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彷彿時光也已經靜定了。
2008/04/27 00:27:04瀏覽279|回應0|推薦1

Taman Negara National Park 馬皇喬治五世國家公園



 



不過住在雨林地區的最大困擾便是趕也趕不完的昆蟲還有潮濕的天氣,那些霸佔浴室的螞蟻與巴掌大的蜘蛛會讓女性旅者大聲尖叫,那些在餐桌上的糖罐附近集結的螞蟻一樣會讓人防不勝防



原本要在新加坡與老卜會面的,不過卻因為他實在太忙而作罷,我們自從四年前在新加坡會面之後,就再沒有機會見面了。於是我們僅僅在消費高昂的新加坡停留一夜後,便在翌日一早進入馬來西亞,進入馬來西亞之後我們便朝著Taman Negara出發,先是在新山(Johor Bahru搭上以速度死慢出名的馬來火車,那火車不僅速度奇慢而且還誤點了一個多小時,最離譜的是中途竟然又無故停車一個半小時,小高說這情形與幾年前他首次來馬來西亞的情況如出一轍,由於火車慢又莫名其妙的中途停駛,我們抵達目的地Jerantut(而連突)時已經將近晚上的八點,馬來西亞的火車服務顯然是不及格的,連中途無故停車也沒有一點的說明,只是當地人似乎老早就習慣了,他們神情自若的看著報紙,或是乾脆呼呼大睡,就是沒人想去查清楚怎麼一回事。



我們抵達Jerantut(而連突)時天上正飄著雨,典型的東南亞午後陣雨在當地肆虐著,因為飄雨所以天空一片的暗沉,我們與一戶德國家庭一起等著,他們似乎是從吉隆坡來的,在馬來西亞經常可以見到一家大小出遊的老外,光看他們的行李多半就可以判斷出他們住在馬來西亞當地,這其實跟馬來西亞的歷史與政府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與其鄰國印尼相較而言,馬來西亞的開明政策替她爭取到一些有利的空間,因為馬來西亞雖然也是以回教立國,但是其基本教義派的勢力不算龐大,國家的決策也平衡了回教的約束與西方世界對於馬來西亞的開放要求,也因此比較少有宗教紛爭在馬來西亞爆發,但是在其鄰國的印尼不僅有宗教紛爭,也有排華的問題,所以許多跨國公司將其東南亞總部建立在吉隆坡而非其他城市,所以吉隆坡的街上總是可以看見西裝筆挺的老外迎面走來,跨國公司將其總部設在吉隆坡不僅是因為馬來西亞的開明政策鼓勵了外資進駐,而曾經被英國統治過的歷史因素也造就了比較國際化的語言環境,雖然說馬來西亞的英語有一股濃厚的腔調,但總好過日本閉塞的英語環境。我們在馬來西亞旅行時經常就會看見一家老小的老外拎著輕便簡單的行李旅行,那種一派的輕裝簡從就可以猜出是當地出發的外籍人士,連我們後來在印尼認識的瑞士朋友的童年都是在馬來西亞與印尼度過的,可見這種外籍人士定居在當地的傳統從很早之前便有。



我們在進入Jerantut(而連突)市區之後便找到投宿的旅店,其實而連突的地方不大,可供投宿的旅店也不多,有趣的是而連突的華人很多,華人在馬來西亞幾乎無所不在,由於而連突是進入Taman Negara的必經之地,因此當地的旅遊業算是蓬勃發展,而經營旅遊業的又幾乎都是華人,那個晚上我們在而連突小鎮上閒晃,原本是想找個地方吃晚飯,走進了一家當地華人的小吃店,卻意外的吃了馬來西亞榴槤,他們當時正在大快朵頤,或許是因為有朋自遠方來吧!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因此在吃了那炒飯之前,我們已經吃了許多的榴槤,肚子著實有些撐,馬來西亞的榴槤比泰國的榴槤在味道上重了許多,口味上也苦了一些,但是後勁十足,我不算是榴槤的愛好者,但是單憑馬來西亞榴槤的味道,我想馬來西亞的榴槤口味比泰國的略勝一籌,泰國榴槤偏甜,但是甜而過膩,馬來西亞的偏苦,但是苦中帶甜,聽說馬來西亞的榴槤是明定不准帶進飛機的,泰國的榴槤則聽說還有機會偷偷夾帶,那是因為馬來西亞的榴槤實在是太臭。



餐廳的主人是閩南人,他們說起了馬來西亞華人的分布,在吉隆坡週邊一帶以閩南人居多,不過他們也說因為華人的祖籍十分複雜,所以他們也都通曉各地的方言,而華人的主要語言是閩南語(當地多稱之為福建話)、廣東話,其次是海南話、潮州話、客家話等等,也因為這樣所以馬來西亞華僑從小就生長在多語言的環境裡,他們與我們閒話家常,我們則因為這樣而憑白吃了許多的榴槤,等到炒飯上桌之後才發現肚子也已經有些撐了。



