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碑有關的詞語】
2008/10/08 19:43:26瀏覽1779|回應0|推薦0

【與碑有關的詞語】

※碑:ㄅㄟ

1.豎起來的大石塊或木柱。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拴綁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說文解字:「碑,豎石也。」段玉裁˙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2.刻上文字或圖案的石塊,豎立起來作為標誌,或紀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紀念碑」。

3.文體名。刻在石上的文詞,用以頌揚功德,或記載死者的行誼等。如:「北魏嵩高靈廟碑」、「東魏敬史君碑」。

4.碑刻的書法資料。指將碑的正面(碑陽)、背面(碑陰)、兩旁(碑側)、上頭(碑額)、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來,以供書法臨寫。如:「禮器碑」、「曹全碑」、「北魏張猛龍碑」。

 

○口碑:ㄎㄡˇ ㄅㄟ眾人的口頭傳頌,有如文字鐫刻於碑石。語本五燈會元˙卷十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後比喻眾人的口頭稱揚。老殘遊記˙第十八回:「那知道未及一個時辰,已經結案,沿路口碑嘖嘖稱贊。」

○立碑:ㄌㄧˋ ㄅㄟ古人為紀念德政、表彰德行、記錄重大事件等,恆刻石立碑,以昭示後人。

○界碑:ㄐㄧㄝˋ ㄅㄟ樹立在交界的地方,做為標識用的石碑。◎中、俄國界樹立著許多界碑。

○臥碑:ㄨㄛˋ ㄅㄟ明清時代,在各處孔子廟的明倫堂上立一碑,上刻約束學生不可隨意進出公門及談論國事等的條文,稱為「臥碑」。

○碑珓:ㄅㄟ ㄐㄧㄠˋ占卜吉凶的器具。原用蚌殼投擲於地,視其俯仰情形斷其吉凶。後改用竹子或木片做成蚌殼狀代替。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將碑珓兒咒愿了,香爐上度了幾遭。」=杯珓。

○墓碑:ㄇㄨˋ ㄅㄟ墓前的石碑。上面刻有文字以識別或表彰死者。

○豐碑:ㄈㄥ ㄅㄟ1.古人葬時引棺徐下入壙的工具,以大木做成。禮記˙檀弓下:「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2.高大的碑石。

 

○大碑落:ㄉㄚˋ ㄅㄟ ㄌㄨㄛˋ栽大筋斗。董西廂˙卷八:「覷著一丈來高石階級褰衣跳,衙內每又沒半個人扯著,頭札番身吃一個大碑落。」

○下馬碑:ㄒㄧㄚˋ ㄇㄚˇ ㄅㄟ舊制在宮殿及孔子廟前,東西各立一碑,碑文為「文武官員至此下轎下馬」。故稱為「下馬碑」。相傳始於明憲宗時。

○李陵碑:ㄌㄧˇ ㄌㄧㄥˊ ㄅㄟ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楊繼業父子大戰遼軍,被困兩狼山,七郎突圍求援,遭奸臣潘洪殺害,六郎探信不回,楊繼業乃碰死李陵碑前。或稱為「托兆碰碑」、「兩郎山」。

○沒字碑:ㄇㄟˊ ㄗˋ ㄅㄟ沒有刻文字的石碑。比喻人徒具儀表而沒有學問。新五代史˙卷二十八˙唐臣傳˙任圜傳:「天下皆知崔協不識文字,而虛有儀表,號為『沒字碑』。」孽海花˙第二十一回:「好沒來由!給這沒字碑,攪這半天兒。」

○里程碑:ㄌㄧˇ ㄔㄥˊ ㄅㄟ1.設於公路旁,用以記載里數的標誌。2.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可以作為標誌的事件。◎實施國建六年計畫,是使臺灣邁向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峴山碑:ㄒㄧㄢˋ ㄕㄢ ㄅㄟ位於湖北省襄陽縣南的峴山上,晉羊祜鎮守襄陽,常觴詠於此。嘗慨然太息,顧謂從事中郎鄒湛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如百歲後有知,魂魄猶應登此也。」及祜卒,後人建碑立廟,歲時饗祭,望其碑者,莫不涕泣。見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或稱為「墮淚碑」。

○神道碑:ㄕㄣˊ ㄉㄠˋ ㄅㄟ墓道前用以記載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時亦指碑上的文字。

○無碑記:ㄨˊ ㄅㄟ ㄐㄧˋ不可計數。元˙周德清˙鬥鵪鶉˙四角盤中套˙尾:「翻雲覆雨無碑記,則袖手旁觀笑你。」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十四齣:「長夢不多時,短夢無碑記,普天下夢南柯人似蟻。」

