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鼻中衄血 epistaxis
2007/09/17 07:25:19瀏覽2093|回應0|推薦6
6g、鼻中衄血。epistaxis

 
鼻中衄血流。

一、鼻中衄血直流。倘流不止既昏暈。

中醫解釋。主治穴道。

鼻中衄血系多經,倘流不止昏暈聲。

合谷風府連天府,繼刺迎香配上星。

二、中醫研究,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如下。主治配穴;

(1)合谷穴。(2)風府穴。(3)天府穴。(4)迎香穴。(5)上星穴。


(1)合谷穴。

 

流行感冒頭發燒,頭痛腦漲身難熬(1)合谷穴

合谷 Hoh 2 Ku 3 (li_4)手陽明大腸經 。

又名虎口,手陽明大腸經之所過,原穴屬火,為四總穴之一。

【主治】

1、反射性頭痛reflex headache。

2、耳聾deafness。

3、耳鳴tinnitus aurium。

4、衄血epistaxis。

5、鼻茸rhinopolpus 。

6、齒痛toothache。

7、扁桃腺發炎tonsillitis。

8、角膜白翳cataract

9、視力缺乏visual defect 。

10、呼吸困難dyspnea。

11、痰阻塞sputumcoction 。

12、窒息suffcation。

13、肩胛神經痛scapular neuralgia。

14、虛脫collapse。

15、失眠insomnia 。

16、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取穴】

手平伸,姆趾與食指分開,視其肢骨前,現微凹處是穴位。

【解剖】

第一掌股與第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深層有內收拇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之起部,穴位的近側,正當 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分佈有饒神經淺支的手背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方法】

針5~7分,留針20分鐘。灸10分鐘。用三稜針點刺放血。

【應用】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

(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

(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谷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里。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blepharoplegia:1合谷。2地倉。3頰車。

    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 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headache: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anticonvulsion:1合谷。2百會。3神門。

11、目赤ophthamia:1合谷。2絲竹空。3精明。

12、鼻淵sinusitis: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asthma劇烈時:

    1先針合谷,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

    羶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衝)

    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痺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谷,瀉腹溜(補合谷可使汗腺收縮)。

    發汗:a瀉合谷,補腹溜(重瀉合谷,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

a、合谷配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a合谷。b足三里。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里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補之益氣理中,瀉之升陽降濁。

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tympanites,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19、安胎:a瀉合谷。b補三陰交。血旺氣衰。

    墮胎:a補合谷。b瀉三陰交。血衰氣旺。

    a、合谷:大腸經之原穴,大腸經為肺俯,主氣當補。

    b、三陰交:脾、肝、腎三脈之會穴。主陰血,血當補,不當瀉。

20、脾病splenic disease:a合谷。b三陰交。


(2)風府穴。

 

主治胸中之熱及消炎。(5)風府穴。

風府 Feng1 Fu3 (gv_pm_16) 督脈。

又名舌本、思本、曹谿、鬼枕,十三鬼穴之六。

足太陽膀胱、督脈、陽維脈之會穴。(禁灸)

【部位】

在頂部入髮際1寸,腦戶後1.5吋取之。

【主治】

1、全身性僵直general tonic。

2、抓狂alienation。

3、中風apoplexy。

4、感冒性熱病cold febris。

5、衄血epistaxis。

6、咽頭炎phryngitis。

7、意病hysteria。

8、頭痛眩暈headache diziness。

9、頸項強硬neck stiffness。

【取穴】

正坐,俯首。從頭後摸至頸骨盡處,為啞門穴。啞門之上後頸骨盡處,為風府穴。

【解剖】

在枕骨與第一頸骨之間,有枕動脈分支及棘突間靜脈叢;為第三枕神經,與枕大神經之支分布處。

【方法】

針3~5分,不要灸。

【應用】

1、風府穴主瀉胸中之熱,及消炎。深部有脊髓,故不宜深刺,亦禁灸,灸之令人失音。

2、全身僵直general tonic。抓狂aliennation。中風apoplexy。半身不遂hemiplegia。意病hysteria。言語障礙dyslogia;針刺風府,是必用穴。

3 、精神病:針刺風府、大椎、陶道、身柱、加刺足三里、內關,效果甚佳。

4、衄血epistaxis(流鼻血):在風府穴拔去頭髮三兩根,立既止血。衄血epistaxis:亦可灸治風府穴。

5、咽喉腫痺。咽喉諸疾。毒氣歸心惡症:針刺風府穴。

6、傷寒症:針刺風府、配風池穴。

7、全身僵直及緊張疾病:先針刺風府穴使其激發神經及調整神經障礙作用。

8、血壓亢進hypertension。腦溢血apoplexy:針刺風府穴。

9、白喉症:針刺風府、配天容穴。

10、白喉治法:

