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山水有關的詞語(二)】
2008/10/21 14:58:20瀏覽3361|回應0|推薦1

【與山水有關的詞語(二)】完整閱讀請點選題目!

○跋山涉水:ㄅㄚˊ ㄕㄢ ㄕㄜˋ ㄕㄨㄟˇ形容走長遠路途的艱苦。跋山:翻過山嶺;涉水,用腳趟翻山越嶺,趟水過河。《詩經‧鄘風‧載馳》:「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他跋山涉水,歷盡艱辛,找尋失散多年的雙親。」=跋涉山川、跋山涉川。

窮山惡水:ㄑㄩㄥˊ ㄕㄢ ㄜˋ ㄕㄨㄟˇ形容枯寂荒涼,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窮山:荒山;惡水:經常引起災害的河流湖泊等。在政府大力的開發之下,數年之間,竟然在窮山惡水之間開出了一條康莊大道。

○重山複水:指山巒重疊,水流盤曲。宋‧林逋《風水洞》詩:「平昔常聞風水洞,重山復水去無窮。」 

模山範水:用文字或圖畫描繪山水景物。 

樂山樂水:ㄧㄠˋ ㄕㄢ ㄧㄠˋ ㄕㄨㄟˇ比喻各人性情動靜不同。語本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程外書˙卷七:「樂山樂水,氣類相合。」

游山玩水:ㄧㄡˊ ㄕㄢ ㄨㄢˊ ㄕㄨㄟˇ游覽、賞玩山水風景。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每與源游山玩水,弔古尋幽,賞月吟風,怡情遣興,詩賦文詞,山川殆遍。」  遊山玩水。

遊山玩水:ㄧㄡˊ ㄕㄢ ㄨㄢˊ ㄕㄨㄟˇ遊覽、玩賞山水景緻。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遊山玩水去。』」紅樓夢˙第四回:「雖也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兒,終日惟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水而已。」文明小史˙第五十七回:「今番見他如此卑躬折節,更加滿意,遊山玩水,是不必說了。」=游山玩水。

殘山剩水:ㄘㄢˊ ㄕㄢ ㄕㄥˋ ㄕㄨㄟˇ比喻戰後破碎的山河或淪陷的國土。指國家領土大都淪陷後殘餘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明˙王燧˙題趙仲穆畫詩:「南朝無限傷心事,都在殘山剩水中。」=剩水殘山。

○顯山露水:比喻出名,顯露才能。 

○觀山玩水:猶言遊山玩水。《五燈會元‧法眼宗‧寶塔紹巖禪師》:「諸仁者還明心也未?莫不是語言譚笑時……觀山玩水時,耳目絕對時,是汝心否?」 

靈山秀水:ㄌㄧㄥˊ ㄕㄢ ㄒㄧㄡˋ ㄕㄨㄟˇ清幽寧靜的山水勝地。◎他徜徉於靈山秀水間尋求創作靈感。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指有仁德的人安於義理而厚重篤實,有如山的穩定不移,所以喜愛山。智者樂水,指有智慧用來比喻人因為性情、喜好的不同,所成就的事功也有差異。=知者樂水。 

論語‧雍也篇:「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下一字音洛。※樂,喜愛、喜好也。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動靜以體言,樂壽以效言也。動而不括故樂,靜而有常故壽。※程子曰:「非體仁知之深者,不能如此形容之。」有智慧的人欣賞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態,他的心靈也如同水一般清瑩透澈。仁者的心如同山嶽的萬古堅貞,絕不因一時的利害和榮辱,而動搖自己的意志。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各人嗜好不一樣,所追求的理想當然也就不同。 

○有山無木有水無魚:ㄧㄡˇ ㄕㄢ ㄨˊ ㄇㄨˋ ㄧㄡˇ ㄕㄨㄟˇ ㄨˊ ㄩˊ本來應該有的,卻都沒有。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上:「越州在鑒湖之中,繞以秦望等山,而魚薪艱得。故諺云,有山無木,有水無魚,有人無義。里俗頗以為諱,言及無魚,則怒而欲爭矣。」