那家餐廳不僅做食的生意,他們也從事旅遊業,許多老外的旅者都會參加他們的雨林說明會,我們那一天晚上也去聽聽,不過最後只決定搭上他們的巴士與船往雨林去,後來才知道原來當地也有巴士前往渡頭,而且車資很便宜的,搭船去Taman Negara要比搭車去有趣多了,因為河岸的兩旁經常出現有趣的生物,我們就看見一群水獺家族在河裡悠遊著,除了水獺之外,較為常見的還有大蜥蜴與猴子,在那一段航程裡經常就有突然的喜悅等著我們去挖掘,我們的驚呼聲也就跟著浪花一道前進著。



抵達Taman Negara約莫已經下午三點左右,渡頭附近有許多餐廳,河的對岸就是國家公園了,已經有許多遊人在河的兩岸閒散地踱步了,我們依著前一晚與導遊的閒聊所得到的建議而住進了Park Lodge,那位導遊在Let’s Go的旅遊指南中出現,是當地唯一的女導遊,他其實是餐廳小店主人的親戚,也是道地的華人,他說他之前也做過其他行業,但是終究抵不過對家鄉雨林的熱情,因為這樣,所以她毅然決然辭掉城市裡的工作回到了家鄉,一開始我就懷疑他是書中提及的那個唯一女導遊,後來聊開之後我便向她求證,原來她真的是書中的女主角,因為我自己也是個作者,能親自遇見書中的人物總是令人欣喜萬分,她建議我們住進Park Lodge〈地址是Taman Negara, Kuala Tahan, 27000 Jerantut, Pahang Darul, Makmur, Malaysia 電話是 6092667930 email是parklodge_tn@hotmail.com,她說那裡雖然偏僻一點,但是有專車接送,偏僻一點更可以遠離旅客的喧囂,因著她的建議,我們住進了Park Lodge,果不其然,那裡的環境清幽,躲在山丘之後的小旅店依著河,對岸便是國家公園,幾幢小木屋就散落在小樹林中,幾株榴槤就蔓在小樹林中,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見了榴槤樹,那樹清瘦,完全看不出可以結成那般碩大的果實,店家主人是一戶當地的馬來人,房費的計算含早餐在內,價格十分的合理,旅店的茶與咖啡是自助式的,主人的待客之道也很熱情,不過住在雨林地區的最大困擾便是趕也趕不完的昆蟲還有潮濕的天氣,那些霸佔浴室的螞蟻、不知名的飛蛾與巴掌大的蜘蛛會讓女性旅者大聲尖叫,那些在餐桌上的糖罐附近集結的螞蟻一樣會讓人防不勝防,令人防不勝防的還有無所不在的蚊子,馬來西亞的蚊子顯然比台灣的更毒,而且他們不管白天與黑夜都一直在你的週遭出沒著,有時候連隨身攜帶的防蚊液也發揮不了作用,住在Park Lodge的那幾天裡,我們必須天天與那些有些討厭的昆蟲為伍,不過雨林本來也就是牠們的王國,即使是一棵不太起眼的樹,也住著數量龐大的生態系。



我們在國家公園的那幾天裡總是在雨林裡漫步,當地的馬來人建議我們在午後時分前往雨林,那是因為午後雨林照例會降雨,在降雨的雨林裡漫步其實最接近雨林的本相,Taman Negara的面積十分廣大,有些專注的旅者會嘗試在雨林裡走上三天兩夜到達雨林原住民的部落,那些原住民其實才是真正馬來西亞最正宗的原住民,而今日的馬來人其實是馬六甲王朝時期從印尼遷徙過來的印尼人,談不上市馬來半島真正的主人,但是現今的情況卻是後到的馬來人佔了絕對的優勢,比馬來人晚到的華人則掌握了經濟大權,而土生土長的雨林人卻到現在仍舊維持著十分原始的生活,雨林之外的紛紛嚷嚷其實也與他們沒關係。三天兩夜的健行對我們而言其實不難,不過因為考慮到後續的行程,我們只在雨林裡走著大眾路線,即使如此,那也算是足夠了。



Taman Negara雨林的風景的確是我的首次,之前雖然在寮國其實也有類似的經驗,但是都不算是太正式,Taman Negara算是我的真正雨林經驗,我踏著林中的小徑走在那一大片廣袤的樹冠之下,那片樹冠是世界最古老的熱帶雨林,Taman Negara壯麗的蒂蒂旺莎山脈,在地理上跨越了吉蘭丹、彭亨與丁加奴三個州的內陸邊陲地帶,擁有了無數動植物與寶貴的森林資源,其四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的廣大佔地在規模上更屬難得,Taman Negara不僅僅是馬來西亞的生態寶庫,也是世界上的瑰寶。



