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守、因循、模仿←→創新、改革、獨特
2008/08/18 19:29:57瀏覽1943|回應0|推薦2
直接點選標題可閱讀完整內容!

○效顰學步:比喻不衡量自身能力,盲目胡亂模仿他人,而致弄巧成拙。效顰,學西施蹙額捧心,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壞。學步,燕國人學邯鄲人走路,模仿別人。

○東施效顰: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醜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於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醜,結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後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顰,皺眉。典出莊子.天運。=東家效顰、醜女效顰。

○東家效顰:形容拙劣的模仿,反弄巧成拙。或為謙稱之詞。

○醜女效顰: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差。=醜婦效顰。

○捧心效西子:比喻胡亂模仿他人,以致弄巧反成拙。

○西施顰眉:比喻別具風韻或病困愁苦的樣子。=西施捧心。

○西施捧心:西施患心痛病而時常捧胸皺眉,卻更增美態。典出莊子.天運。後以比喻別具風姿或病困愁苦之態。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生卒年不詳。越國苧蘿(今浙江諸暨縣南)人。本為浣紗女,適越王句踐為吳所敗,欲獻美女以亂其政,乃令范蠡獻西施,吳王大悅,果迷惑忘政,後為越所滅。見漢.曄.吳越春秋.卷九.句踐陰謀外傳。亦稱為「西子」、「先施」。絕色美女的代稱。比喻落花。   瞧她西施捧心,病容滿面,不禁使人心生憐惜。

西子捧心:比喻別具風姿或病困愁苦之態。=西施捧心。幼學瓊林.二.身體類:「西子捧心,愈見增妍。醜婦效顰,弄巧反拙。」

○眉蹙春山:形容女子皺眉而美的樣子。春山,比喻婦女的眉色。

○顰有為顰,笑有為笑:顰,皺眉頭。意指為人無論憂愁、歡喜,都要審慎,不可隨便。

○宜顰宜笑:形容女子姿態曼妙,顰笑皆美。

○一顰一笑:指臉上或悲或喜的表情變化。

○捧心學:比喻胡亂模仿他人,以致弄巧反成拙。=東施效顰。

○捧心顰: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胸皺眉,更顯嬌美。典出莊子.天運。後用以形容別具風韻,或病困愁苦的樣子。=捧心妍、西子顰、苧蘿顰。

○捧心妍:形容別具風韻,或病困愁苦的樣子。=捧心顰。

○西子顰:比喻別具風姿或病困愁苦之態。=捧心顰。

○顰眉:皺著眉頭。

邯鄲學步:相傳戰國時期,燕國有個人到趙國的都城邯鄲ㄏㄢˊ ㄉㄢ,看到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果不但沒有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莊子.秋水。後用來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卻自己本來的面目。學步邯鄲。

○壽陵匍匐:戰國時,有一燕國人到趙國都城邯鄲,見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就跟著學。結果非但沒學好,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遂爬著回去。餘子,弱齡未壯之子。匍匐,ㄆㄨˊ ㄈㄨˊ手足伏地爬行。亦作匍伏、伏、蒲服。典出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後比喻仿效他人不成,反失去原有的技藝。=壽陵失步。

○依法炮製:本指按照方法煉製藥物。後比喻模仿別人做事。

如法泡ㄆㄠˋ:本指依照古法製藥,後多指依照往例或現有的方法辦事。=照貓畫虎、如法炮ㄆㄠˊ製、依樣(畫)葫蘆、蕭規曹隨、襲人故智、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別開生面、別具匠心、別具一格、別出心裁、別出新裁、別出機杼、自出機杼、獨出機杼獨出心裁、不落窠臼、不落俗套

○照貓畫虎:比喻照樣子模仿,沒有創意。

依樣葫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依樣畫葫蘆。

蕭規曹隨:漢代曹參繼蕭何為相國,舉事皆無所變更。見漢書.卷三十九.曹參傳。比喻後任的人依循前任所訂的規章行事。=率由舊章、依樣葫蘆、一成不變、沿襲舊規←→朝令夕改。

○襲人故智:模仿別人的老法子。=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千篇一律:形式或內容毫無變化。=一模一樣、一成不變←→變化多端、千變萬化、五花八門。

一成不變:刑罰一經執行,犯人或死或傷的事實,絕不可改變。引申為事物一經形成,即不易改變。後多用來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語本禮記.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一成不易、刻舟求劍、蕭規曹隨、依樣葫蘆←→變化莫測、變化多端、千變萬化、瞬息萬變、隨機應變、見風使舵、見機行事、澈底改觀。

○率由舊章:典章制度完全取法於前代。亦指只知遵循陳規舊矩,不求更新、突破經.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率由舊則、蕭規曹隨、沿襲舊規。