○管山吃山,管水吃水:ㄍㄨㄢˇ ㄕㄢ ㄔ ㄕㄢ ㄍㄨㄢˇ ㄕㄨㄟˇ ㄔ ㄕㄨㄟˇ(諺語)從所管轄的事情中撈取好處。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ㄎㄠˋ ㄕㄢ ㄔ ㄕㄢ ㄎㄠˋ ㄕㄨㄟˇ ㄔ ㄕㄨㄟˇ(諺語)比喻依賴所在地方的客觀條件討生活。或比喻從事什麼行業就靠什麼為生。醒世恆言˙卷二十˙張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做公的買賣,千錢賒不如八百現。」 

○逢山開路遇水填橋:ㄈㄥˊ ㄕㄢ ㄎㄞ ㄌㄨˋ ㄩˋ ㄕㄨㄟˇ ㄊㄧㄢˊ ㄑㄧㄠˊ(諺語)遇到什麼問題就去解決什麼問題。水滸傳˙第一○七回:「再說盧俊義這支兵馬,望西京進發,逢山開路,遇水填橋。」  

水光山色:ㄕㄨㄟˇ ㄍㄨㄤ ㄕㄢ ㄙㄜˋ泛指山水景色。形容山水風光明媚,景色秀麗。元˙施惠˙幽閨記˙第三十一齣:「野草閒花,掩映水光山色。」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四折:「人情冷暖逐高低,水光山色依青翠。」=山光水色、水色山光。

水色山光:ㄕㄨㄟˇ ㄙㄜˋ ㄕㄢ ㄍㄨㄤ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淨。形容山水風光明媚,景色秀麗。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詩:「樓閣高低樹淺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群音類選˙清腔類˙卷六˙南停鍼˙院落春餘曲:「乘畫舫,載圖書,水色山光半有無。」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一路看著水色山光,悲悼女兒,悽悽惶惶。」=山光水色、水光山色。

水秀山明:ㄕㄨㄟˇ ㄒㄧㄡˋ ㄕㄢ ㄇㄧㄥˊ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山水秀麗,風景優美。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宋˙高觀國˙風入松˙卷簾日日恨春陰詞:「紅外風嬌日暖,翠邊水秀山明。」明˙朱權˙荊釵記˙第三十九齣:「入東甌郡城,水秀山明,睹風物喜不自勝。=山光水色、山明水秀、山清水秀、水木明瑟、水木清華、水光山色、水送山迎、水碧山青、水聲山色、江山如畫、青山綠水旖旎風光、峰環水抱。 

水秀山青:ㄕㄨㄟˇ ㄒㄧㄡˋ ㄕㄢ ㄑㄧㄥ形容風光明媚,山水秀麗。西遊記˙第十回:「還不如我的水秀山青,逍遙自在。」

水送山迎:ㄕㄨㄟˇ ㄙㄨㄥˋ ㄕㄢ ㄧㄥˊ遊覽山水時,沿途山水景色更替變化。亦指長途跋涉。唐˙吳融˙富春詩:「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元˙魏初˙沁園春˙自揣平生詞:「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水遠山長:ㄕㄨㄟˇ ㄩㄢˇ ㄕㄢ ㄔㄤˊ?形容路程遙遠,山川阻隔。?指山河遼闊。宋˙辛棄疾˙臨江仙˙手撚黃花無意緒詞:「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群音類選˙官腔類˙卷六˙繡襦記˙催子赴試:「慮只慮孱弱身軀,怎跋涉水遠山長,且斟量。」=水遠山遙。

水遠山遙:ㄕㄨㄟˇ ㄩㄢˇ ㄕㄢ |ㄠˊ形容路程遙遠,山川阻隔。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遠山遙,須有一個日頭走到。」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他一步步待迴鑣,早一程程水遠山遙。」=水遠山長。

水碧山青:ㄕㄨㄟˇ ㄅㄧˋ ㄕㄢ ㄑㄧㄥ水色碧綠、山景青翠。形容風景優美秀麗。碧:青綠色。唐˙劉禹錫˙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詩五首之四:「水碧山青知好處,開顏一笑向何人。」  水綠山青。

