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在時間隙縫裡的親子旅行>的序篇
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6 11:48:44瀏覽761|回應2|推薦21 | |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遊者,沒有導遊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
旅行對我的啟蒙不算太早,也從未想過會在往後的人生中,佔有一席之地,我印象中,人生的第一次真正的自助旅行,是當兵快結束時,當時對當兵後即將到來的人生十分迷惘,於是決定獨自去台灣中南部旅行一個星期,彼時,我還並未出國旅行過,可那一次獨自的台灣旅行,彷彿打開了甚麼似的。 沒有那一次的台灣孤獨旅行,我想也不會有後來獨自去國外自助旅行的我,那顆因為旅行在心中發芽的種子,開始隨著人生,不斷地在心中越長越大,漸漸打開了自己孤獨又自卑的心,那時候,自己就是全世界,無需對他人負責,只要讓自己的思想帶領,面對世界,面對自我,自以為那就有強大的力量。 旅行逐漸成了人生必要之重,我也開始在思考,自己為何要旅行?是否透過旅行在找尋甚麼?後來我因為與台東與京都的緣分和迷戀,幸運的把自己對這兩個地方的觀察與旅行經驗,出版了一本本旅行書籍<緩慢。台東。旅>、<癒。旅。京都>、<寂靜。京都。台東>等書,緩慢、安靜、療癒這些旅行的關鍵字,在自己的旅行模式中都曾很重要。 然而自己的人生階段與課題,並未因為旅行而停滯,我步入了婚姻,甚至有了孩子,我自以為用旅行建構的強大力量與地圖,卻開始因為家人有了改變。我的孩子對交通工具十分著迷,在他的世界中,交通工具就是全世界。幼時,只要一帶他坐上捷運、巴士、火車,他怎麼樣也不肯下車,他會因為坐不到自己要坐的車子情緒失控,我們無法安排旅行目的地,因為在車上的時光就像是時間的長廊,只有這樣才能撫慰他,後來我因為這樣的孩子,出版了<追尋電車男孩的光>一書。 孩子用這樣的方式重重打了我一巴掌,告訴我甚麼才是旅行的意義?卻也這樣打開了一扇我從未打開過的窗戶,在那裏,我看到了人生中沒有見過的風景;因為孩子,我開始在時間的細縫裡尋找旅行,帶著孩子搭上他所愛的交通工具,沒有時間的負擔,開始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和台灣各地晃蕩。 我對於老時光與老東西很著迷,所以我一邊配合孩子喜愛的交通工具,一邊發展出了一套同時能滿足彼此需求的旅行覽圖,搭著各種交通工具,捷運、公車、火車等,去找尋那些在台灣各角落的老時光、老車站、老建築、老街等,一開始孩子只喜歡坐車,並不喜歡這些老東西,甚至抗拒,但生命是會彼此渲染的,我因為孩子而改變了自己的旅行方式,孩子似乎也漸漸因為常常接觸這些老時光,慢慢有了改變。歷史時間的長流、親子的磨合時間、搭乘交通工具的時間,全都交合了在一起。 很多喜愛旅行的人都會嫌小孩很麻煩,因為再也無法無拘無束,再也無法隨心所欲,以前的我也是這麼認為,但生命會不斷成長和探索,當我在一次次旅行中,和孩子間拉扯磨合,為了孩子安排一趟趟交通工具旅行,因為這些交通工具而發現了自己從未發現過的事物,都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家人的旅行是一種生命群體的共鳴,我們在時間隙縫中找尋彼此,最終得以尋求到一種共鳴的方式,心靈開始在旅途中歌唱,那聲音之美妙,超越了從前我所認知的一切。 旅行一如生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而是承擔,當我們承載的生命與重量越重,我更能體會到旅行不可承受的輕盈,從單人飛機,到了飛行船,超越了自我,心靈也將輕如鴻毛,揮動的翅膀也更有力量。 這本書,正是我們一家人在彼此的時間細縫裡,窺探生命與時間,漫遊台灣的旅行地圖。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