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喉嚨乾嚥沫
2007/09/23 06:37:20瀏覽5463|回應0|推薦8
7e、喉嚨乾嚥沫。

 喉中無物乾嚥沫。

一、喉中無物乾嚥沫,似癢非痛嗆咳多。穴道針治。

中醫解釋。

喉中無物乾嚥沫,似癢非痛嗆咳多。

液門列缺循照海,二間三里針效卓。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如下。

主治配穴;

(1)液門穴。(2)列缺穴。(3)照海穴。

(4)二間穴。(5)足三里。



(1)液門穴。

 

扁桃腺腫連喉結,喉頭狹窄嚥時愁。(6)

腋門 I4 Men2 (t_2) 手少陽三焦經。

又名腋門。手少陽三焦經脈之所溜,為榮穴屬水。

【部位】

在小指、次指(第4指、第五指)之間合縫處陷中。

【主治】

1、肱與前臂肌之痙攣及麻痺brachial and antebrachial muscle spasm palsy。

2、貧血性頭痛anemic headache。

3、眩暈vertigo。

4、耳聾deafness。

5、耳鳴tinnitus aurium。

6、咽喉炎pharyngolaryngitis。

7、牙齦炎gingivitis。

【取穴】

握拳,於小指與無名指岐縫中取之。

【解剖】

在無名指尺側,第四指掌關節前方;有來自尺側動脈的指背動脈;分佈?來自尺神經的指背神經。

【方法】

針尖向手腕方向,進針約4~6分,留針15~20分鐘。灸15~20分鐘。液門穴可放血。

【應用】

1、頭部。臉部。五官。咽喉等疾病。(上焦、中焦、所壅熱所導致);

      液門穴是主治熱病的特定穴。有清火散熱之功能。


2、中風apoplexy;針刺液風穴。

3、手臂紅腫;在液門穴放血配中渚。


(2)列缺穴。

 

喉中無物乾嚥沫,似癢非痛嗆咳多。列缺

列缺 Lieh4 Chueh1 (l_7) 手太陰肺經。

又名童玄、腕勞。是手太陰之絡穴,別走陽明大腸經,為四大總穴之 一。

【部位】

去腕側1.5寸,在前臂橈側之下端,橈骨莖狀突起之直上。

【主治】

1、三叉神經痛trigeminal neuralgia。

2、陰莖痛溺血phallalgia。

3、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痺facial palsy。

4、感冒common cold

5、橈骨部肌炎radial myositis。

6、咳嗽cough。

7、哮喘asthma。

8、鼻炎。

9、頭痛headache。

10、齒痛dentagia。

11、衄血epistaxis。

12、指掌痛。

13、腦貧血cerebral anemia。

14、口不開。

15、手無力。

16、健忘。

17、驚悸。

【取穴】

1、兩手之拇指張開,兩虎口接成交叉形,右手食指壓在左手之橈骨莖狀突起之上部,食指尖到達處,約去腕關節1.5寸,橈骨外緣是穴位。

2、以手側置,穴位向上,食指爪甲在莖狀突起部,之直上探取筋、骨陷中按定下針。

【解剖】

在肱橈肌腱與外展拇長肌腱之間,橈側身長肌腱的內側;有頭靜脈、橈動脈、靜脈分支,佈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方法】

針尖向肘方面臥刺進針,針身在皮下2分,留針10~15分鐘,列缺穴可用放血。灸10分鐘,灸1~3壯。

【應用】

1、列缺穴是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之絡,是四總穴之一。主治頭頸之疾病。

2、八法交會穴中;是列缺穴、配照海穴。對任何熱病,有退燒之效用。

3、『診斷』:絡穴有助於辨症之虛、實。

『特點』:脈氣實時;列缺穴腫硬或隆起。脈氣虛時;列缺穴有陷下現象。

4、頭痛:用列缺穴是截法。從列缺穴下針,針尖直透太淵穴;這是一針兩穴的擔法;又名過樑法。

5、喘息asthma:針刺列缺穴、配足三里。

6、心煩坐臥不安:針刺列缺穴、配心俞穴。

7、頭痛、熱汗不出:針刺列缺、配太淵穴。


(3)照海穴。

 