水綠山青:ㄕㄨㄟˇ ㄌㄩˋ ㄕㄢ ㄑㄧㄥ形容風景優美秀麗。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九齣:「只是對此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懷。」=水碧山青。

○水漫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 

《白雪遺音‧馬頭調·雷峰塔》:「金山寺裡法海一見許仙,面帶妖色,不放下山。怒惱白蛇,忙喚青兒,帶領著蝦兵蟹將,這才水漫金山。」 

○水軟山溫:形容景色幽雅。 

水窮山盡:ㄕㄨㄟˇ ㄑㄩㄥˊ ㄕㄢ ㄐㄧㄣˋ水和山都到了盡頭,前面無路可走。比喻陷於絕境,窮困之至。通俗常言疏證˙貧富˙水窮山盡引殺狗記劇:「任你滿帆風使,終有個水窮山盡。」=山窮水盡、水盡山窮。

水盡山窮:ㄕㄨㄟˇ ㄐㄧㄣˋ ㄕㄢ ㄑㄩㄥˊA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於絕境,窮困之至。窮:盡。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窮水斷,馬束橋飛。」=山窮水盡、水窮山盡。◎他坐吃山空,揮霍享樂,最後把祖產敗光,落個水盡山窮的地步。B形容鍥而不捨的探究事物的原由。老殘遊記˙第十六回:「論做官的道理呢,原該追究個水盡山窮;然既已如此,先讓他把這個供畫了。」 

水闊山高:ㄕㄨㄟˇ ㄎㄨㄛˋ ㄕㄢ ㄍㄠ水域寬廣,山勢高峻。指有廣闊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脈隔著,不得相通。闊:寬,廣闊。群音類選˙清腔類˙卷四˙山坡裡羊˙風兒疏剌剌吹動曲:「音書誰送,知隔著關山幾重,見如今水闊山高,促急裡怎覓鱗鴻。」

水聲山色:ㄕㄨㄟˇ ㄕㄥ ㄕㄢ ㄙㄜˋ流水的聲音與青山的景色。宋˙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詞˙序:「一日獨坐停雲,水聲山色競來相娛。」

水郵山驛:ㄕㄨㄟˇ ㄧㄡˊ ㄕㄢ ㄧˋ比喻旅行生活。郵、驛,旅途中供人休息或換馬的地方。宋˙陸游˙憶昔詩:「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

 

○千水萬山:形容路途艱難遙遠。=千山萬水。

知水仁山:ㄓˋ ㄕㄨㄟˇ ㄖㄣˊ ㄕㄢ有智慧的人,達於事理,周流無滯,所以喜歡流水的躍動;有仁德的人,安於義理,敦厚不遷,所以偏愛山的沉穩厚重。語本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景優美。宋‧黃庭堅《驀山溪‧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流水高山:ㄌㄧㄡˊ ㄕㄨㄟˇ ㄍㄠ ㄕㄢ比喻知己或知音。也形容樂曲高妙。《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明˙葉憲祖˙易水寒˙第四折:「暫來錦瑟佳人傍,流水高山細評量。」或用以比喻知音難遇。宋˙辛棄疾˙謁金門˙遮素月詞:「流水高山絃斷絕,怒蛙聲自咽。」=高山流水。

涉水登山:ㄕㄜˋ ㄕㄨㄟˇ ㄉㄥ ㄕㄢ渡過川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艱苦遙遠。(比喻路途遙遠又辛苦。)濟公全傳‧第二回:「乾坤四海任逍遙,涉水登山如平地。」◎教授一路「涉水登山」,終於完成山脈地質調查報告。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假饒他昇天攝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趕將去活喇喇牽轉白牛。」=涉海登山。

○楚水吳山:楚地的水,吳地的山。指古時吳、楚兩國所屬地域。後用以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唐‧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牙書》:「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餘。」 

臨水登山:ㄌㄧㄣˊ ㄕㄨㄟˇ ㄉㄥ ㄕㄢ長途跋涉或遊覽山水名勝。原意是到達水邊又登上高山,寫送別的情景。現也泛指遊覽山水名勝。臨:到,靠近。唐˙楊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231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