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血蠱病症
2007/05/24 18:14:43瀏覽2203|回應1|推薦13

4k、血蠱病症。

 

一、血蠱病症。

西醫目前資料未齊。敬請期待。

二、中醫解釋

中醫研究,血蠱病症。就是血液中被病毒感染。 所使用之穴道。

(1)羶中穴。(2)水分穴。(3)關元穴。

(4)三陰交。(5)足三里。


(1)羶中穴。

 
羶中 tan2 chung1 (am_17)任脈

又名元兒、元見、上氣海、胸堂。氣之會穴,任脈氣之所發。

足太陰脾經、足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任脈之會穴。心包絡之募穴。

【部位】

在玉堂下1.6寸,既兩乳知中間。

【主治】

1、 胸部鬱血,胸膜炎pleuritis

2、 支氣管炎bronchitis

3、 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

4、 咳嗽cough

5、 心悸palpitation

6、 乳腺炎mastitis

7、 乳汁少

【取穴】

在胸骨中央,當兩乳頭中間取之,婦女則按取第四肋骨間隙,中間取之。

【解剖】

在左右第四肋間隙相對處,胸骨體中,有乳房內動脈、靜脈的前穿支;分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支;內部為心包及心。

【方法】

針3~4分。灸15~30分鐘,灸比針效果好。

【應用】

1、人有四海;胃者水榖之海,衝脈者十二經之經之海,羶中者氣之海,腦者髓之海。

2、羶中穴為氣之所屬焉,能分布陰陽氣者,生源乃命之主。

3、羶中穴為任脈、脾、腎、三焦、小腸之會穴,心包絡之募穴,主治範圍很廣,針或灸有寬胸利膈,降氣和中之功。

4、羶中穴是八會穴中之氣會穴;凡呼吸性疾病或精神機能等疾病;皆可治療。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的特效穴。

5、診斷不出病之所在;可灸羶中穴及大陵穴:再壓診有反應處就是病之所在。古書有云:五臟知氣,不知在何處,可取羶中極大陵穴。

6、針刺羶中穴「刺法」:江針垂直刺到胸骨時再將針柄歪斜放在皮上向下沿皮直刺1寸,使患者感到氣息,從胸部走到臍下時才出針。否則慢慢提針,再向下緊插反復運用。

7、乳癌治療;針太淵、內關、肩井(針1.5寸)。乳根、少澤、羶中、(灸)。天應(間接灸)。輔治穴:大陵、委中、足三里、尺澤、竅陰等穴。


(2)水分穴。

 
水分 Shui3 Fen4 (cv_am_9) 任脈

又名分水、中守,小腸下口(腫脹病禁針)

【部位】

在臍上1寸。

【主治】

1、 水腫dropsy。

2、 腹部膨脹adominal distension。

3、 胃弱indigestion。

4、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5、 腸雷鳴bowelsound。

6、 疝痛colic。

7、 小兒囟門陷下。

8、 囟洞疾病。

9、 脫肛prolapse。

【取穴】

仰臥,臍上1寸,下脘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線中有腹璧下動脈靜脈;分佈有第八、第九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20~30分鐘。