○紀念碑:ㄐㄧˋ ㄋㄧㄢˋ ㄅㄟ為紀念某重大事件或有特殊貢獻的人物而立的石碑。◎二二八紀念碑。

○德政碑:ㄉㄜˊ ㄓㄥˋ ㄅㄟ稱頌政府德政而建立的石碑;亦指地方官任滿,地方鄉紳為他豎碑。本意至善,然後世多流於形式,成為應酬性質,而無法反映事實。唐˙白居易˙青石詩:「不願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鐫實錄鐫虛辭。」文明小史˙第十一回:「還要請一個會做古文的孝廉公、進士公,替他做一篇德政碑的碑文。」

○御碑亭:ㄩˋ ㄅㄟ ㄊㄧㄥˊ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敘王有道進京赴考,其妻歸寧。旋又返家,途中遇雨,避於御碑亭,來一秀才柳生春,終宵未交一語,雨止離去。王有道試畢返家,知悉,疑妻不貞,憤然休妻。中試後與同門參謁房師,房師以柳生春文字不佳而問之,柳以碑亭避雨事告之,王有道始知其妻清白,而向妻請罪,言歸於好。

○黨籍碑:ㄉㄤˇ ㄐㄧˊ ㄅㄟ宋徽宗時,蔡京等奸佞用事,斥戮迫唐元祐諸賢,並奏請於太學端禮門外立碑,刻司馬光等人的姓名,凡三百餘人,稱為「黨籍碑」。或作「黨人碑」。

○口碑載道:ㄎㄡˇ ㄅㄟㄗㄞˋ ㄉㄠˋ形容到處都是稱頌的聲音。(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讚。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紅樓夢˙第九十九回:「自從老爺到了任,並沒見為國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載道。」=到處頌揚、膾炙人口、頌聲遍野。

○有口皆碑:ㄧㄡˇ ㄎㄡˇ ㄐㄧㄝ ㄅㄟ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記功碑。眾人的嘴,都如記載功德的石碑。比喻人人稱讚、頌揚。碑:指記功碑。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老殘遊記.第三回:「老殘道:『宮保的政聲,有口皆碑,那是沒有得說的了。』」=口碑載道、交相稱譽、家喻戶曉、眾口稱善、膾炙人←→千夫所指、眾矢之的、怨聲載道、遺臭萬年、罄竹難書。 

○俗諺口碑:廣泛流傳的通俗的諺語和俗語。俗:通俗。諺:諺語。口碑:指流傳的口頭俗語。

○刊碑立石:刻在石碑上,以便長久保存。形容為了頌德記功,將重要的事蹟刻在石碑上,以永垂不朽。晉書‧孫綽傳:「必須綽為碑文,然後刊石焉。」◎秦始皇驕傲自大,每巡遊一地,往往會「刊碑立石」,以求流芳百世。 

○樹碑立傳:ㄕㄨˋ ㄅㄟ ㄌㄧˋ ㄓㄨㄢ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將某人的功績刻在石碑或寫成傳記。後用以比喻通過某種途徑樹立個人威信,以抬高個人聲望。現比喻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樹:立。

○背碑覆局: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後能復舊。指記憶力強。《舊唐書‧文苑傳上‧張蘊古》:「張蘊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聰敏,博涉書傳,善綴文,能背碑覆局,尤曉時務,為州閭所稱。」 

○雲麾將軍碑:ㄩㄣˊ ㄏㄨㄟ ㄐㄧㄤ ㄐㄩㄣ ㄅㄟ唐碑,有二,一為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開元八年立,載李思訓事跡;一為雲麾將軍李秀碑,記李秀生平。均為李邕撰文並行書,書家甚為珍視。或稱為「雲麾碑」。

○羅塞達石碑:ㄌㄨㄛˊ ㄙㄞˋ ㄉㄚˊ ㄕˊ ㄅㄟ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在尼羅河口羅塞達發現,故稱為「羅塞達石碑」。為一外形不規則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長一百一十四公分、寬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銘文撰於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誌其踐位慶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臘兩種語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寫體)和希臘文雕刻而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線索。釋讀主要由英國物理學家T.楊和法國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 完成,解開古埃及文字之謎。石碑現藏於不列顛博物館。

○二二八紀念碑:ㄦˋ ㄦˋ ㄅㄚ ㄐㄧˋ ㄋㄧㄢˋ ㄅㄟ二二八事件的紀念碑,樹立在臺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中。由王俊雄建築師設計,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撰文。

○路上行人口似碑:ㄌㄨˋ ㄕㄤˋ ㄒㄧㄥˊ ㄖㄣˊ ㄎㄡˇ ㄙˋ ㄅㄟ(諺語)紛紛眾議有論是非、定功過的效果。比喻輿論的力量十分驚人。五燈會元˙卷十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傳與中外,人人共信,正所謂『路上行人口似碑』。」=路上行人口是碑。

 

其他詞語請參看:【碑刻書法用語及名碑簡介】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228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