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有沒有年輕的小提琴演奏家能獨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2007/07/10 22:52:58瀏覽4830|回應13|推薦45

引用文章David Garrett 小提琴帥哥

小提琴 的文章 David Garrett 小提琴帥哥 之回應中有精采的對話。

低音大提琴認為學音樂要順其自然,基本功要紮實,音樂生涯才能可長可久。低音大提琴這道理自然是對的,當然 時和 也附和小提琴的看法:window of opportunity,機會難得,稍縱即逝。時和 猜想小提琴的看法或許和 時和 一樣───能站上國際舞台的獨奏者最難培養,不但男生要帥、女生要倩,還要能在年輕時獲得國際大賽獎項,而且成名要及早。

時和 得特別感謝最愛小提琴將國際間最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介紹給大家,尤其是讓 時和 對小提琴的視野更上一層樓。

過去 時和 對Sarah Chang2001年柏林愛樂的西班牙之夜所演奏的流浪者之歌和卡門幻想曲就非常佩服,對甘迺迪演奏的韋瓦第之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也是非常崇拜。但是憑良心說,這些曲子國內的國中音樂班畢業生主修小提琴者一定都會拉,差別只是在功力,誰的基本功比較深厚而已。

最愛小提琴的網誌讓 時和 看到另外一個層次,主要的三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當然還有像是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最近爆紅的西貝流士d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在所介紹的演奏家當中,包括了Yehudi MenuhinKyung Wha Chung (鄭京和)Anne Sophie MutterItzhak PerlmanMaxim VengerovNigel KennedyGil ShahamSarah Chang(張永宙)Akiko Suwanai(諏訪內晶子)Mayuko Kamio(神尾真由子)等,每一個人都是英雄()出少年()。從小不到10歲就站在表演台上,每個人都是以拉大曲子(小提琴協奏曲)而成名。時和 相信這些小提琴演奏家從小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環境都是正面鼓舞的。

台灣能不能培養出能站上國際舞台拉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演奏家?

時和 認為,台灣學子學音樂的能量是達到了臨界點,但是台灣的音樂教育環境應該要再有彈性一些。上面提到的那些成名的音樂家從小就專注在音樂的基本訓練,背下了一大堆名曲的譜,從小不到10就登台表演,似乎每一首名曲都是他們拿手的演奏曲。反觀國內的音樂班同學還得和一般課程奮戰,台灣對學音樂的學子是太殘忍了。

時和 小孩去練琴的音樂教室,其老闆有兩個小孩都是敦化國小音樂班,鋼琴彈得相當好。可是每次看到她們寫數學的作業、寫自然的練習考卷,再頂著一付眼鏡,真讓 時和 難過。只能感慨國內的教育系統僵化沒有彈性。

中提琴大美人趙怡雯博士在小學、國中、及高中求學過程中更同時兼顧學業與音樂,學業成績一直保持前三名,高中更以第一名畢業。台灣學子學音樂的挑戰可能是全世界最嚴峻的,那就是得兼顧到普通課程的學業與專業的音樂。

反觀大陸,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和你在一起,之中的小男生(唐韻飾演劉小春)當時是上海音樂學院附設小學的學生,去年19歲公演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時和 想知道,台灣能不能培養出能站上國際舞台拉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演奏家?????是能?還是沒有必要?

也許只有學音樂的教育家才知道學音樂的小孩需要什麼樣的基礎教育。數學和自然可能要減少很多,外國語言如英文和德文可以多一些,其他集中在音樂的專業訓練。台灣應該成立像茱莉亞音樂學院式的教育系統,附設國小、國中、高中、或是先修班,讓立志要學音樂的學子能專心學習音樂。