○一模一樣:外型完全一樣。=千篇一律、如出一轍←→截然不同、千差萬別。

○步人後塵:踩著別人的腳印前進。比喻追隨或效仿。=追隨驥尾、拾人牙慧、步後塵←→標新立異、不甘落後、立異標新。

○依然故我:仍舊和從前一樣,指情況依舊,沒有任何變化。←→判若兩人。

○依然如故:仍然和過去一樣。=依然如舊←→變化多端、面目全非、面目一新、煥然一新、日新月異、今非昔比。

○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自己也隨聲附和。形容沒有獨立的見解,只會盲從跟隨。=吠影吠聲、拾人牙慧、隨聲附和←→獨樹一幟。

○亦步亦趨:本指學生跟隨老師的腳步。語本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形容緊跟著別人後面走。後用以形容事事仿傚或追隨別人。=一步一趨、馬首是瞻、密切追隨、極力模倣←→別出心裁。

○追隨驥尾:依附他人而成名。=附驥攀鴻、附驥之尾、附驥尾、附驥。

○拾人牙慧: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牙慧,言談間流露出的智慧。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牙後慧。』」=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鸚鵡學舌←→獨到之見、盡去陳言。

○拾人涕唾: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拾唾、拾人唾涕、拾人唾餘。

○傍人籬壁:比喻依託、依靠他人。

○鸚鵡學舌:鸚鵡學人說話。後比喻人云亦云,搬嘴弄舌。=拾人牙慧。

○吠影吠聲:一隻狗看見人吠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比喻世人不辨真偽,盲目附和傳說。=吠形吠聲、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刻舟求劍:楚人過江,劍掉水中,便於船舷刻一記號,待船停止,從刻記號處下水尋劍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後用以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膠柱鼓瑟、食古不化、一成不變←→相機行事、瞬息萬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求劍刻舟:比喻固執不知變通。=刻舟求劍。

○膠柱鼓瑟:將瑟的弦柱黏住,鼓瑟時就不能調節音調的高低。比喻頑固而不知變通。膠,黏合。柱,琴瑟上繫弦的木條。鼓,敲擊、拍擊、彈奏。瑟,一種彈撥弦樂器。形狀似琴,長八尺一吋,廣一尺八吋,相傳為庖犧所作。古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動,以定聲音清濁高低。語本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膠柱調瑟、刻舟求劍、食古不化。

○食古不化: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用以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膠柱調瑟、刻舟求劍←→推陳出新、日新又新。

○如出一轍:行徑相同,車轍一致。比喻事物十分相像或在言行舉止方面非常相似。=若出一轍←→別闢蹊徑。

○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後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瞻,看。=亦步亦趨。

○因循守舊:沿襲舊習,不求改革。=抱殘守缺、故步自封←→革故鼎新。

○蹈襲故常:因循承襲故有的成規。←→披荊斬棘。

○習故守常:固守常規。←→改弦易轍。

○舊調重彈:再一次彈奏老的曲調。比喻重新提出舊的主張、理論。=老調重彈、老生常談←→改弦易轍。

○古調獨彈:1比喻人的行為不合時宜。2比喻人的行為不趨附流俗。

○陳陳相因:原指京都倉庫的糧食逐年增加,致陳糧上再堆陳糧。後比喻因襲舊例,而無革新進步。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抱殘守缺、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因循沿襲←→標奇立異、標新立異、獨闢蹊徑、推陳出新、另創新格。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規,安於現狀,不求進取。=抱殘守缺、墨守成規、陳陳相因←→標奇立異、標新立異、勇猛精進、勇猛求進。

○墨守成規:形容思想保守,固守舊法(規矩),不肯改變。=墨守成法、抱殘守缺、故步自封、裹足不前、畫地為牢、陳陳相因、一成不變、因循守舊←→別闢蹊徑、別創新格、另創新格、標奇立異、標新立異、日新月異、推陳出新、鼎新改革、快馬加鞭、勇猛精進。

○裹足不前:停止腳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顧忌,不願去做。=裹足不進、停滯不前、故步自封、作繭自縛←→勇往直前。

○保殘守缺: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抱殘守缺、補殘守缺、墨守殘缺←→革故鼎新。

○抱殘守缺: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保殘守缺、補殘守缺、墨守殘缺、墨守成規、故步自封、陳陳相因、因循守舊←→標新立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改弦更張、日新又新、勇猛精進。

○規行矩步:1比喻舉止守法,毫不苟且。=規行矩止、規規矩矩←→妄作非為。2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循規蹈矩:遵守禮法,不踰越法度。=蹈規循矩、蹈矩循規、應規蹈矩、規行矩步、安分守己←→飛揚拔扈、橫行不法、胡作非為。

