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開二十世紀醫學的四面窗 (中) 江漢聲
2008/08/31 18:15:10瀏覽616|回應0|推薦1

打開二十世紀醫學的四面窗──從四個意外發現的醫學小故事談起 (中) 

 
 精神醫學在醫學史中並不長,人類解開自己同類的鎖鍊──他們一直被當成妖魔鬼怪的瘋子──不過是300年前的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紀,精神醫學的研究還脫離不了大腦和神經系統器質障礙的方向,包括佛洛伊德早年研究重點在疼痛病理和藥理機轉。
 
【文/江漢聲(作者為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

這個歇斯底里的女人不是子宮作怪

1895年的某天,在法國巴黎的精神病院收容診所(Salpetriere),一群年輕的神經學家聚精會神地聽當時神經病理學大師夏格特(Charcort)對一位歇斯底里的女病人做病史的回顧。「歇斯底里」這個病症一直以來在醫學上被認為和女人的子宮有關,(Hysteria,Hysterium就是子宮的意思),自公元二世紀的名醫阿瑞泰烏斯(Aretaeus)寫出〈論子宮的窒息〉,從此「歇斯底里」被說成是「女性的子宮窒息」;十七世紀,還有人敘述歇斯底里的症狀為「婦女感覺有球狀物從腹腔升至喉頭」。夏格特和病人詳細的對話引起台下一位來自維也納的學生相當的興趣,因為他一直懷疑這古來的說法是否正確,難道男人不會歇斯底里?這一天,夏格特對病人的問診給他意外的一個靈感──這樣的病人診療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分析她的過去,可能發現她潛在的病因,那就是導致她發生歇斯底里的來源,這也應該是治療病人的主要方法,這絕對不是神經系統或子宮的問題。於是,他放棄原來做神經病理研究的初衷,再隔一年出版了《歇斯底里病症的分析研究》,當時的醫界一片譁然──居然有人說男人也會歇斯底里,男人怎麼會有子宮?可是,不久之後大家都認同他的診療方法,他就是二十世紀精神醫學的巨擎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也就是在倫琴發現X光,打開超越人類視覺的一面窗的同時,佛洛伊德打開超越人類身體的另一面窗,那就是開啟人類心靈的精神醫學。從歇斯底里的分析研究之後,他不再做原來的神經病理學研究了,潛心去發展心理分析和治療,1900年出版了《夢的解析》,認為很多精神疾病是來自於潛意識的心理創傷,在現實生活中承擔不了心理矛盾與掙扎而爆發出來,所以在治療上要做潛意識的解析,諸如夢境所見的代表意義,以為病人做深層的治療。一個很有名的例子是從一位性功能障礙的男人的心理分析,瞭解到他從小發育的人格特質中有「戀母情結」,以此做為心理治療的基礎。事實上佛洛伊德也是在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把「性」當成醫學主題、「性功能障礙」當成疾病來面對的醫生,也許在他的潛意識理論中對於「性」的暗示有太誇張的假設和描述,然而他的確從此嘉惠了千千萬萬的病人,不僅性功能障礙的病人得以被正視和診療,就其他精神心理疾病而言,不再只被想成身體器官的異常、或是妖魔附身的瘋子,醫學公認人類的心靈也是會有偏差生病的,我們必須耐心去做分析和治療。

精神醫學在醫學史中並不長,人類解開自己同類的鎖鍊──他們一直被當成妖魔鬼怪的瘋子──不過是300年前的事;然而到了十九世紀,精神醫學的研究還脫離不了大腦和神經系統器質障礙的方向,包括佛洛伊德早年研究重點在疼痛病理和藥理機轉。但在一念之間,使他把心智的研究當成精神醫學另一重要的方向。而在十九世紀,精神病人的治療還非常原始,症狀輕微的病人只有到精神病院或特殊病房去療養,而嚴重的病人或許要使用受到爭議、不人道的「電擊療法」,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提供了一種相當人性、耐心和愛心的治療方式,不只是許多輕度精神病──像憂鬱焦慮的病人得以痊癒,有些重度的病症如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也開始被分析、檢討治療模式。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治療的假說和理論在不久之後都被挑戰,並且形成不同的學派,不過他應該是心理動力(Psychodynamic)診療的創始者,和器質性精神醫學分庭抗禮,對二十世紀的精神病人而言,彷彿打開大腦這面天窗,讓他們看到窗外有藍天。這在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創傷重建是最明顯的例子,透過心理分析的長期治療,才能使他們恢復心靈的健康和平靜。

