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木惜木邵族的榮典白豐榮
2009/08/26 01:00:24瀏覽1525|回應0|推薦4

知木惜木邵族的榮典白豐榮

    血液中流淌著邵族的傳統,得過文化藝術類總統教育獎殊榮的白豐榮,以身為邵族人為傲,一身精湛的木刻功夫、大膽的木雕思維,開闊的賦予枯木再生的光采,白豐榮的知木、惜木讓人感動。

    出身於南投縣水里鄉崁頂邵族原村的白豐榮,成長於山林、嘻遊於山林,流著邵族最原鄉的血液,成功的結合山林給予他最豐盛的資源,運用他那天馬行空的觀察力,創造著一座座單一的木雕工藝品,但是,認識白豐榮的許多收藏者都說,白豐榮不是工匠,也不是工藝師,而是創造原生枯木新生命的禪師。

    確實,平常人眼中只能當做柴火的枯木、朽木,總會在白豐榮眼中找到重生的原動力,大膽的構思,賦予木頭無盡的重生泉源,纖巧的技巧,讓觀賞者獲得最大的感動,細膩的刀法,讓藝術深深烙印在來自深山的原木。

    「巧匠心中無枯木」是書法家林樹旺在觀賞白豐榮作品之後,倏然間閃現的絕句,立即衝回家中拿起紙筆寫下來送給白豐榮的橫幅,掛在展示間的牆上。

    白豐榮也有一段失意的時刻,他說,年輕的時候再水里鄉街上開了一家珠寶店,販售半珠寶(如台灣玉石)、寶石,可惜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白豐榮夫妻最終以結束營業返回家鄉作註解。

    回到水里鄉崁頂邵族原村的白豐榮,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讓日子繼續下去,白天在山林野外閒逛,看到許多被「山老鼠」砍倒,卻來不及運下山的珍貴樹材,歷經長期風霜雨露的侵襲,腐爛的橫躺在山林裡、溪流中、河岸邊。

    白豐榮把外表爛透的樹木搬回部落的家中,利用所有能找到的工具,設法清理腐爛的外表,居然發現枝利牙尖的朽木也有相當特殊的韻味,流淌在血液中邵族傳統的工藝細胞,悄悄地在他的腦海中構建藝術氣息,於是,他大刀闊斧的擺弄毫無生息的朽木,卻儘可能保持住依然堅韌的材質,粗獷的作品,一件件沉默的堆在屋舍的角落。

    白豐榮回到當初跌倒的水里街上,正式成立工作室,讓自己的作品與民眾接觸。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有一位在金融機構任職的經理,來到白豐榮的工作室,對於他有些不按牌理出牌的創作技巧非常讚賞,以上千萬的現金購買作品佈置新購的房舍。

    擁有資金的白豐榮,為自己的創作天地選定在埔里鎮中山路一段89號現居地,購置符合創作的機具,成立「典藏文化事業顧問有限公司」,埋首於天然風化奇木、原木、朽木、枯木的再生,手靈心巧、眼光獨到,讓白豐榮的創作不斷往高峰攀升。

    2005年是白豐榮真正獲取榮典的一年,他因為心繫邵族文化的傳承,透過成立協會方式,讓部族裡許多傳統事務慢慢呈現,編織、服飾、舞蹈、美食等都曾經由協會的舉辦進修項目,曇花一現般的讓世人認識,可惜,懂得他用心良苦的人太少,如今沒有再出現過,卻為有些心力憔悴的白豐榮贏得「文化藝術類總統教育獎」殊榮。

    重回創作殿堂,白豐榮的作品更加炫目,充分運用鋸台、鍊鋸、斧頭為原木變身,用雕刻刀、鑿、榔頭讓枯木再生,用砂紙、生漆打扮天然風化奇木,用噴砂技巧使得朽木逢春,如今兒子也加入創作的行列,雖然只是跟著父親的指示,進行修繕、整理的後段工作,總是白豐榮未來最得意的傳人。

    誠如白豐榮每件作品保證書上所提的「絕木逢春-舞動一鄰的風洞、炫技賦生-駕馭深邃的典藏、那來自原靈的舞木旋律」句子,白豐榮真的是創造原生枯木新生命的禪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owu4352&aid=325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