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2006/10/11 21:17:15瀏覽4954|回應2|推薦2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讀後心得

前言

本書作者馬克思.韋伯(Max Weber),是當今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社會學經典大師,也是現代文化比較研究的先趨人物,他致力於世界諸宗教的經濟倫理觀」,被譽為二十世紀社會科學方面的最大貢獻之一。


韋伯的提問

韋伯在前言提出:為什麼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同時也都特別地贊成教會中的革命?」,而宗教改革並不意謂著解除教會對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地,它只是用一種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

  然後他比較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家族體系,在工作態度上和對社會政治、經濟上發展的差異。並採用一位作家所說:「吃好睡好,兩者擇一。新教徒寧願吃得舒服,天主教徒則樂意睡得安穩。」說明了天主教徒對追求恬靜安穩的生活,而新教徒則嚮往名利雙收卻擔當風險的生活。

接著展開在其宗教信仰永恆的內在特徵中,而不是在其暫時的外在政治歷史處境中,來尋求這一差異的主要解釋。最後則是下了伏筆,提到特別是喀爾文教派出現的地方,往往都體現著資本主義精神和禁欲教養的結合

資本主義精神

偉伯為了後面的分析目的,以杰明.富蘭克林的的幾句革言帶出他想作暫時性描述的“資本主義精神”(韋伯也說明並沒有必要把資本主義精神,僅僅理解成他所描述的意義,畢竟這只是韋伯從歷史中抽出個別的部分,所組成的一個概念)。韋伯認為富蘭克林所有的道德觀念都帶有功利主義的色彩。誠實有用,是因為誠實能帶來信譽;守時、勤奮、節儉都有用,所以都是美德(因為對個人有實際用處,才得以成其為美德)。簡單的說,增加資本本身就是目的

偉伯接著提到:「資本主義精神的體現者,不是利物浦和漢堡的那些風度翩翩的紳士,而是曼徹斯特和西伐利亞的那些多在非常普通的環境中,靠個人奮鬥而發財致富的暴發戶。」他們是不停地工作,在生活中,一個人是為了他的事業才生存,而不是為了他的生存才經營事業。他們的財富,僅僅為他們帶來了一種做好本職工作的喜悅。除此之外,他們從自己的財富中則一無所獲。這從享樂、物質主義的觀點來看,這是相當不理性、荒謬的。

「這種如此適應資本主義各種獨特性的生活態度,最終能夠被選擇,而且能左右其他人的生活態度。那麼這種生活態度在開始時,就不可能是起源於若干孤立的個人,而是一種能為一切人群所共有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起源正是需要說明的。」

韋伯絕拒歷史唯物論的說法,認為資本主義精神並非是資本主義秩序在經濟狀況上的反映;相反的,是先有資本主義精神,才產生了資本主義。那麼關於這種職業中獻身勞動的觀念,到底是誰的精神產品呢?韋伯認為唯有宗教教育的背景下最有可能戰勝傳統主義,而產生這種合乎理性的組織勞動。


路德的職業概念

路德教派首先提出天職一詞(德語Beruf 、英文calling vocation),而這種職業思想後來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應許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欲主義超越世俗道德(宗教改革前的教義),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裡,所處地位被賦予的責任和義務。

因為路德認為,修道士的出世生活不僅亳無價值,不能成為在上帝面前為自己辯護的理由,而且修道士生活放棄現世的義務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責任的。與此相反,履行職業的勞動在他看來是同胞愛的外在表現。

然而,路德的職業觀念仍舊是傳統主義。他所謂的職業是指人不得不接受的、必須使自己適從神所注定的事。對人們宣揚要服從權柄,安於現狀。因此單純在路德意義上的職業觀念,程度上仍不夠影響資本主義精神質的形成、和在全世界量的傳播。


世俗禁欲主義的宗教基礎:

歷史上有四種主要的禁欲主義新教形式:1.喀爾文宗 2.虔信派 3.循道宗 4.從浸禮運動中裂出來的宗派。不過這些宗教運動相互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晰。而不管是附合禁欲運動的大眾,還是其最堅定的倡導者,都曾從根本上反對過英國國教的信仰基礎,這一運動被稱作清教

其中預定論(由喀爾文宗提出)被認為是禁欲主義中最顯著的特點。路德教派認為可透過悔悟後的謙卑,來重新贏得上帝的恩賜。但對喀爾文來說則完全相反。喀爾文認為上帝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相反地,人類的存在完全是為了上帝。一切造物,只有一個生存意義,即服務於上帝的榮耀與最高權威。以塵世公正與否的標準來衡量上帝的最高旨意,不僅是亳無意義的,而且是褻瀆神靈的,因為上帝的意志才是絕對自由的。其它任何一切,包括我們個人命運的意義,都隱於冥冥神秘之中,我們絕不可能洞悉這種神祕,甚至提出任何疑問都是一種僭越行為。

我們所知道的是:人類只有一部分能夠得救,其餘則被罰入地獄。如果假定人類的善行或罪惡,在審判時會起作用,則無異於認為上帝絕對自由的決定會受人類的支配;而上帝的決定又是永恆固定的,因此於理不通的自相矛盾。取而代之的,上帝是一個超驗的存在,是人類理解力所無法到達的存在。他以不可思議的聖喻規定了每個人的命運,並且永恆地規定了宇由間最瑣碎的細節。既然聖喻不可改變,那麼得到上帝恩寵的人就永遠不會失去恩寵,而上帝拒絕賜予恩寵的人,也就永遠不可能獲得這一恩寵。

喀爾文這樣的邏輯一致性不斷增強,使得教令的重要性也因而得到不斷的發展。然而卻對當時的清教教徒內在,生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孤寂感受。此外,上帝的絕對超驗性與個人內在的孤獨感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解釋了為什麼清教徒對文化、宗教中一切訴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採取徹底否定的態度,因為這些東西無助於得到恩寵。