【應用】

1、水分穴是位於小腸下口,穀食到此分泌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名「水分」。

2、利尿diuresia;水分穴配人中穴,用瀉法為特效穴。

3、水分穴專治水腫為特效。

配穴;水分配、足三里、配陰谷穴。用藥灸,用瀉法。按壓水分穴,感到有氣向下肢行動,小腹作脹,並有脹感向腰部擴散。

4、水分專治腎臟炎特效穴。

5、治水腫通常用藥灸;配穴:水分、氣海穴。可治四肢及顏面浮腫。

水分雖禁針。治水腫急救時可用針;針刺水分穴,出水2/3時,既可,待3日後在治療。

6、腹水Ascites『治法』

    主要穴;針人中穴、針灸腎俞穴、中脘、水分、陰陵泉、足三里穴。

    次要穴;三陰交、建里、復溜、交信。

    輔助穴;中極、脾俞、陰市、天樞。

針灸十餘次可癒。


(3)關元穴。

 
子宮痙攣小腹疼,突然如絞痛難忍。

關元 Kuan1 Yuan2 (cv _am_4) 任脈 。

又名丹田、次門、下紀、大中極。小腸之募穴,足三陰脾、肝、腎輿任脈之會穴。

【部位】

臍下3寸。

【主治】

1、泌尿系統。

2、生殖器疾病。

3、腎炎nephritis 。

4、睪丸炎orchitis。

5、淋病gonorrhea。

6、尿閉anuria 。

7、前列腺炎phostatitis。

8、溺數。

9、遺精emission 。

10、慢性子宮炎chronic hesteropathy 。

11、結核病tubercurosis 。

12、全身衰熱弱genreral weaknes。

【取穴】

仰臥,臍下3寸,石門下1寸。

【解剖】

在腹白線中,動脈靜脈同中極穴;分佈?第12肋間神經前支,的內側皮支;內部為小腸。

【方法】

針6~8分。灸20~30分鐘,可長久3小時,灸7~100壯。

【應用】

1、小腸下口分別清濁,小腸經氣聚此,為小腸募穴,能治小腸諸病。

2、關元:婦人胎之所居,衝、任脈皆起胞中,婦人皆禁針,若針則胎落,且胎不出,誤針胎不出,針崑崙則胎出。

3、人之精氣藏於此,人元氣之所,一身太極與消息之地。

4、經云:臍下腎間之氣,乃人之生命,12經之根本。三焦者元氣之別使。元氣自三焦而生,自三焦而終。「窺生死竅」:指按關元穴,無利而空虛,指開其凹處如溝,而胸下堅如石者,必死無疑。


5、腎臟癌、尿石病:1關元配 2石門。

6、『強壯要穴』:益腎補腎,充實下焦。

7、『實喘』、面清鼻冷,則不治:速長灸1關元2氣海,有救。

8、『虛喘』:速灸1、關元 2、腎俞 3、足三里以長灸方法治療。

9、『診斷』1、淋病。2、膀胱炎:關元穴有壓痛點。

10、婦女血病、促進血液循環:1、關元。2、氣海。

11、『攝護炎』:1、關元。2、長強。3、復溜。4、大敦。

12、『糖尿病』:灸1、關元。2、氣海。3、足三里。4腎俞。

13、遺尿:1、針三陰交。 灸關元。

14、尿閉:針1、八聊。2、大腸俞。3、陰陵泉。4、刺後尿下如注。

15、疝氣hernia:1、灸關元。2、刺大敦。

16、『下針法』:

    腹部進針:先過皮神經,肌膜下神經,定要達下層,才有效力,如進針困難,先淺刺後深層,直到腸胃為止,刺入腸胃亦無危險。

    腹部進針比他部位難,進針輿呼吸有關,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停止,不然難進針。 17、『子宮癌』a:灸1、關元。2、腰眼。3、氣海。4、三陰交各5壯、6先用麝香放於穴位,再用藥灸隔蒜片灸之,1天或2天一次連續30天,效果佳。

18、『子宮癌』b:主穴1、三陰交。2、腎俞。3、八聊。4、中極。5、關元。6、氣海,針上灸7、氣海。8、關元。9、中極。10天應。次要穴1、陰陵泉。2、血海。3、曲骨。

19、『腦溢血apoplexia』(中風)初起時。

    急降低血壓,收縮血管:在1、少商。2、百會。3、委中等放血。

    4、溫灸關元穴30分鐘以上。5、視其脈搏正常。6、強心或導血液下行治療。


(4)三陰交。

 
三陰交 San1 Yin1 Chiao1 (sp_6)足太陰脾經。

又名承命、大陰、下三里。為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三脈之會穴。亦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在內踝骨上3寸處。