○重規襲矩:1規、矩各相重疊。比喻情事相同重,音ㄔㄨㄥˊ2比喻因襲重覆。=疊矩重規、規重矩疊、重規疊矩、重規累矩。

○規規矩矩:形容行為有條理、有次序,合於法度。=規行矩步。

○襲以成俗:因襲舊有的事物,且已成為一種習俗。

○攜手接武:指手拉著手,腳步跟著腳步。比喻跟別人亦步亦趨的學習。武,腳步。

○禹行舜趨:走路的姿態似禹舜。語本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比喻只學習先賢聖人的外表儀態,而不注重其內在涵養;亦言跟隨前人而無創見。

○獨守尺寸:寫作詩文時拘守古人成法,墨守陳規,亦步亦趨,毫無創造性的擬古和仿古。

○畫地為牢:古時就地畫一範圍作為監牢,使犯人站立其(圈)中以示懲罰。後用以比喻只准在限定的範圍內活動。=畫地為獄。

○畫地自限:形容自己設立界限,不求突破。

○作繭自縛:蠶吐絲結繭,將自己包裹於內。後比喻人做事反使自己陷入困境。語本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活,蠶繭自纏縈。」

○牢不可破:牢固而不能拔起、破壞動搖。形容事情或觀念已固定,難以破除或改變。=牢不可拔、顛撲不破、堅不可摧、堅如磐石←→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顛撲不破:無論怎麼敲打,也不會損壞。比喻理論真確,不能改易。=顛簸ㄉㄧㄢ ㄅㄛˇ不破、顛撲不碎。

○固若金湯: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金城湯池、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土崩瓦解、一觸即潰、危如累卵。

○堅不可摧:極為堅固,不能摧毀。=堅如磐石←→一觸即潰。

○堅如磐石:磐石一樣堅固。比喻極為堅定,不可動搖。=牢不可破、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安如磐石、穩如泰山←→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安如磐石:形容堅定穩固,不可動搖。=固若金湯、安如泰山←→累卵之危、危如累卵、危如懸卵。

○安如泰山:形容穩定牢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動搖。=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安如磐石、安若泰山、穩如泰山←→一髮千鈞、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危在旦夕。

○踵事增華:因襲前人所為,而更加增添補益。語本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別開生面:重新描繪舊畫像,而使原已褪色的面貌變得鮮明、生動。語本唐.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後比喻開創新的風格、形式。=另開生面、別具匠心、別具一格、別出心裁、別出機杼。

○別具匠心:創作技巧具有與眾不同的構思。即匠心獨運。=別出機杼、匠心獨運。

○另具匠心:創新技巧,有與眾不同的構思。=別開生面、別具一格、別出機杼、別出心裁。

○別具一格:具有獨特的風格。=別開生面、別具匠心、別出機杼、別出心裁←→千篇一律。

○別出心裁:獨出(具)巧思,不同流俗。=自出機杼、別開生面、別出新、獨出心裁、獨具匠心、標新立異←→襲人故智、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別出機杼:織出不同花紋的錦、緞,比喻創作或見解獨具巧思,(另闢途徑)不落俗套。機杼ㄓㄨˋ,織布機。

○自出機杼:比喻詩文的組織、構思,別出心裁,獨創新意。

○別闢門戶:1.比喻事情不能繼續進行,而另想其他方法去做。2.脫離原先的團體而獨立自組另一團體。=另起爐灶。

○另起爐灶:1.比喻事情不能繼續進行,另外想其他的方法。=重新努力。2.脫離企業體而獨自經營。=別闢門戶。

○另搭架子:另立門戶,另起爐灶的意思。

○另闢蹊徑:另外尋求其他的方法或途徑。蹊徑,小路。比喻治學、做事的方法。=門路。

○另闢新徑:另外開闢一條新的道路。引申為另創一種新風格或新方法。

○別開蹊徑:另闢途徑,不與別人相同。

○別闢蹊徑:使用另一種方法解決問題或創新事物。←→墨守成規、如出一轍。

○各闢蹊徑:各自尋求管道,另謀發展。

○獨闢蹊徑:獨自開闢新路。比喻獨創新方法,而營造出一番新氣象。

○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的風格。窠臼,ㄎㄜ ㄐㄧㄡˋ陳舊的模式規格。

○不落俗套:創新風格,不流於陳腐老舊。=不落窠臼。

○機杼一家:指文章巧思創新,自成一家。語本魏書.卷八十二.祖瑩傳:「文章須出自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幼學瓊林.四.文事類:「文章奇異,曰機杼一家。」

○獨樹一幟:比喻自成一家,獨具風格。幟,旗幟。=標新立異、自成一家←→人云亦云。

○匠心獨運:運用精巧高妙的創作構想與心思。=別開生面、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匠心獨具:別具巧妙的心思。