針合谷、尺澤、尺澤下一吋、少商、中渚、天突、風府、頰車。約三、四次既可痊癒。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3)天府穴。

 

鼻中衄血屬多經。尚流不止昏暈生(1)天府(l-3)

天府 Tien1 Fu3 (l_3) 手太陰肺經。

【部位】

腋窩橫紋頭直下四橫指處。

【主治】

1、腦充血cerebral congestion。

2、肺出血hemorrhage。

3、衄血epistaxis。

4、嘔吐vomiting。

5、風濕病rheumatism。

6、瓦斯中毒coal-gas poisoning。

【取穴】

1、手下垂,掌心向前,當腋窩橫紋頭直下,向尺澤穴下行3寸是穴位。

2、古法取穴,手平舉,掌心向上,鼻尖塗墨,俯首鼻點到處是穴位。

【解剖】

肱二頭肌外側,有頭靜脈、肱動脈肌支;佈有臂外側皮神經,正當肌皮神經經過處。

【方法】

針5分,留針20分鐘,最好不灸。

【應用】 1、吾人應據解剖,如重要神經,重要動脈,重要器關。則禁針禁灸。

2、肺熱,天府穴不可灸,誤灸則氣逆。

3、腦溢血:針刺頭臨泣、天府穴、灸神闕。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4)迎香穴。

 

14經脈(meridians)。(2)大腸經脈Large Intestine終點。

no.20下接(3)、胃經脈。

迎香 Ying2 Hsiang1 (li_20) 手陽明大腸經。

又名衡陽,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脈之會,辰時(早上7~9時)交與胃經承泣穴。

【部位】

禾聊斜上1寸,鼻窪外約5分笑紋內。

【主治】

1、 急性鼻卡他acute nasal catarrh。

2、 鼻腔閉塞nasal obstruction。

3、 嗅能減退,衄血epistaxis。

4、 鼻茸rhinopolypus。

5、 鼻瘡,顏面神經麻痹facial palsy。

6、 顏面組織炎。

7、 喘息panting。

8、 唇腫痛。

【取穴】

從睛明穴直下,在鼻孔之兩旁約5分,笑紋內取之,壓之有痠麻處是穴位。

【解剖】

在鼻翼外緣溝中央,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脈、靜脈及框下,動脈分支神經同上穴。

【方法】

沿皮針尖向上進針,要針感為主,亦可用細針點刺法,顏面神經麻痺時用灸。通常禁灸。

【應用】

1、迎香穴:治療津液凝滯,鼻腔閉塞,不聞香臭。

2、各種鼻病:迎香穴四週按摩肌肉有麻痺的的代用梅花針法(不宜見血)很有效。

3、制止流鼻涕:迎相配上星穴。

4、皮風症:症狀是臉上似有蟲爬行的感覺,常會用手去摸打,用迎香穴。

5、不聞香臭:針迎香、列缺、合谷,灸上星、百勞、大椎、肺俞、風府,連續10~30次可痊癒。

6、鼻塞、鼻淵(鼻水):迎香、足三里、上星。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5)上星穴。

 

頭暈多屬肝火沖,昏旋眼花嘔逆攻。(5)上星穴。

上星 Shang 4 Hsing 1 (pm_23_gv)督脈 。

又名神堂、名堂、鬼堂,十三鬼穴之一。督脈氣之所發。

【部位】

在鼻之直上,入髮際1寸。

【主治】

1、顏面充血facial congestion。

2、鼻茸rhinopolpus。

3、鼻炎rhinitis。

4、鼻塞。

5、衄血rhinorrhagia。

6、頭皮腫。

7、前額神經痛frontal neuralgia。

8、間歇熱 algid fever。

9、角膜炎、眼求充血keratitis and oculi bulbus congestion。

【取穴】

正坐,前頭入髮際1寸,有陷凹約豆許處取之。

【解剖】在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脈、靜脈分支及顳淺動脈靜脈分支;為額神經分支分布處。

【方法】針3分,灸5~8分鐘。超過20分鐘,會使口腔發炎。

【應用】 1、上星是主瀉六陽之熱氣,用三稜針淺刺,放血有特效。

2、頭目眩暈,不定時頭風痛,心煩、發熱,目赤、口渴的熱頭痛:

    上星用瀉法。可使直接疏散,督脈經氣,散風泄熱。

3、頭痛:針刺1上星。2豐隆。3行間。

4、上星;不宜多灸,恐惡氣上升,令目不明。

Copyright 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23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