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人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四種香料
2014/11/18 11:21:39瀏覽21|回應0|推薦0

 

古人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四種香料

作者:  發佈時間:2014-11-18
  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使用。從熏燃、懸佩到塗傅、飲用、乃至到奇思妙想地用來計時,都反映了古人對“香”這種海外來物的認識以及古人精緻的生活情趣。從古至今,無論遇到何種情境,只要在香熏裡把它點燃,自然就能保持面部表情鬆弛,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態。
  芳香之始
  真正的香料並不產於中國,而遠在西域諸國,正如范曄在為《和香方》所寫的短序中說的:“甘松、蘇合、安息、鬱金、多、和羅之屬,並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宋書·范曄傳附孔熙先傳》),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貢以外,香料來源比較有限,香料種類也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並不廣泛,是作為奢侈品而存在的。漢代時即便貴為皇后的明德馬皇后都說“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薰之飾者,欲身率下也。”( 《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 
  宋明以來,在朝貢的基礎上,海外貿易極大地擴大,各種香料通過海上之舟大量運入中國,民間各種修合之香也頗為盛行,香在人們生活中起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為廣泛和多樣化,極大地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熏燃之香
  中國古代的達官貴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過熏燃香料來驅逐異味。石崇家的廁所因為焚香曾經聲名顯著,成為一時笑談。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現於宮中。那時香大多產於西域諸國,西域離中原路途遙遠,同時中原的海外貿易還沒有發展起來,宮中僅有的香料都是通過西域諸國的朝貢得來的,熏香也最早成為宮中的習俗,大多用來熏炙衣被。
  漢代用香熏烤衣被是宮中的定制,並且有專門用來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樓,衣服熏過,香氳還在,穿在身上,生活很有質量。可是,衣服熏到最後又異化了,有詩為證:“西風太液月如鉤,不住添香摺翠裘。燒盡兩行紅蠟燭,一宵人在曝衣樓。顯然,衣服熏得很香,香隨人行,可是已經無助於改善生活了,那曝衣樓也只是令人低迴不已的傷心之地。
  古人竟然還覺得不夠滿意,還要在床帳中甚至在被衾中燃香,以達到衾褥間始終香氳四彌的最佳效果。能工巧匠們專門發明了一種可以置放在被下的小香球,著名的法門寺地宮就出土了兩件塗金鏤花的銀熏球。
  唐宋貴族的時候也是很講究的,即使不是貴族也要用香。那時候衣物還有熏香,宋代士大夫,尤其是青年軍人,貴公子,出去打獵,衣服不僅要熏,而且要異國明香。唐宋的時候歌舞表演,一定要舖一個地毯。跳得很熱烈的舞蹈,地毯就會皺,要壓上四角,地毯就不會跑。於是唐代地毯四角是香爐,香爐裡是燃香的,慢慢往外揮香。
  如果是富貴人家,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睡覺的時候,在床裡燃香。《花間集》裡就提到做成各種小動物樣的香爐,日常要燒,晚上還要在床裡放。那時候富貴生活的那種奢侈和精緻,確實難以想像。隨著香料貿易的發達,中國人慢慢掌握了各種香料,到宋代士大夫賞香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活動。古代的時候,士大夫會把朋友請來,說我這裡有一種好香,大家一起來賞香。
  一般來說,相對於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為普遍,原因如周邦彥《滿庭芳》裡所說“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再者南方多瘴癘,用熏香驅邪辟穢去疾的觀念非常普遍;還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則蚊蟲易於繁殖,熏香是驅除蚊蟲的好辦法。
  塗傅之香
  此類香的種類很多。一種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搗碎,羅為末,以生絹袋盛之,浴罷傅身。一種是用來傅面的和粉香。有調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還有利汗紅粉香,調粉如肉色,塗身體香肌利汗。一種是香身丸,據載是“把香料研成細末,煉蜜成劑,杵千下,丸如彈子大,噙化一丸,便覺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聞得香,又治遍身熾氣、惡氣及口齒氣。”還有一種拂手香,用阿膠化成糊,加入香末,放於木臼中,搗三五百下,捏成餅子,穿一個孔,用彩線懸掛於胸前。
  當時在藝伎中應該很流行的是,把自己的唇印貼在手帕上送給男士。
  中國古代的人,衡量一個女性臉上最性感的東西,一個是眉毛,一個就是鬢。於是便有了香發木犀香油,亦可為面脂,烏髮香油,此油洗髮後用最妙。合香澤法,既可潤發,又可作唇脂。五代詞《虞美人》"香檀細畫侵桃臉,羅裾輕輕斂"此處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種淺紅色的化妝品。韋莊《江城子》"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這兒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種香料調配而成的。在漢代還有上奏言事口含雞舌香的風俗,為的是除去口氣。
  唐代婦女的化妝品中,已經出現了補鬢油和潤面油,蜀地貢給宮中,也用到了烏沉香、白腦香,宮中稱錦裡油,此後經宦官之手傳到民間,富人家大多稱之為西蜀油。貴族女子用花蕊研製成的一種黃色香料,塗在額角,以增美觀,叫做額黃。
  計時之香
  一般的香粉,為了便於香粉燃點,合香粉末,用模子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循序燃盡,這種方式稱之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稱為"香篆模",多以木頭製成。
  香篆又稱百刻香。它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寺院常用其作為計時器來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就曾制。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