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百日咳難見好
2007/10/20 08:03:54瀏覽4933|回應0|推薦7
12c、百日咳常難見好。


小嬰兒百日咳。

一、百日咳常難見好,咳到類瘤臉紅潮。

中醫解釋。

百日咳常難見好,咳到淚流臉紅潮。

一二三椎到命門,加用青草功效高。


注重配穴;

小兒的照顧法:就用熱毛巾,從大椎穴(一椎)往下擦到命門穴,反覆數次就有改善,亦能治小兒疾病。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大椎穴。(2)陶道穴。(3)身柱穴。(4)命門穴。加用青草,虎耳草五六葉,用冰糖燉熬功效高。


(1)大椎穴。

 

流行感冒頭發燒,頭痛腦漲身難熬

主治胸中之熱及消炎。大椎穴。

大椎 Ta4 Chui1 (gv_pm_14) 督脈。

又名百勞,是手三陽脈,大腸、小腸、三焦。足三陽脈,胃經、膀胱、膽經。與督脈之會穴。

【部位】

在頸椎cervical第七節之下,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上,之陷凹中取之。

【主治】

1、感冒common cold。

2、間歇熱algid fever。

3、肺氣腫plumonary emphysema。

4、肺結核tuberculosis。

5、衄血epistaxis。

6、嘔吐vomiting。

7、黃疸jaundice。

8、癲癇熱病convulsion cased by high fever。

【取穴】

正坐頸椎cervical第七節之下,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上陷中,俯首取之。

【解剖】

1、在頸椎cervical第七結與胸椎thoracic第一節棘突之間,有腰背肌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棘突間皮下靜脈叢;分布有第八頸神經後支及第一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2、自大椎穴至筋縮穴間,每一穴兩旁都有,胸神經後支、內側支神經幹。

【方法】

可放血。針4~6分。灸10~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大椎穴主瀉胸中之熱,全身之熱及消炎。

2、大椎穴治全身疼痛,寒、熱風氣痛及氣短不語。

3、大椎為手、足三陽脈,共六脈與督脈之會穴。純陽脈主理外表,凡外感六淫之在於表者,皆能紓解。

4、各種神經症,有鎮靜作用。扁桃腺炎。體內寄生蟲;大椎穴是全身治療必用穴。

5、尿毒症,全身水腫,昏迷不醒時:先灸大椎、百會穴。使其神智恢復,嘔吐停止,再行對症治療。

6、流行性感冒,體溫熱度高達39°:針刺大椎穴一般在2小時候後熱度可降低,頭痛、嘔心nausea、鼻涕、鼻塞亦可消退,過6~15小時可以恢復正常。

「治療」:少數在2~4小時又出現,頭痛、咳嗽、食慾不振時。但是如同時,針刺足三里、合谷、內關,則這些不適的病情亦可治癒。

7、感冒壯熱。局部性疼痛:用梅花針,在大椎穴周圍,輕微刺激點刺。

8、小而中暑、厥背反張、神昏不語、四肢厥冷:針灸大椎、中脘、氣海。有立甦醒之效。

9、高血壓hepertension:治療分兩組。

      「治療」1:針灸百會、通天、後頂、絡卻、大椎。

      「治療」2:針灸合谷、足三里。以上兩組穴位輪流使用。

      『方法』1:用豪針以切指法進針,沿皮向後斜刺,百會、通天、後頂各3分,絡卻沿皮刺4分,大椎直刺8分。

      『方法』2:第二組,足三里、合谷直刺1吋,留針20分鐘,其他均用雀啄術,每兩天針一次。

10、肺炎治療法:以針、灸,相互配合使用。

      「主穴」:大椎、陶道、風門、肺俞、尺澤。

      「次穴」:合谷、列缺、太淵。

      「助穴」:膏盲、豐隆、曲池、手三里、委中。

該症視病情輕重,而決定次數。


(2)陶道穴。

 

流行感冒頭發燒,頭痛腦漲身難熬(3)

主瀉身體之煩熱及消炎。(3)陶道穴

陶道 Tao2 Dao2 (pm_13)督脈。

督脈與足太陽膀光經之會穴。

【部位】

在胸椎thoracic第一節之下。

【主治】

1、頸項部及肩胛部之諸肌之痙攣cervical m. spasm。

2、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3、意病hysteria。

4、間歇熱algid fever。

5、感冒common cold。

6、熱病febris。

7、肺結核之發熱tuberculosis。

【取穴】

正坐,向前俯首,胸椎vhoracic第一節之下取之。

【解剖】

有腰背神經膜及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為第一肋間動脈背側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分部處;有第一肋間神經後支,之內側支行走。

【方法】

針4~5分。灸10~20分鐘,灸3~5壯。

【應用】

1、陶道穴具有退熱、退燒之特性。

2、熱病所引起的頭痛。頸項僵直。尤其骨蒸(全身熱、掌心熱)。

陶道穴是善退骨蒸之熱氣。

3、喘息多痰。吐喀難出。胸悶氣短。的痰喘病;

      『方法』:       (1) 用豪針直刺陶道1寸,在針肺俞2寸,按天、人、地,三部進針。刺入「人部」4~5分後,旋捻發生線狀感覺。

      (2) 再慢慢旋捻進入「地部」,捻針感覺與人部相同時,停針。

      (3) 再針膈俞1.5寸,針法同肺俞穴,隨將陶道穴的針捻動。

      (4) 此時患者出現坐不穩,頭暈。

      (5) 再捻肺俞,此時患者有噁心、欲吐之感。

      (6) 最後捻膈俞穴,此時患者,立既將痰涎隨噁吐而出,吐出後起針。

      (7) 此種方法兩、三次後痊癒。

『注意』:

      (1) 適用喘息多痰。吐喀難出。的痰喘病。

      (2) 體格較壯者。

      (3) 針用#30號以上之豪針。

      (4) 刺針,根據患者,胖者宜深,瘦者宜淺。

      (5) 進針時,緩緩捻針。有狀況時既停針。

      (6) 嘔吐時,有人在旁幫忙。

『病例』

      (1) 本人父親中風、又氣喘、痰多,曾經使用過有效。

      (2) 現今西醫發達,已無人再用。

4、頸背據痛。脊椎僵直。痙攣;針灸陶道、配大椎穴。


(3)身柱穴。

 

(1)身柱穴。(2)命門穴。已在前一節b.嬰兒吐乳中敘述。

(4)命門穴。

 

(1)身柱穴。(2)命門穴。 已在前一節b.嬰兒吐乳中敘述。
注重配穴;
有病到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相關配穴,僅供參考。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3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