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超越
2008/05/02 00:39:16瀏覽350|回應0|推薦0

認定攝影具備藝術層次的學者一般咸認為攝影不僅繼承了後文藝復興(Post-Renaissance)的傳統,而且在視覺上超越了傳統繪畫的地位,因為攝影完美地記錄了真實,而繪畫卻僅僅只是模擬真實,西方以圖解文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聖經的年代,到了文藝復興後靠著印刷術的普遍而興盛,到了1980年代後期更有攝影創作者以不同的概念將這種以圖解文的傳統發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美國的Charlie
White
,他以一具玩偶虛擬現實生活的人類,繼而拍攝一系列在當時引起諸多討論及爭議的攝影作品;若從攝影在視覺上超越了傳統的繪畫進而可以取代繪畫的這個角度出發,那麼就直接將攝影帶向另一個境界,最先討論這個美學問題的是德國的學者Walter
Benjamin
(華特班哲明),他在「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機械複製時代裡的藝術作品,邁向靈光消逝的年代)一書中提到了「aura(氛圍)」的概念,他認為機械複製時代前的藝術作品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與作品本身所處的時空背景亦有關聯,但是在機械可以複製藝術作品的時代裡,作品的獨特氛圍消失了,於是人人皆有機會在不同的地方欣賞著同樣的作品,而大眾理解作品的角度也因為複製的關係而呈現多元的情況,攝影對於華特班哲明而言則是解釋機械複製的最佳範例,對於華特班哲明而言攝影天生便具備大量複製的特性,攝影從華特班哲明的理解來看是一種最容易複製的藝術(Benjamin 1970)華特班哲明其實在其更早期的論文A
Short History of Photography(
攝影簡史)中已經提及了攝影中aura(氛圍)」的概念,他在文章中如是說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yuhung&aid=183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