-----------------------------------------

後記:聯網上的音樂家也都是溫馨的作家,他/她 們的文章讓人讀來心曠神怡。他/她 們足以組成一個大樂團。將音樂人及業餘愛好者的網誌列出如下。

音樂人:趙怡雯鄧敏慧cpbass萍兒楊毓倫狂想家陳惠齡ednachia獅子老師音樂工作者獨風飛翔PNWHsuehtsu

音樂班:貓仔

愛好者:最愛小提琴金紡車文苑紫三軒雪人娘Murphy三角帽伊涵林文斌Humming BirdOlivia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懶得取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明是累積的
2009/06/06 14:12

時和:

謝謝你來我的留言版,其實有很多我們現在視為天分的,是可以傳授的,要找到方法,要花時間磨。音感是可以訓練的,但不是像現在的音樂班那樣大工廠式的生產:聽對不知道哪裡對,聽錯也不知哪裡錯。音感的訓練其實比較像娃娃語言的訓練,類似母親一點點的教那樣一對一教學,我的音感最後必較穩固是因在留學匈牙利時,因為我的視唱聽寫和聲是老師一對一教的,(我大學學的是造船,從小沒上過音樂班)。當然比起從小訓練的小孩,我差他們太多了

此外,站在教育的立場,我不贊成小孩拉大曲,除非小孩天賦異炳,自己愛拉。一個傑出音樂家的培養必須有豐厚的土壤:必須有夠多的好音樂家,他們演奏觀念正確,而且有識人之明習才之心,才能再培養出更好的音樂家,這樣大概要經過幾代,教學法才會傳承下來。現在台灣的音樂教育,從某一個層面來說,其實是把一些看似有天分,實則平平的小孩聚在一起,整天要他們拉快,只重技術不重涵養,把小孩的興趣和天分都磨掉,這種路走不長久。

我在匈牙利時曾碰過幾個例子:有個小提琴,他在我的團裡都是第二部首席,我非常喜歡看他拉琴,句法和身體的律動都很到味,有次他缺席隔天告訴我原因,他去參加學位考試:經濟學學士。還有個例子:我一個同班同學作曲系的廿來歲,在自己的合唱及管弦樂作品演出鋼琴,我們的音樂系學生大概沒這種機會。我有此跟他合作,才感覺到他的熱情和能量。還有一例:男高音在「魔笛」自己吹長笛獨奏段落,因為他是長笛和男高音雙文憑。

不必將眼光著重在單一傑出音樂家的培養上,那樣只會揠苗助長,要培養夠多的好音樂家,傑出的自然會冒出來,他們一定先得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肯定,才能拿的上國際舞台。

對不起,文章有點長,佔用你的空間    學祖

時和(leepe) 於 2009-06-07 08:31 回覆:

謝謝學祖仁兄的分享回應。

>> 不必將眼光著重在單一傑出音樂家的培養上,那樣只會揠苗助長,要培養夠多的好音樂家,傑出的自然會冒出來,他們一定先得在自己的土地上被肯定,才能拿的上國際舞台。

非常贊成學祖仁兄為提升台灣音樂素養的理想與抱負。時和 認同音樂、美術、及體育都能培養正面的人格發展。時和 也了解家長及學生都支持音樂、美術、及體育。對於樂器,國小的高音直笛以及國中的中音直笛是很好的入門,家長也都很配合。可是台灣並沒有認真的替學生編輯高音直笛以及中音直笛的樂譜,台灣是空有理想、空有口號,但是沒有方法。政府為何不幫忙編輯一本好樂譜、由淺入深、至少有上百首的名曲,讓學生能充分的享受吹直笛之美?

自然而然,參加樂隊、合唱團、吉他社、甚至是弦樂團,也就會水到渠成。

----------------------

時和 有兩個小孩學小提琴分別是五到六年,時和 了解學音樂者其天分是最重要的。然而,學音樂也真的是一般家庭負擔不起的。對於普羅大眾,要將音樂的種籽散播開來,國小的高音直笛以及國中的中音直笛應該是個契機。但是顯然這方面並不成功?也連帶的澆熄了孩子學習音樂的動力?

