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0 18:36:37瀏覽529|回應1|推薦4 | |
By the light of the Stars II by Jamierussell 仰望虛空,繁星點點 李常生 6/10/2010 台北 昨夜,我坐在海邊黑暗處,也就是光害最少的地方,聽著浪潮沖刷礫石灘的”咕嚕、咕嚕”聲音,遠眺深埋在黑夜裡的太平洋,正在偷偷無休止的吞噬著倒數的生命時光;仰望虛空,只見繁星點點,清楚的在我頭頂上跳躍招搖。偶見幾道流星劃過天際,在夜空中一閃即逝,像是暗喻宇宙的廣闊與難以測度的深邃,似乎一剎那間,擊潰了我所有根深蒂固迂腐的人生觀,逼使我重新檢討自以為是的”思想”光環。 六十一歲了,大陸同胞稱我為老人、老師傅,台灣同胞認為我還沒到老人的資格(六十五歲以上才有資格稱老人),陌生人見了面還稱我為兄弟、大哥。只是不論如何,身體不好,走路、開車變得緩慢,妻小圓說我做事動作變得遲鈍,這也都是老化的事實。經過五十肩的洗禮,兩隻手臂都沒有辦法直舉到頂,這也是事實,也是上帝告知”吾已將老”的殘酷說法。 但是對於既有的對事情的見解與看法,我依舊主觀與持舊,不容易接受新的觀點與新的智慧,既有的成長背景早已將腦袋裡的思想格式化(Format),因此對人、對事、對物,乃至對新聞、政治、國家、權力、政府、環保等等的觀念都有一定的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太容易接受另外一方的看法、見解與建議,這就形成了一個”自我頑固與自我約束”的中心觀。幾十年來所訴求自己的就是"看得開、看得廣",不要將”執著”沉重的揹在身上,但是回想起來,自我修正的並不多,也就是佛家所言,精進的並不如原來預想的目標與理想。 能夠完全豁達,不要在乎別人怎麼想?怎麼講?不要羨慕富有與享受,不要在乎兩袖清風的過日子。在乎的應該是自己每天有沒有進步,懂不懂得東坡先生在《赤壁賦》中所表現的,對"富有"價值的判斷。我師廣欽老和尚臨終之言為"無來無去",既然人生如《心經》所言,"五蘊皆空",何須羨慕與忌妒他人、它事與它物?自己老是執著在"物慾"中,造成了一切的煩惱。自己老是為兒女擔心,也忘記了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一切因果自有其緣,吾所關心者實應為宇宙萬物,包含所有的人群人種,也包含所有的生物與環境。 吾所關心者當為全體人類的民主、自由與尊嚴,化解族群衝突與心結,去除國家、政府、黨派的觀念,因為一旦讓自己旋入了單一群體與組織意識,就會有了強烈的分別心,就會產生了強烈的愛己排它主義,對事情、事物產生了概念性的偏差,這在年輕人的行為上出現時,尚可以用"涉世未深"來形容,但在我這種年過花甲的人來說,就會顯得幼稚無知了。 宗教、聖人、賢人所言當時值得尊敬與尊重,但如有不合時宜者,也不要緊抱不放,你可以認為胡適之先生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美國政治家巴特列克˙亨利,在西元一七七五年,美國獨立演說中的講詞中所說的"不自由毋寧死"也自有一定的正當性,那需要看時機與場合。你可以像文天祥一樣的誓死不屈,但你也不必要在政客的吆喝下衝撞法律或者自焚以求,但不知求之者為何物?自己傻傻得當了別人的工具而不自知。 活著的時候不必過於悲慮日漸衰老的身體,也不必對事情想得過於複雜,就像是在沙灘上寫字,浪過不留痕。不必老是想著昨天的人、事、物,也不必整天煩惱擔心著明天自己的命運,在當下中體驗快樂,不必在乎生命的輪迴與對天堂地獄的憂心,那只是宗教勸人向善的一種手段,即使最終是有宗教家所描繪的另一層世界,過早擔心徒增煩惱,何不如順水而行,行到盡處一切自知。 昨夜不見月,繁星當頭,反使自己更清楚的重新在沙灘上描繪了一下自己老邁的身影,雖然浪過無痕,然而就讓海浪衝擊著原本薄弱的思潮立意,沖刷走不合時宜的觀念,給自己帶來重新反省的機制,特別是在繁星下,雖不能細數,但已然覺醒於宇宙之浩翰,自身雖然渺小,但是心如能包容宇宙萬物,則離孔子所言”六十而耳順;七十而 人生不能再來過,但在歸去前還有足夠悔改的時間,吾日三省吾身雖然是老套,但如果能使自己變得更豁達,對生命看得更清楚,即使還有一天能活,則已離"頓悟"不遠了。"頓悟"不是目標與理想,而是一種人生"真歡喜"的境界吧! 朋友,能與您相識,就是一種緣份!思念朋友也真是一種思想上的"歡愉"。這篇繁星下的夜語,願與一群大地上默默不語的朋友共享之。 Lonely tree and stars by chander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