從遙遠的一億三千萬年前至今,Taman Negara國家公園內的動植物未曾遭到嚴重的破壞,一九三九年,馬來西亞當局將Taman Negara命名為喬治王五世國家馬來西亞當局對於成立這個國家公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繁衍、保護和保存這些土生的動、植物,永遠善用這個公園的土地,因此Taman Negara國家公園以垂釣和動物觀察而著名,尤其是夜間的雨林生態觀察,但是小高之前便曾經參加過夜間的生態之旅,他認為夜間生態之旅其實看不到什麼,只是遠遠的看見有動物的眼睛發亮,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參加夜間的活動,後來聽一些旅者說起參加過後的感想,多半也都是如此。



我們的最愛還是在雨林漫步,雨林疏落的陽光自濃密的樹冠間隙射下,霧氣雨山嵐偶爾自眼前緩慢的飄移,渺小的蟻類在樹根之間攀爬著,那些奇花異草就在幽暗處微笑著,還有一些我從未見過的蕨類,那些暗藍色的羽毛狀葉脈著實吸引著異鄉來的我,偶爾也會看見在林中橫躺的敗木上開滿了一列的白色不知名菇類,或者是杯狀的奇花上盛著清早的露湛,除了植物吸引人之外,林中的生物也十分的可觀,經常就會聽見猴子在林間穿梭跳躍的吼叫聲,也會聽見大嘴鳥的伊啞長吟,不然就是一些不知名的小鳥從林間一躍而過,那日一早我們去爬了Bukit Teresek山,山間的霧氣瀰漫,一幅典型的雨林氣候自眼前展開,不算遠的山沉在霧靄裡,有時候連方向都難以辨認,濃厚的濕氣浸透了我們的T-shirt,這一路的健行者都是西方人,連日本人都極其少見,從山的高處往下望可以看見典型的濃密的雨林,在山巔上我們遇見了一對比利時來的情侶,他們首次的亞洲之旅就選擇了馬來西亞,而且只在馬來西亞,這倒是引起了我們的好奇,因為多數的西方人都會選擇到泰國去,因為泰國的消費比馬來西亞便宜許多,而且泰國的觀光環境老實說也比馬來西亞友善,他則是說因為不喜歡泰國的人潮,所以寧願選擇到馬來西亞,這倒也是個事實,因為泰國的遊客實在是太多,馬來西亞的遊人相對就少了許多,也少了那些喧囂與雜亂。



Taman Negara還有一處訪客必到之處,那就是Canopy Walkway,那是一座架在雨林之上的空中索橋,因為考慮到安全的因素,所以一次只容六個人,因為Canopy Walkway是遊國家公園的重頭戲,因此許多遊人即使不到林間走走,也一定會到Canopy Walkway看看的,所以排隊準備走Canopy Walkway的遊人總是滿坑滿谷的聚在入口處,那天我發現其實遊Taman Negara的遊人中泰半是馬來西亞的當地人,另一半則多數是西方的旅者,至於亞洲的旅者卻是比較少見的。Canopy Walkway固然是親近雨林的一大妙方,不過對於有懼高症的遊人來說卻是一大考驗,因為架在高空的索橋不僅高離地面,而且走起來搖搖晃晃的,有些膽小的遊人甚至會兩腳發抖,不過行走在索橋上可以以最近的距離觀察雨林樹冠間的一舉一動,更可以親自摸摸那盛大的雨林樹木,往下俯瞰也能看見雨林中的河流,Taman Negara之所以迷人也是因為境內有雨林又有河流經過,那日的下午我們便到Lubok
Simpon
那裡晃晃,
 Lubok Simpon是一處河流的灣流,許多人會在那裡戲水及釣魚,不知道是否是因為河中的腐木太多,又或者是因為水中的礦物質太雜所導致,那河水有一種渾渾的淡咖啡色,河中早有幾個馬來人在那裡戲水,有趣的是馬來女孩因為回教教義的約束,所以都還穿著衣裳戲水,連T-Shirt都似乎不合宜,倘若是在西方,恐怕女孩子早就穿著比基尼下水玩耍了,那個午後下起了閒歇性的對流雨,我們只得站在灣流旁的鐵蘇及羊齒類的植物下避雨,望著那突如其來的大雨降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也有幾尾魚興奮地躍出河面,我們就靜靜地看著這雨中的即景,彷彿時光也已經靜定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yuhung&aid=18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