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15 20:22:13瀏覽3831|回應0|推薦0 | |
為什麼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司馬懿出山的時機又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司馬徽會說一句「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個「時」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曹操三請司馬懿,最後還是用了非常強硬的手段把司馬懿帶回,司馬懿是怎麼的害怕嗎?還是司馬懿覺得自己出山的時機已經到了?對司馬懿來說,他的時機又是什麼呢? 因劉備真正確立勢力地位時,曹操方面已經牢固占領了三分之二的天下、而且還是在各方面最有優勢的地區,無論人力、物力、地域資源都遠遠高於劉備勢力;司馬徽在諸葛亮追隨劉備時說「得其主而不得其時」,就是說這個形勢。 諸葛亮就好比千里馬,劉備及伯樂。在劉備手下諸葛亮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施自己的報復。因此說諸葛亮跟對了「隊伍」得其主。 但是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之時,可以漢末的大局已定。北方為曹操。而在中國古代,不論是經濟、軍事還是政治都是北方為重。天下三分已得其二。 即使劉備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再怎麼厲害,天下大局已定。 因此嘆息: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當初,是司馬徽最終說服他去輔佐劉備的,為的是不讓他真的成了一個「村夫」 他們也知道恢復漢室江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老師也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打心眼裡不希望這樣一個曠世奇才就這樣的埋沒,雖然談不上是伯樂,但也是做為老師對學生的最大心愿吧!這樣,他「得其主」了。 而劉備的所謂的恢復「漢統」,根本也就談不上「得其時」,或者說是這個「時」已經不是「漢天下」了,這可能也是諸葛他個人的心態吧!再說,不能完成統一原因也根本不是「時」決定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大敗,退回北方後再次徵召司馬懿,這次司馬懿屁顛屁顛就答應出山了,史書上說的直接原因是「若復盤桓,便收之」,也就是曹操說了,還不乖乖的給我出山,我就收拾你。司馬懿被嚇怕了,然後就出山了。 可是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司馬懿並得不到曹操的信任。也許是曹操有相人之術,也許是他對危險之人有天生的警覺性,或者是司馬懿出山還不痛快讓曹操所不喜,反正司馬懿就被冷處理了一段時間。 直到後來曹操要稱魏王,以荀彧為首的漢室忠臣堅決反對,司馬懿卻堅決站在了曹操一邊,在這之後,他才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後來司馬懿還勾搭上了曹丕,用手段幫曹丕拿下了世子之位,最後成了曹操的四大託孤重臣。 可司馬懿願意出山輔佐曹操,僅僅是因為被嚇到了嗎?顯然不是這麼簡單。 第一次徵召他的時候,曹操就懷疑他在作假,曾找刺客試探他,不過被司馬懿化解了。那麼這次司馬懿也能感受到曹操對他的不滿,肯定能感受到曹操的怒氣,可是他就是不出山。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個人覺得這得從司馬懿考慮事情的出發點說起,他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首先想到的不是他自己,也不是國家社稷,而是他們家族的利益。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這是和司馬家族利益相衝突的,不是說司馬氏和袁氏有什麼勾當,而是曹操一直重用郭嘉這樣子的寒門子弟,有益的打壓世家的力量,這是司馬氏這樣子的世家所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這個時候司馬懿是不會出山幫曹操來打壓世家的。而曹操要想鞏固自己的統治,將權利利益集權到他手上,打壓世家是必然的選擇,而且擊敗袁氏這個天底下最大的世家後,又是他打壓世家的最好時機。 可是赤壁大敗後,曹操元氣大傷,連征討馬超都要考慮許久,其實就是他赤壁大敗後,傷了元氣,他已經沒有實力再發動一次大戰了。而這個時候的曹操,卻需要世家的支持,沒有世家的支持,他將寸步難行,單靠發動百姓屯田,甚至讓部隊都去軍屯,已經彌補不了他大敗後的創傷。 當時畢竟還是世家的天下,元氣大傷的曹操也不敢再打壓世家,不然世家聯合起來反對他的話,那他的江山就有被傾覆的危險。 曹操是想讓他曹家的人替漢而立國的,本來赤壁一戰如果大勝的話,他便可攜統一天下的曠世功勞直接讓漢獻帝禪位的。現在敗了,那些依然支持漢室的世家,便有足夠的實力反對曹操稱帝。所以這個時候曹操為了曹氏家族,就必須得到更多世家的支持,就不得不拿出一部分權利來做交易,而已司馬懿為首的司馬氏,就抓住了這次的機會,成為了曹操的堅定支持者,從而撈得了巨大的政治資本。 所以說司馬懿是天下絕頂聰明之人,是最會審時度勢的一代智者,他做每一件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當對他有利的時機沒有出現時,他又是最能忍得住寂寞的人。這樣的人,實在是聰明到只能用恐怖來形容。 為什麼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 首先,說這話的人是司馬徽,司馬德操—水鏡先生。司馬徽與龐統為友,他能是一般人麼?他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大概早已看清天下大勢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劉備請諸葛出山的時候正值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恰好是一個「分」的鼎盛時期,誰要是想以一人之力平定天下實在是難上加難,這個在劉備二顧諸葛亮時碰到的諸葛亮好友博陵崔州平也有講過,他當時就奉勸劉備「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崔州平說了,「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孔明自比管仲樂毅,自然也是想建立一番功業,我覺得在那個時期,那種情況之下,諸葛亮肯定也了解當時天下大勢,但最終還是選擇出山,其內心執念可見一斑。 後來北伐中原,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天降大雨使司馬得脫,六出祁山身心勞苦祈禳求命又不得。 這些似乎都是天意,正應了崔州平當時勸解劉備的話:「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所以司馬德操有「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之言,也就不足為奇了。 論語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此之裡也。不得其時,孔子絕糧於陳。不得其時,韓信受跨下之辱。不得其時,蔣中正1949年敗退到台灣。得其時,阿扁也會當選總統,但是趁機貪汙,時與機其猶神乎?阿扁小人擅長盜機。 盜機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陰符經原文: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 白話解釋:掌握了天地之道就知道一些天地的秘密(其就是指天地之道,機就是機密、秘密。盜就是賊,偷的意思)。前文說天有五賊,五行之賊,五行之賊的密是什麼呢。盜機就是五行之賊的偷盜秘密。 這個秘密是什麼。 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由此可見這個秘密隱藏的有多深,從古自今,黃帝都明確的寫出來幾千年了,還是沒人知道。 為什麼呢,下文給了一個解釋。 君子得到這個秘密,會依照這個秘密踐行它,若有餘力還可造福萬民。 假若是小人得到這個秘密又會怎麼樣呢-輕命。 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這是因為,第一個層面君子即使得到,也不會作非分之想,還是一貫君子作風,本來就是依道而行,得到與沒有得到沒有多大區別,只是能夠更好的利用天地之道的規律而已;第二個層面君子得到了秘密會依據秘密要求次第而行,逐漸達到天地之密所要求的境界、高度,這樣就能掌握這個力量且不妄為。 而小人就不同了,第一,小人本不具備這種自律性,得到了天地五賊的秘密,會妄想從中獲取非分之想、超額報酬;第二,小人也不願意努力進取,只想快速獲得,沒有那份次第吃苦的心,這樣就走向極端,反誤了卿卿性命。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