【主治】

1、男女生殖器疾病。

2、子宮出血metrorrhagia。

3、陰經痛penis-pain。

4、遺精emission。

5、淋病gonorrhea。

6、睪丸炎orchitis。

7、慢性胃弱chronic indigestion。

8、食慾不振anorexia。

9、消化不良dyspepsia。

10、腹部膨脹tympanites。

11、腸絞痛intestinal colic。

12、腸雷鳴borborygmus 。

13、下痢diarrhea。

14、下肢神經痛及麻痺neuralgia and paralysis in lower limbs。

【取穴】

正坐或仰臥,以三橫指按在內踝骨上邊。當內踝骨正中心,之直上3寸處,在脛骨之後緣取穴。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影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候動脈靜脈;分布有小腿內側脾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方法】

針6分。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三陰交穴是氣、血兩補之要穴。它是脾、肝、腎三脈之會穴,所以補脾之中,間接可補腎陽、養肝陰。

2、三陰交是婦科要穴。亦是內科、勞雜症之要穴。有鎮靜、退熱作用。是回陽九針之一。

3、男、女生殖器。陰莖痛。淋病治療要穴。

4、三陰交和三陽絡是對照,三陽病可用三陰交治療。三陰病亦可用三陽絡治療。

5、引邪氣之方法;是以針聚氣。散氣之法;是以針迴逆。

「方法」;引邪氣時、要聚氣,氣聚後、需使其散氣。則用散氣法。內經有云:「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既此一也。

6、痔瘡出血。腸炎。神經衰弱。皆用針刺三陰交穴。

7、催月經。催帶;針三陰交,灸中極,灸血海灸之奇效。

灸陽陵泉;可止月經行,止帶。

8、避孕contraception;可在三陰交置針,針尖向上刺。

「方法」

(1) 應再經來前八日至入,經來時取出。

(2) 另法;月經來置入,經過8~9日出針,一般可延至,下月經來時取出。『需用特製不銹鋼短針』。

9、經脈不通;瀉三陰交既通。補三陰交,經脈亦盛則通。

10、治癒瘡。去頭皮;灸刺三陰交。因三陰交,有排泄瘀血作用。

11、男、女夢中之交而遺精emission;既灸三陰交15分鐘,既可。

12、手掌收縮症contraception of palm。瘢痕(皮膚上斑點,雀斑、白斑)scascar時作局部治療;針刺三陰交。

13、失眠insomnia。全身乏力lassitude。遺尿enuresis;灸治三陰交。

14、月經不調menoxenia。閉止amenorrhea。子宮內膜炎endometritis。白帶leucorrhea。下腹膨脹tympanites。淋病gonorrhea。腳氣berberi;針次三陰交卓效。

15、初期妊娠;禁止、針灸。有殞胎之反應。

16、女人難產dystocia。月經不禁menorrhagia。赤白帶下uterine dischage and leucorrhea;

    應先瀉三陰交,後補三陰交穴。

17、小腸疝氣hernia of intestines。偏墬。木腎腫痛。

    小便不通dysuria。渾身浮腫edema;應先補三陰交,後瀉三陰交穴。

18、【胰臟癌】;針刺少府穴配三陰交。

19、遺精、白濁emission;針刺三陰交、配氣海穴。

20、腳氣。腳痛。膝腫。指頭麻木;針刺三陰交、配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懸鐘。

21、胸膈痞腫dysphagia;針刺三陰交、配承山穴。


(5)足三里。

 
肚子腹部疾病(4) abodemen illness

足三哩 San 1 Li 3 (S_36) 足陽明胃經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指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1) 、消化不良dyspepsia 。

(2) 、胃痙攣stomack spasm 。

(3) 、食慾不振anorexia 。

(4) 、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e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beriberi。

(9)、頭痛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參閱癌頁】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98113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您是天才!!
2009/09/04 07:33

看遍許多針灸書籍,您真是曠古鑠今啊,聽說秦越人飲天池之水能見人五臟六腑,就見不到血蟲病啊~您學遍針灸古籍,會通自己經驗,加上中西合併,真可謂xx一大家,您傳下的珍貴寶典,銘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