一本好樂譜、由淺入深、至少有上百首的(世界民謠)名曲,難道這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嗎?為何沒有人幫忙編這種推廣直笛的樂譜?

指揮能否幫忙分析這論點?

-----------------------------


老騷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先天條件
2008/12/20 22:33

除了練習的苦功夫之外,先天的條件決定一個小提琴演奏者表現的極限。

例如一個手指不夠長的人,在演奏到高把位音符的時候就明顯比手指長的人吃虧。史上記載帕格尼尼就是有一雙異於常人的大手,才能演奏當時被認為常人無法演奏的曲子。

還有天生的音感(聽說莫札特能分辨到1/16的音)和節奏感以及反應速度及雙手的協調度,在在都影響將來的巔峰表現。

以上是就演奏技巧而言。

若就曲子內容的詮釋而論,有不少曲子是要有一定的人生經歷(或者有和原作者類似的遭遇)才能將曲子詮釋得淋漓盡致。這卻是年輕的演奏家所學不來的。

台灣以前也出過兩位傑出的年輕小提琴演奏家,先是林昭亮後來是台南的一位(抱歉忘了名字)。

時和(leepe) 於 2008-12-21 02:28 回覆:

謝謝後學的回饋,學音樂真的是既要有天份、又要有努力,才可能登上國際的舞台。天分除了天生音感外,也需要演奏的靈性。比如說,有人拉得硬梆梆,可是也有人拉得融入感情、音色豐富有活力。努力更不在話下,光是背譜就是一種天分及努力的表現。

目前台灣的小提琴家已經超過 critical mass,包括蘇顯達、宗緒嫻、蘇正途、郭維斌等、還有其他的演奏家。也聽過他們的演奏,當然,更希望聽到台灣的小提琴家能拉像是「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般的大曲。

>> 台灣以前也出過兩位傑出的年輕小提琴演奏家,先是林昭亮後來是台南的一位(抱歉忘了名字)。

另一位是胡乃元!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的音樂人才 怎麼成不了大師 (聯合報)
2008/12/01 13:30

台灣的音樂人才 怎麼成不了大師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4624188.shtml
 【聯合報╱記者李玉玲/台北報導】 

鋼琴家藤田梓說,和四十年前相較,台灣音樂環境已經進步很多,和國際樂壇也有密切交流,「台灣,已是世界的一分子。」

四十多年前,藤田梓從日本遠嫁台灣,開始在台灣的土地上播下音樂種子。藤田梓說,早年台灣學音樂的人要冒出頭來,唯有當小留學生一途;現在,越來越多人學成歸國,音樂師資多了,國際級表演也很頻繁,要學音樂不一定非出國不可了。

藤田梓以她多年舉辦蕭邦鋼琴大賽為例,本土培養或是出國留學的演奏者,差距已經不大。

為音樂留學苦旅的案例早年比比皆是。鋼琴家陳瑞斌也是十三歲負笈奧地利,經歷過異鄉求學的孤獨。前陣子,陳瑞斌巡迴台灣各地開設大師班課程,讓這一代青年學子不必出國就能得到專業的指導。

但不免要問:大陸這幾年有郎朗、李雲迪等青年鋼琴家冒出頭來,台灣未來的鋼琴大師何時才能出現?

藤田梓認為,「大師」的出現除了天分,有時還要靠國家力量培養,但台灣一直都是靠著音樂家獨力奮鬥,台灣的音樂教育是齊頭式教育,不可能培養出天才。

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認為,台灣並非沒有音樂人才,缺的是經紀人把台灣音樂家推到國際上。

陳瑞斌以多年海外經驗指出,時代已在改變,藉由商業包裝塑造演奏明星,藉此帶動學琴風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陸的郎朗就是個例子;國家也要投注資源,台灣音樂家才有可能在國際樂壇冒出頭來。

【2008/12/01 聯合報】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當天才 得練習1萬小時 (聯合報)
2008/11/25 09:53

