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4 17:45:01瀏覽210|回應2|推薦1 | |
遨遊喜馬拉雅 作者 Frederick Lenz 出版 西元1997年中天出版社 譯者 林慧卿 審訂 鄭振煌
這是一本半自傳體的小說,Frederick是個熱愛滑雪的年輕人,在征服了北美的高山後,決定挑戰喜馬拉雅山。就在這裡他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個改變要從他的兩個夢開始。 他到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第一天晚上就作了一個很怪異的夢︰夢中他正在從高山往下滑時,突然冒出一位僧人,他躲也躲不掉,不僅撞倒僧人,而且自己也從懸崖上摔落,他在驚慌中聽到聲音告訴他,「飛起來!飛就是了…。」當他鎮定下來,發覺真的可以飛起來,回到安全之處。 當他第二天上山滑雪時,真的出現了一位僧人,Frederick閃避不及撞上他,然後Frederick發現正是夢中的僧人。僧人說:他是法波上師,他們的相遇是注定的,他的老師曾告訴他今日的相遇。 法波上師一路和Frederick聊下山,並邀請他明日到寺廟去。Frederick心想自己是為滑雪而來,根本沒有去的意願。 當天晚上的第二個夢卻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第二個夢境是他走在風雪中,看到一間寺廟透出金黃色的光,他走了進去,看見大廳裡有人跏趺而坐。他覺得很面熟,那人睜開眼睛對他說:我就是未來的你,你明日一定要去見法波上師,不然你就犯下最大的錯誤。… 然後在書中就以和法波上師對話的方式探討:業、開悟、涅槃、空性、以及無形次元的能量等等。 法波上師有一次示範如何完美的滑雪,法波上師優雅地滑下山,在懸崖邊飛起而回到山頂,落在目瞪口呆的Frederick身旁。 「當你明白你就是滑雪板時,你的滑雪技巧便能達到完美境界」 「我們密宗,將生物及非生物所具有的固有知識稱為空性。佛教的信仰是萬物、個人的體驗及眾人的本性皆是空。這樣的說法表示,一切物質性及非物質性事物都具有另一個層面,而這層面是感官無法覺察、思考中的心念無法觸及的。唯有對生活及運作方式進行思索、判斷和固守先入為主之見的心念成空,個人才能直覺地知曉並體驗這一個層面。」 「在空性的境界裡,你即是行動,而不是行動的執行者。」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密宗法義書。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2008年曾看過Dan Millman所寫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這也是一本半自傳體的小說,還看了以此書改編拍成的同名電影。 Dan是一個世界彈簧床冠軍選手,在連續幾晚被同樣夢境所驚醒後,他到了一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加油站,遇見了名為蘇格拉底的高人,也因此改變了一生,從向外在追求變成踏上向內在探索的旅程。 「你必須為你現在的生活負責,而不是為你所受到的困境去責怪別人或環境。等你真正張開眼睛時,你會看到你的健康、幸福和生活的各種困境,大部分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間。」 書中也充滿許多睿智的話語。
那時Susan介紹我看這本書及電影,或許前幾年看了太多書:奧修、賽斯、唐望、克里希那穆提…看完這本書,倒沒有太大的震撼。不過對其中所描述的修煉過程,還是充滿感動。對於一個真心想要提昇心靈層次、真正走上修行之路的人,是很好的鼓勵。 當然在修行過程中,不見得能遇見像書中所描述的蘇格拉底,直接加工使你有開悟的經驗;不過透過開悟者的指引,加上自己的努力,總會有一個瞥見:宇宙萬物一體的圓滿。 整本書所透露的重要訊息就是此時此刻活在當下。每個當下都要像未被污染的孩子般,沒有過去經驗及知識的包袱,用全然的直觀對待一切,沒有任何期待,奇蹟就這樣發生。 祝福所有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這是一條孤獨的道路,可是並不寂寞! 我覺得這兩本同為半自傳體的小說,有些共同之處。兩本書都有高人存在。法波上師滑雪時飛起來,蘇格拉底也從地面直接飛上加油站屋頂。且不去探討法波上師是否真實存在?或蘇格拉底真有其人嗎?這是作者他們的親身經歷嗎?這些皆不是重點。 書中所透露出的智慧才是!這也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程度的體悟。 這兩本書的主角都是運動選手,他們本身所具備的長處是『放鬆』和『專注』,這也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兩個特質。(我所謂的修行和宗教無關,凡是踏上向內在探索的轉化過程,就是修行。) 透過不斷地練習放鬆和專注,才能達成在空性中與萬物的連結。 當滑雪時,滑雪者、滑板、滑雪坡道是一起完成一場演出。 當跳彈簧床時,跳者和彈簧床也是共同完成一場演出。 把運動上的體悟帶入生活中,就是了不起的成就,畢竟生活即是修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