續性公關用品,進行企業及

商品形象的同步經營。

產品、包裝用品:


  CI 在產品的應用,並不只是純粹標誌的

付印,而是依產品項目的一體化特色而設計,

表現出企業的哲學,包括標誌風格以外的產品

說明等也應一併考慮以專用字體的使用及編排

的型式來規範,另外產品在系列的開發上,

也常見企業不當使用不在CI 規範內的圖案裝飾

,造成格格不入的外觀形象。


  在包裝的應用上,則有工業用集合包裝、

商業類的禮盒包裝、個包裝、系列包裝、

手提袋、包裝紙、標籤、包裝膠帶等。

工業用包裝重視系統化的規範設計,以使包裝

兼具管理與共同印象強化並節省設計時效。

商業用包裝,則應發展為品牌包裝形式,

以共同風格形象、局部差異的設計策略或一

主題、季節做系列設定,而非再侷限以產品

本身特色範圍單獨考慮設計。


  包裝的識別包含品牌名稱、商品說明、

使用說明、品質保證、製造、銷售地點等的

商品資訊。包裝設計系統是企業重要的行銷

工具,一般的包裝設計是追求單一的價值或

產品類別,CI 設計則定位在企業溝通的品牌

強化,及個性化識別上。德國Braun公司首席

設計師Wolfgang Schmittel曾經提到,

公司一致性形象,較之特殊的個別發展更為

重要,同為一個公司的商品,經由不同媒體

傳播,如果缺乏一致形象,即不為社會大眾

認識其經營目標。


   在講求環保的時代,產品、包裝用品,

漸朝不過度包裝、色彩簡化、包材可再利用、

符合生態要求的共識呼應。

環境、店舖:


  環境與店舖是應用設計系統中最具技術性

與困難度的項目之一,前者涉及人與環境的

協調性,後者關係商業經營的成效。


  在CI 設計裡環境設計的課題較偏向於局部

與私人化,若能一併就文化地景

( 西方人就自然環境情境和意象的協調性

以Culturelandszcape形容之 )

和CI 視覺美感一併規範遵循,將能未商業以

外留下更多生活環境協調的空間來,

是國內公私部門皆應加以重視的發展方向。

店舖應用設計,除了整合建築設計師、

室內設計師、空間景觀設計師外,CI 設計師是

最被要求具有架構、統合設計系統的核心指導。


  店舖設計需要標準化、多樣化的設計規範

系統,店舖設計系統包括識別、空間機能、

材質、使用的目的皆需一併整體性規劃,

其系統包括店舖外觀、店舖招牌、大門標識、

活動招牌、展示、引導指標、參觀指示、

內部作業流程指示、精神標語、主題牆等。


http://blog.yam.com/mingying0111/article/7921368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keking&aid=207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