就現代醫學而言,精神醫學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非侵犯性的腦功能檢查,在最近才逐漸探索出醫學上大腦這塊處女地的奧秘;配合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也才有更精準的大腦定位和精準的藥物開發,佛洛伊德曾經很謙虛地說:「希望將來有一天,人類的心靈點滴都能用生物和化學的觀點看得一清二楚」;今天,這個日子似乎愈來愈近了。儘管將來精神心理疾患都可能回歸器質病變的治療模式,然而心理動力診療是不會被取代的,近年來有更多的學派和運用不同的工具像藝術、音樂、舞蹈、遊戲、心靈等等治療模式,臨床心理師可以養成很多次專科領域的專家,這些,都說明了只有人類才有的心靈是無限寬廣的空間,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互助是最完美的治療,在未來的醫療中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將更發揚光大;就如今天已開始的身心靈全人醫療,以及安寧照護的人生全程療護觀念,實際上就是佛洛伊德打開這面窗所看得到的醫學文明。

一粒灰塵掉下來並非無聲無息

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和每天一樣走進他在英國倫敦的聖瑪麗醫院,打開實驗室的門,看到有一個培養皿打開蓋子忘了蓋起來──佛萊明的實驗室在地下,不足11平方公尺,裡面不僅雜亂,老舊的房子經常會有灰塵落下,今天正好一粒灰塵掉了下來,掉在培養皿中,佛萊明順手就把培養皿蓋起來了。隔天,他再進入研究室,看到放在原來地方的培養皿,這培養皿是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昨天掉下來那灰塵的周圍一圈竟然是透明的,也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長不出來。為什麼呢?佛萊明想到多年前他曾經以人們鼻腔黏液做實驗,發現也可以溶解葡萄球菌,然而沒這麼明顯,是不是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質存在,是這種細菌的「溶解素」,那我們不是可萃取、用來殺死細菌嗎?「這就是我們人類找了幾千年的殺菌武器!」他喃喃自語。的確,從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就知道用豆腐上的黴來治療癤、癰等皮膚化膿,歐洲、南美的土方也用發黴的麵包癒合傷口潰爛;1928年的這一天,佛萊明卻從意外發現中,找出了這靈感!

自然界中每一粒灰塵飄落在地上應該是無聲無息的,如果從這故事來看,我們可以寫成這樣的詩句,「歷史上,多少灰塵落地都是無聲無息的嘆息,而這一天,這一粒灰塵掉下來卻帶給人類興奮的訊息!」更重要的是佛萊明的靈感,來自他意外的發現──也許冥冥之中聽到這粒灰塵的聲息。在此之前,人類和病原作戰了幾千年,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巴斯德和柯霍才運用顯微鏡證明了許多病的細菌病原。二十世紀初,細菌病原不斷被發現,但如何撲滅它們科學家仍然束手無策,艾利虛(Paul Ehrlich, 1854~1915)是1908年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細菌免疫學家,他曾說「有一天,人類會找到奇妙的砲彈來殺死可惡的細菌」,所以他鍥而不捨地努力,在第606次試驗後發現對抗梅毒螺旋菌的砷化物。多馬克也是如此,他認為細菌既然能被染色固定,所以它們一定能吃染劑,多馬克在辛苦地試驗中從染劑找到了磺胺藥,磺胺藥能進入細菌內讓它不活躍、不會繁殖,因此,因細菌感染而化膿發燒的病人病情就被控制下來,多馬克也得到1939年的諾貝爾獎。儘管發現了這些有效藥,然而這些藥都殺不死細菌,很多不同的細菌這些藥物是沒效的,更何況這些藥物有些毒性,也有病人有嚴重的過敏反應。

佛萊明比起這兩位前輩幸運得多了,雖然他也曾每天辛苦地做細菌培養。他把自己的靈感聯想到前輩細菌大師的一些發現──早在巴斯德時代,他和一些專家就曾發現某些細菌的物質可以殺死其他的細菌,稱之為「殺菌作用」,只是無法確定這些物質的特性和功效。後來,又有人發現黴菌等都含有這殺菌物質,甚至從黴菌找出青黴素,於是佛萊明把他從灰塵熔解葡萄球菌的地方萃取出的物質稱之為「有殺菌作用的青黴素」,發表在1929年英國實驗病理學期刊。佛萊明不但發現這物質即使稀釋到800倍,能有殺菌力而且把這萃取物打到兔子身上,發現它沒有什麼副作用。不過,它很不穩定,能萃取的量很少,所以佛萊明認為這青黴素可以用來「純化」未來的細菌培養,溶掉一些雜菌的汙染。

缺乏資源和工作環境使得佛萊明無法繼續做青黴素的萃取和量產,這個工作在10年後由牛津大學的兩位生化學家錢恩(E.B. Chain, 1906~1979)和佛洛里(H.W. Florey, 1898~1968)繼續下去。他們確定了青黴素的化學構造和殺菌能力,卻只能做小量的臨床試驗,因為能萃取的量太少了,佛洛里透過美國洛克斐勤基金會的幫忙,找來美國幾家大藥廠的協助,終於能量產;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即時送到了前線,1942年,聯軍統帥之一英國首相邱吉爾因感冒而肺炎,醫生試用了青黴素,沒幾天,他就痊癒了,青黴素成了一炮而紅的新藥。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3036&aid=217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