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28 21:34:43瀏覽182|回應0|推薦0 | |
已經睽違十年,未曾合體演出的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三件赫赫名跡,今(2021)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將以「鎮院國寶」之名,向廣大觀眾共同展示其被尊為「巨碑」山水典範的真相。對很多美術愛好者來說,這三件北宋山水畫,已被視為畢生「不可不看」的偉大作品。本文除追溯三寶被列為「限展菁華」的簡要歷程,亦打算從另一種欣賞角度,伴隨讀者們一起走入畫中,優遊國寶秘境! 長期以來,到故宮看國寶,幾乎已成為所有參觀群眾的共同期待。在多達數千件的故宮名畫當中,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等三件北宋的山水畫鉅構,倘若問起美術史界的同道,大概都會將他們列為生平「不可不看」的偉大作品吧!這三件名作,早在一九八三年即被納入第一批二十件故宮的「限展菁華」,每次只能展出四十二天,至一九九四年,限展名單提升為七十件,基於維護珍貴古物的考量,每回展出後,至少需間隔三年以上,始得重複選展。二○一二年三月,三寶也被文化部正式公告為國寶級的古物。 回顧過去十數年間,三寶同台亮相的機會,只有二○○六年的「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和二○一一年的「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如今,睽違十年,故宮特別選在今年十月的院慶前夕,盛大推出「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這三件鎮院國寶,分別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雖非全然地模仿真境,但卻是通過對自然的靜觀與體悟,再重新組織凝聚而成的理想山水典型。根據畫上的紀年來推算,時代最近的〈萬壑松風〉(1124),距今已經897年,〈早春圖〉(1072)距今長達949年,〈谿山行旅〉雖然沒有紀年,但作品年份更已超過千年。 有別於前兩次三寶亮相,本展將三巨軸單獨陳列於6米高、10米寬的大型陳列櫃中,希望觀眾的目光,能夠聚焦於欣賞「北宋巨碑山水」的典範。透過精心設計的展示手法,以及8K超高畫質影片的輔佐,讓三件國寶名作充分展現出宛如「巨碑」般的撼人意象。至於作品說明的設計,則會採取長短句的短歌形式排列,裱貼於櫃外玻璃面上,提供給觀眾宛如朗誦新詩般的閱讀體驗。 宋 范寬 谿山行旅 范寬是出身於陝西華原的平民畫家, 他以獨到的自然觀察力, 創造了令人無比震撼的恢弘巨障。 密密點畫的筆觸, 彷彿鋪天蓋地的雨點。 那道從天而降的懸絲瀑布, 為半掩於樹林中的古剎, 敲擊出最清亮的梵音。 在渺小旅人和驢隊的背後, 巧妙地潛藏著范寬的簽款。 千載以來,始終默默無名, 孤寂地向人們訴說著一段谿山行旅的絕妙故事。 宋 郭熙 早春圖 郭熙是北宋的宮廷畫家, 也是繪畫理論家。 郭熙在1072年畫的〈早春圖〉, 是他存世最經典的山水鉅作。 這幅畫描寫初春時節, 瑞雪剛剛消融,大地逐漸復甦的景象。 畫中有實體的山川、林木和建築, 也有無固定形象的縹緲雲氣和潺緩流水。 替乍暖還寒的初春, 留下了一頁處處生機的篇章, 完美地營造出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山水。 宋 李唐 萬壑松風 李唐是南北宋之間 一位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在北宋末年畫了〈萬壑松風〉圖。 這件作品雖然也屬於巨碑式的構圖, 但是和〈谿山行旅〉、〈早春圖〉不同的是, 畫裡面並沒有點景人物或建築物, 也刻意縮小主峰, 擴大近景樹石的比例, 使近景松林和觀眾的距離拉近。 讓你彷彿置身在深山幽谷當中, 可以靜靜地傾聽微風吹拂過松葉, 並且結合溪澗裡湍泉奔流的聲音, 成為一幅繪畫和音樂和諧奏鳴的交響曲。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