想當天才 得練習1萬小時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古諺云,天才是1分的天分加上99分的努力。但99分是多少,現在科學家表示,是1萬小時的練習。

研究者追蹤柏林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手,觀察其練習時數和日後成就。發現他們的起點相同,通常5歲開始習琴,每周練習2至3小時,練習時數隨年齡增加。成年之後,差異浮現。頂尖樂手到20歲時,累積的練習時數已超過1萬小時;單純的優秀學生累積時數約8,000小時。

研究並發現頂尖的運動員、音樂家、棋手,也花了同樣時數鑽研技藝。神經學家李文亭(Daniel Levitin)表示,「可見我們的腦袋就是需要這麼長的時間(1萬小時),讓一項技藝至臻完美。」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新書《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奇人:成功的故事,暫譯)中以披頭四為例,早年在漢堡時每晚表演8小時,每周7天。走紅前,披頭四已有1,200場現場演唱經驗,時數遠超過目前大多數樂團畢生的表演份量。

【2008/11/25 聯合報】



趙怡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請修正謝謝!
2007/10/12 00:44

您好!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您弄錯了!不是我的數學不好而是來回應文章的 盧平(季非)他的數學發生了些問題而已。

我從來沒有留級,在母親的照顧下我成績一直保持前三名,81年我參加桃園聯招以音樂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國立武陵高中,84年以第一名成績自國立武陵高中畢業,考進音樂系第一志願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88年畢業實習一年後,獲得教育部頒發之中等學校教師證書。

2000年考入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碩士班,2002年獲得茱莉亞碩士學位,同時考上該校博士班,2005年獲得該校音樂藝術學位,是該校100年來僅有18位主修中提琴之博士學位,我也是茱莉亞音樂院首位華裔主修中提琴之博士畢業生。謹此

祝      安好!

                                趙怡雯 

時和(leepe) 於 2008-11-25 08:54 回覆:
謝謝教授的指正,在本文中已經做了更正:

中提琴大美人趙怡雯博士在小學、國中、及高中求學過程中更同時兼顧學業與音樂,學業成績一直保持前三名,高中更以第一名畢業。台灣學子學音業的挑戰可能是全世界最嚴峻的,那就是得兼顧到普通課程的學業與專業的音樂。

燈火闌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是可憐
2007/08/05 13:25

音樂班畢業,考大學音樂系,術科成績佔50%:美術班畢業,術科成績只佔30%。我女兒是讀美術班,直呼不公平。而音樂班、美術班同樣,任何學科0分,即使術科滿分,也落榜。

我女兒看了最近的日劇「交響情人夢」,說要出國讀大學。她喜歡畫畫,卻快受不了學業壓力了。美術班的課業與普通班相同,還要畫畫…。

時和(leepe) 於 2007-08-07 00:23 回覆:

時和及小孩也都喜歡看日劇「交響情人夢」,半年前光華商場就出了CD,小孩還因此開始拉貝多芬的第五號小提琴奏鳴曲「春」,有好的影片最能寓教於樂。

對於專攻美術和音樂的學子來說,除了專業課程之外,文化的素養、外國語言以及視野最重要。

而數學及物理和化學也許簡單一點就夠了。

可惜國內的教育高層不了解專業課程的重要性,結果造成很多學音樂和美術的學子疲於奔命,反而扼殺了學子的興趣。

專業學程應該由該學門的專業人士訂出最重要的核心課程。與專業無關的課程要排少一點。


柳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家老大國小國中念音樂班
2007/07/29 20:37

