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21 09:17:49瀏覽552|回應2|推薦3 | |
導演︰基斯哥倫布斯 本片根據榮獲普立茲獎以及舞台劇東尼獎的音樂劇【吉屋出租】改編。音樂劇自1996年甫推出即囊括普立茲最佳戲劇獎及東尼獎四項大獎的肯定也是同時代百老匯音樂劇中獲獎最多的一部,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21個國家150個城市上演。故事描述一群住在紐約的朋友,他們的生活、友誼,以及彼此間錯綜複雜的愛情難題。而同性、異性間的愛慕情感,以及愛滋病的威脅陰影,都對他們的生活與價值觀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而當他們面對著生命與情感的挑戰,他們決定以歌舞揮灑熱情…。 吉屋出租,租的是在紐約市邊緣人這一年的生存空間,這些邊緣人包括同性戀、吸毒者、愛滋患者,他們在這座光鮮亮麗的城市的角落掙扎,大聲嘶唱出對殘忍現實的宣戰,亟欲脫離一般人加諸在身上的規範枷鎖,因為,他們都崇尚著波西米亞的生活。 所謂波西米亞生活,他們在抗爭行動劇後於酒館的慶祝中用歌聲頌讚,並不指的捷克波西米亞省,波西米亞儼然已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以不受準則及傳統思想所束縛的藝術家、作家、創作歌手,這樣的形象讓我們是聯想到了漂泊的吉卜賽人,他們也是遊走世界的邊緣,行事不拘,心靈自由,樂在生活與工作。 而我在聽廣播"搖擺機關槍",主持人德仔則是在講述電影How時提到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我想吉屋出租中的情節是與其更相符的,垮掉的一代感覺像是現代版的波西米亞,他們吸毒、放浪形骸,支持同志權益,更甚者,是種對現世的無力轉成的逃避。 夢想、理想好些個美好的卻虛無不著實際的,我們都曾經和劇中人物一樣,以為自己不一樣,能脫離束縛,扶搖直上,實際上,我們都衝撞,滿身是傷,我們都被現實與理想拉扯,主流思想所構成的潮流過於強大,藝術家們的自我表達太薄弱不堪,就像劇中離世的一角,我們如夢中人被點醒。 短短一年過去,一切看來都不同,隨著重逢團聚,我們發現向現實妥協出賣靈魂之後,仍能保有一些美好,就是身邊的人,他們是我們願意低頭的原因,無論喜歡或討厭,是大家構築了我的人格,我們無法孤獨活著,某種程度上,我們就為了這種依附而奮力活著的,當Seasons of Love的鋼琴前奏響起,一陣感動攫獲了我。 身邊的每一位,that's you have me know how to measure a year; i appreciate you. light my candle~i will cover you ------------超有fu前奏------------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