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淡淡的愁,虛無的生命。
2008/04/09 11:40:29瀏覽308|回應0|推薦0

圖片來源 http://www.trekearth.com/gallery/Asia/India/photo214999.htm

 

淡淡的愁,虛無的生命。

李常生  Taipei  10/8/2007

 

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一詩中提到遠離家鄉的詩人,思念著遙遠的親友: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期望在某一日會面時,目前則感慨不知何時?能和這位朋友一起坐在西窗下剪燭談心,說起當下巴山夜裏雨不斷的情景?真正的好友不多,年紀愈大愈少,特別是知音,你瞭解他、關心他,他瞭解你、關心你。一開口、一句話就能讓彼此會意。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中點出送友遠行的不舍之情:荊吳相接水為鄉 ,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浩然先生,眼看蒼茫的暮色逐漸籠罩大地,而朋友已在春江中乘船而去,今晚將在何處停泊呢?我於此地舉目遠望,只見滔滔江水一直向前奔流,已經望不見老友的蹤影,心中充滿無盡的哀傷。

人到了某種年紀時必然愈來愈孤單,朋友一個一個的離去,自己仍舊身在異鄉,而家鄉的戰火仍然未減,自己的工作又在異鄉,還剩下的朋友寥寥可數,想要就地安居,但是許多親友不在身邊,此地的環境又與家鄉甚少相似之處,夜坐孤燈或者雨漲秋池時,就會愈覺得自己的哀痛與思鄉思友之情。

古人有此歎息,今人也遇景傷情。

陳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一詩中感愾: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悌下。

年齡愈大,也愈能體會這些古人在寫詩時當下的心境,特別是在自己身體不好時,親友多在遠方,有家又歸不得,只能在夜裏,坐於簷前聽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生命實乃不可承受之重,人的身體脆弱,人的生命無常,朋友每在需要時不在身旁,悲歡離合總無情。但若是想到人生原本如是,月亮原本就有陰晴圓缺,人的生死只是一種過程,離散聚合也只是一種生活型態,任何事都看得淡淡的,與天地共居,與自然共存,則天下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了。

為了不要再失去已經有的朋友,必定要常與朋友聯繫,那怕是簡短的一封電子信件,那怕是一聲電話的問候,也許借著友人傳送的一句話,都可能重新建立過去已有的溝通橋樑,讓友誼亙古長存,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我可以體會張愛玲在洛杉磯的公寓裏死亡多日,才被發現的淒涼,我可以體會張愛玲孤單的生活在一個小公寓,最後幾日的無奈與悲痛。漸失去了所有的親友,早已失去了年輕時的風華,再也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枯萎的臉孔與身軀,於是有病不治,只是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蒼茫而無助,等待著最後那一口氣的來臨。

寫到這裏,只見淡淡的愁湧上心來,剪不斷,理還亂。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angsheng4444&aid=176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