救恩的確證(恩寵狀態的可確知性,即自己是否為上帝的選民)、是否存在一個絕對衡量的標準,便成為清教徒最關心的問題。而清教徒憑藉什麼樣的成果,認為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寵呢?答案是:憑藉一種有助於增添上帝榮耀的基督徒行為。因為只有上帝的選民,才能透過全部生活的神聖化,來增添上帝的榮耀,而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而非表面化的善行。是故,善行便成為選民的標誌,或者是說為拯救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上帝所預定的)實際上這就意謂著上帝幫助那些自助的人。(換句話說,喀爾文教徒自己創造了自己的救贖)

聖徒只有徹底改變體現現在每一時刻、每一行動中的全部生活意義,才能確保恩寵的狀態。這樣的生活完全是為了一個超驗的結局,即獲得拯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在現世的生活是徹底理性化的,完全受增添上帝的榮耀這個目的的支配。

這種禁欲主義行為意謂著人的整個一生,必須與上帝的意志保持理性一致,而且這種禁欲主義再也不是一種不堪承受的負擔,而是每一個確保恩寵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勤於職守上的工作)。這使得聖徒們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在離開塵世的修道院裡度過,而是在塵世及其各種機構裡度過。這種在現世之中將行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義新教的職業觀引起的結果。


禁欲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

喀爾文認為,聚斂財富並不會阻礙教會發揮作用,但必須是為上帝而辛勞致富,不可為肉體、罪孽而如此。清教教徒反對懈怠、反對屈於肉體享樂、反對為個人利益追求財富,因為它們將使人放棄對正義人生的追求,而勞動便是最好抵禦一切誘惑的藥方。這更進一步把勞動本身作為人生的目的

強調固定職業的禁欲意義,為近代的專業化勞動分工提供了道德依據;同樣,以神意來解釋追逐利潤,也為實業家們的行為提供了正當理由

對禁欲主義來說,貴族的窮奢極欲與新貴的大肆揮霍同樣令人厭惡。在另一方面,它對中產階級類型的節制有度、自我奮鬥卻給予了極高的道德評價。使得日後中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持續扮演極重要的推手角色。

此外,在世俗的新教禁欲主義,與自發的財產享受主義強烈地對抗中,造成了消費的束縛。於是在新教禁欲主義下,獲利衝動的自由、合法化(甚至還是榮耀上帝的美德)與消費的限制結合,這樣一種不可避免的實際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禁欲主義必然要導致資本的累積。至此,清教世俗禁欲主義的內涵便與資本主義精神的態度一致了。而這也是偉伯在這本書中力圖論證的觀點。


資本主義精神的異化

在清教所影響的範圍內,任何情況下清教的世界觀,都有利於一種理性資產階級經濟的生活發展,而它也哺育了近代經濟人。約翰.衛斯理說:「我感到憂慮的是無論何處,只要財富增長了,那裡的宗教本質也就以同樣的比例減少了。因為宗教必然產生勤儉,而勤儉又必然帶來財富。但是隨著財富的增長,傲慢、憤怒和對“現世”的一切熱愛也會隨之而強。」的確正如他所說,當禁欲主義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充分顯現後,原先尋求上帝的天國狂熱開始逐漸轉變為冷靜的經濟德性;宗教的根慢慢枯死,讓位於世俗的功利主義。但不可否認的,禁欲主義使人們把勞動視為一種天職,已形成現代工人的特徵,如同相應的獲利態度成為現代資本家的特徵一樣。

韋伯說:「清教徒曾渴望成為職業人;而我們卻被迫做為職業人」因為當禁欲主義從修道院的斗室裡被帶入日常生活,並開始統治世俗道德,進而形成龐大的近代經濟秩序。而這種經濟秩序現在卻深受機器生產的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已不再需要最原本的精神來支持了。


資本主義後?

韋伯批評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是:「沒有靈性的專家,心靈空洞、只要感官刺激的人,這些浮誇之徒竟自負已登上前人不曾達到的文明層次。」我們不得不承認,宗教改革的文化後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改革家們未曾料到的,甚至是不想達到的。這些結果和他們本人所想要達到的目的相去甚遠,甚至相反。

這讓我想起老師常在課堂上說到的:「歷史是人類行為的結果,卻不是人類計劃的結果。」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也許並非最道德、也並非最公平正義,但是否有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文明層次,基於同樣的原因也無法加以正確預測。(誰知道現在的世界上是否也正蘊釀著一股力量,將帶給人類一種全然不同的精神氣質。就如易經所言之周而復始、陰陽調和般,在全面理性化、物質化之後,是否有出現全面感性化、精神化的可能呢?)


讀後心得

閱畢此書,我才有機會了解宗教對於現代經濟體,竟有如此程度的影響,實在是大開眼界(這是我以前研讀經濟學時,從未想到過的可能性)。歷史的知識,若以未來能否在工作領域上應用為標準,來判斷它有何等價值,是相當狹隘的。(因為目前不在工作崗位上,一切可能發生的事,都還很難評估)但對於人生的視野開拓和思考事物的方式、角度,我相信是絕對大有啟發和助益的。所以儘老師在課堂一開始就強調歷史是無用的科學,我始終都尊敬老師能如此謙卑的介紹自身專業。因為身為現代人,我想是有必要去了解一個時代背後進展過程的。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314&aid=486860
 引用者清單(1)  
2006/11/15 09:23 【邾游天下】 影響經濟的文化因素

 回應文章

紅虫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了~
2006/10/11 22:22
謝謝你呀,我更正筆誤了~ ^^

聽風的歌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英文人名
2006/10/11 22:15
應該是Weber而不是Webber~別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