子宮痙攣小腹疼,突然如絞痛難忍。(5)

照海 Tsao4 Hai3 (k_6)足少陰腎經。

又名陰礄,陰礄脈所生。

【部位】

內踝骨尖下1寸。

【主治】

1、意病hysteria。

2、月經不順irregular menstruation。

3、子宮外出prolapse of uterus。

4、淋病。

5、陰莖異常勃起。

6、扁桃腺炎tonsilitis。

7、四肢倦怠lassitude。

9、咽喉乾燥laryngoxerosis。

10、失眠insomnia。

【取穴】

坐正後,將兩足底相對合,從內踝骨尖直下1寸。距骨結節與內踝骨之間陷中取之。

【解剖】

在內踝骨下方,外展拇肌止點;後下方為脛後動脈靜脈;分佈?小腿內側皮神經,深部正當脛神經本幹。

【方法】

針3~5分,可用三稜針點刺放血。灸10~15分鐘灸1~3壯。

【應用】

1、八法交會穴;照海配列缺穴。『主治』:咽喉、胸膈疾病。

2、五更瀉(早上3時~5時),乃腎瀉。為慢性腹瀉chronic dirrhea之一。宜溫補腎臟調理脾胃。

『治療』:

針、灸,以照海為主穴。配腎俞。命門。三陰交。脾俞。足三里。再取百會以振奮下陷之氣。

3、口緊不開。痰涎壅塞;先用針刺少商。商陽。少衝使其出血,再用三稜針刺照海穴,放出紫色瘀血,既癒。

4、通大便;照海。配支溝穴。

5、腹中硬塊;照海。配內關穴。

6、咽喉病;照海。百會。配太衝穴。

7、疝氣hernia;照海。陰交。關元。氣海穴。

8、腳氣;照海。陽交。陽陵泉。足三里。


(4)二間穴。

 

喉中無物乾嚥沫,似癢非痛嗆咳多。(3)

二間 Alu4 Chien1 (li_2)手陽明大腸經。

又名周谷、間谷。手陽明大腸經之所流,為榮穴屬水。

【部位】

在食指第三節之關節前內側,當食指之側面,近關節處是穴位。

【主治】

1、喉頭炎laryngitit。

2、扁桃腺炎tonsilitis。

3、齒痛tothache。

4、衄血epitaxis。

5、肩背與肱神經痛neuralgia

。 6、舌黃furred tongue。

7、口乾dry mouth。

8、不思飲食。

【取穴】

手平放,略側立,手指捲屈,當食指本節,之前端之凹陷中,赤白肉際,摸之有凹陷處是穴位。

【解剖】

在食指橈側,指掌關節前方,有來自橈動脈的指背動脈,分佈有橈神經淺支。

【方法】

斜針30°針深3分,留針20分鐘。灸15分鐘。

【應用】

1、二間為榮穴屬水,水是金之子。大腸經實症,均應瀉之。

2、喉臂頷腫。鼻衄。目黃口乾。均不宜用灸。

3、牙痛toothache。腰痛lumbago。咽痺pharyngo-plegia:針二間、足三里、配陽谿穴。

4、寒慄rigor。惡寒chilly feeling:針刺二間、配陰郤穴。


(5)足三里。

 

肚子腹部疾病(4) abodemen illness

足三哩 San 1 Li 3 (S_36) 足陽明胃經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1) 、消化不良dyspepsia 。

(2) 、胃痙攣stomack spasm 。

(3) 、食慾不振anorexia 。

(4) 、口腔疾病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peretonitis。

(6)、便秘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beriberi。

(9)、頭痛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25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