我家老大國小、國中念音樂班,高中就不念了。為什麼?看他對音樂的「熱誠」、「投入」、「天才」都不夠,做專業,恐怕不夠格。

在國中時,有位媽媽說:「你家小孩那麼會讀書,何必讀音樂?」我傻眼。如果孩子要走音樂之路,應該是他有這方面的條件,而不是考慮說這是另一條升學之路。

老三時,本來也想讓他試試看,可是他音樂班沒考上,因為我不曾「加強訓練」。我的想法是,如果正常學習也無法考上,代表天分不夠,天分不夠哪有資格玩專業藝術。

只是老三考試時發生一件趣事,至今記得(6年前了)。有個小孩在考試前備課時,頭低低的,他的書右邊拿高,左邊左邊拿高,整個人埋首書頁之中。為何?不給你看,不給你知道他讀什麼。無法想像這小孩長大,會用什麼心態參與人生中的無數競爭與比賽。

時和(leepe) 於 2007-07-29 21:59 回覆:
學音樂終將會有回報

美國國務卿萊斯女士是音樂班出身,主修鋼琴,直至大學才轉攻國際關係,她是國際間最有氣質的政治家。

愛因斯坦到那都提著他那把小提琴。

國外的馬中珮天文物理教授在唸麻省理工學院時,還附修了一個小提琴演奏碩士。 http://www.epochtimes.com/b5/4/8/5/n617575.htm

國內成功大學校長是生命醫學的 Pioneer,也是寄情於小提琴演奏。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首席,江維中先生,他是台灣大學畢業後再專攻音樂的。
對喜歡音樂的人,音樂會跟著他們一輩子。

也祝福貓柳三個小孩能享受音樂。

金紡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鍵在台灣的父母
2007/07/26 21:39

如果還是抱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那根本沒辦法。

台灣能演奏這曲子的年輕人在音樂系裏應該就有,只是有沒有足夠的內涵,

或表現的能力,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時和(leepe) 於 2007-07-27 04:29 回覆:

金紡車講到了核心,國內太重視學歷了。

假如教育部能規定

上國際級舞台獨奏20次者可升等助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上國際級舞台獨奏50次者可升等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上國際級舞台獨奏100次者可升等正教授(Full Professor)。

那國內演奏的能力肯定大幅提升。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知道你說的年輕是指幾歲?
2007/07/21 11:10
酷媽認識幾位從台灣來的專業小提琴演奏家
都曾在國際舞台上發表過演奏會
認為台灣現在年輕音樂家的技巧比從前更好
獨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並不是難事
台灣有五六位年輕世代的好手能演奏此曲不輸外人
比如說蘇正途表兄弟
還有長榮小提琴首席郭維斌
只是拉得好不一定有名氣
林昭亮也是台灣來的
雖然他不算年輕了
鄭京和比他還老咧
時和(leepe) 於 2007-07-21 15:25 回覆:

酷媽提到這幾位小提琴家都是高手中之高手。由他們出馬獨奏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自是轟動京華、冠蓋雲集、滿堂喝采。

鄭京和是三年級(1948年出生),1970年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時年22歲。

蘇正途、宗緒嫻、林昭亮、和胡乃元是和酷媽及時和一樣都是四、五年級生。郭維斌是六年級生,大家都很年輕。

當然在音樂界要愈早出頭愈好。Akiko Suwanai(諏訪內晶子)18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獎Mayuko Kamio(神尾真由子)21歲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獎。

今年代表台灣參加柴可夫斯基大賽的小提琴家為自幼留學維也納,目前18歲就讀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大學的林玟君。

時和只是希望國內也能注意到培養音樂人才的環境,也能自己培養出能拉大曲子的小提琴演奏家。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專業課程
2007/07/19 14:38
台灣教育講究的是全人教育,但是音樂班等是專業藝能課程,對普通非專業學科的要求的確不應該太高。就像對讀普通班的學生,在音樂美術或體育等的要求也不會太高一樣。
時和(leepe) 於 2007-07-20 13:21 回覆:

時季常教育博士所說的甚是。台灣教育講究的是全人教育,更追隨美國、儘可能的延後分組,目的就是在推廣通識教育的理念,結果反而壓抑了專業藝能課程。

對於學習人口來說,台灣是應該成立一個有系統的(由小學至大學的)音樂教育體系。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