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是雜貨舖只賣「開門七件事」
2009/07/29 16:42:56瀏覽864|回應0|推薦3

 

不是雜貨舖只賣「開門七件事」

    「開門七件事」指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有很多人都知道賣這些的店鋪稱為「雜貨舖」。

    劉興平在南投縣魚池鄉新城村香茶巷12號家中開設的「樸實園」,賣的也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不過不是雜貨舖。

    曾經聽說過「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看著「樸實園」招牌上清清楚楚寫著「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紅茶」,倒是讓生活在處處是超市、大賣場的民眾感到大大的好奇,說不奇怪才真的奇怪,既然奇怪,當然就要一探究竟,前去看看劉老闆到底賣什麼?

    還屬於「年輕幹勁十族」的劉興平說,「樸實園」賣的是以紅檜、黃檜、肖楠製成的木柴積木、有機米、紅茶油、鹽磠、醬油、糙米醋、紅茶。

    沒錯,這不正是「開門七件事」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非常有個性的商品。

    劉興平又說,柴,是把紅檜、黃檜、肖楠切成類似「樂高玩具」般的各種形狀積木,放在玻璃罐,置於房間內,可以飄散出木頭的香氣,是天然的芬多精,有助於放鬆心情,也可以讓小朋友當作積木玩耍。

    有機米將透過契作方式,與農民簽訂長期合作契約,但是,生產過程必須達到有機認證的標準,這一項是劉興平唯一需要向外求取奧援的商品,劉興平說,品質的堅持最重要,供貨量未必然要大,符合條件才會合作。

    魚池鄉的「三寶」中包含了紅茶,劉興平訂購了製茶、榨油機器,準備親手製作茶葉,以及收購紅茶樹的茶仔,搾取紅茶油,目前這兩項都是由外界提供,茶葉是同母異父哥哥王和平的產品,紅茶油則是朋友生產的。

    鹽磠,是鹽巴的衍生物,製作豆腐乳的材料,有點鹹,調味時加一點點就很夠味,劉興平想要利用海水自己生產,當然產量會很少囉,劉興平說,事實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鹽磠是什麼東西,賣鹽磠也是一種機會教育的促成。

    已經依照傳統古法天然釀造的手工醬油,目前正躺在劉興平的廠房裡,劉興平說,傳統天然製作的醬油,絕對不含防腐劑,相對的鹹度就會增加,但是味道會更好,買回去唯一要記得的是用量減少。

    事實上,以目前的現況來說,劉興平計畫在「樸實園」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醋是他的專長,也是他十多年來收入的主要來源。

 

   劉興平說,做醋,是一件偶然的分享堅持,剛退伍時,台灣社會有一段時間流行各種養生的食品,對於醋的功效有些「神話」,有人自己做,有人受限於時間與空間而用買的,卻造成相當大的商機。

    當時與一些朋友一起研究做醋、做有機麵條、做麥芽糖,每個人選擇想要製作的物品,直接進入實際操作的階段,現在只有劉興平的糙米醋與另一朋友的麥芽糖,成為真正的商品在市面上流通,兩人間則採取相互介紹的「合作不合夥」方式,為對方拉攏顧客。

    提到醋,劉興平的話匣子開了,他說,選擇的材料是有機糙米,煮熟後加入菌種作為酵母,密封在瓷甕裡,需要一年的靜置時間,發酵的程度較完整,當然,也有人認為只需要四個月靜置就夠。

    由於醋的養生,經過多年的宣傳,有人相信有人不以為然,劉興平說,其實每個人家中的櫥櫃、角落裡,也許都能找出幾瓶醋來,米醋、水果醋都有,那是趕流行的結果,醋成了展示品,現在仍然會買醋的,就是真正的使用者。

    糙米醋,是製作水果醋的基底醋,劉興平提醒說,製作水果醋人人都會,成功、失敗的都有,其中最重要的是發酵點的拿捏,當然經驗是成功的最大保證。

    當然,劉興平也說道,取名「樸實園」,是希望經營的產品能夠帶給大家自然、樸實的健康生活,在養生的領域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財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aowu4352&aid=317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