獨具匠心:具有獨創性的想法、構思。=匠心獨運。

標新立異:創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張,以表示與眾不同。=標新領異、標新取異、標奇立異、獨出新裁、獨樹一幟←→墨守成規、故步自封、蕭規曹隨、因循守舊。

○標奇立異:獨創新意,與眾不同。=標新立異。

○矜新立異:誇耀奇特,標榜新異。

○求新立異:力求新穎奇異,以與他人不同。

○矯情立異:故意違反常情,以表示自己的超凡脫俗。

○爭奇鬥異:競相標新立異,務求與眾不同。

推陳出新:除去老舊的,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革故鼎新、除舊布新←→墨守成規、食古不化。

○屢出新招:常有新意,令人驚奇。

○勇猛求進:全力、積極的求取進步或進展。←→故步自封。

革故鼎新:革除舊弊,建立新制。多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鼎新革故、革舊鼎新、改弦易轍、除舊更新←→抱殘守缺、因循守舊

○鼎新革故:建立新制,革除舊弊。=革鼎新革舊鼎新。

○除舊布新:去除舊的,建立新的。=除舊更新。

○除舊更新:去除舊的,換成新的。=除舊布新、革鼎新。

○日新又新:每天不斷的追求進步、再進步。←→抱殘守缺、食古不化。

○日新月異:每天每月都有新的發展和進步。=百尺竿頭、扶搖直上、蒸蒸日上、一日千里

←→每況愈下、一成不變、依然如故。

○煥然一新:將舊有的整治一番,改成新的氣象。=面目一新、耳目一新←→依然故我、依然如故。

○面目一新:改變原樣,呈現新貌。=面目全非、改頭換面、渙然一新、耳目一新←→舊態依然、依然如故。

○吐故納新:本指道家養生之術,吐出濁氣,吸入清氣,以去疾病。用以比喻揚棄舊有的,吸取新的事物。=棄舊容新。

○改弦易轍:改換樂弦,更改車行道路。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易轍=改轍:改變行車軌道。比喻事有變更。=革故鼎新、改弦更張←→舊調重彈、習故守常。

○改弦更張:原指若琴瑟聲音不諧調,便得換掉舊弦,重裝新弦。後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更,變換。張,給樂器上弦。語本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改弦易、改弦易轍改弦易調、改張易調,改變方式←→舊調重彈。

○改弦易張:比喻從根本改革,重新開始。=改弦更張。

○改弦易調:比喻改變做法、方針。=改弦更張。

○改張易調:比喻改變方針、做法或態度。=改弦更張。

○改轅易轍:改變行車的方向與路徑。比喻改變方法或態度。

○解弦更張:本指調整樂器的琴弦,使彈出的音調準確無誤。後用以比喻重新變更法度或計畫。語本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解弦易轍。

○更弦易轍:更換樂器上的弦,改動車子所走的路線。比喻改變原先的行為或作法。=易轍更弦。

○百尺竿頭:百尺竿的頂端。比喻達到極高的境界,多用來勉勵人的成就雖達登峰造極的境地,仍須努力上進。=百丈竿頭、萬丈竿頭←→每況愈下。

○百丈竿頭:比喻道行修養達到極高境界。景德傳燈錄.十.湖南長沙景岑禪師:「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百尺竿頭、萬丈竿頭。

○萬丈竿頭:比喻道行修養達到極高的境界。景德傳燈錄.十.長沙景岑:「萬丈竿頭未得休,堂堂有路少人遊。」=百丈竿頭、百尺竿頭。

○竿頭一步:到了某階段的最高點,並不因此自足,反而更往前一步。比喻不斷求進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到了極高的境地,仍須繼續努力,求更大的進步。

○扶搖直上:自下急遽的盤旋而上。語本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後比喻仕途得志。=平步青雲、青雲直上←→每況愈下、一落千丈。

○平地青雲:比喻順利無阻,迅速晉升高位。平地,平坦的土地。青雲,青色的雲。指天空。比喻顯要的地位。語本唐.鄴.杏園即席上同年詩:「一旦公道開,青雲在平地。」=平步青雲、飛黃騰達、扶搖直上、青雲直上←→命途坎坷、江河日下、一蹶不振、偃蹇困窮。

○青雲直上:比喻順利的迅速升到高位。=直上青雲、扶搖直上←→困處泥塗。

○直上青雲:比喻一路上升到高位。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青雲直上。

○連登雲路:比喻做官一帆風順,平步青雲。雲路,顯達的宦途。

○蒸蒸日上:形容不斷進步發展。=方興未艾、欣欣向榮、如日方升←→每況愈下、江河日下。

○方興未艾:正在蓬勃發展。=未艾方興、方興日盛、蒸蒸日上←→每況愈下、日暮途窮。

○欣欣向榮:草木繁盛的樣子。比喻蓬勃發展、繁榮興盛。=朝氣蓬勃、蒸蒸日上。←→死氣沉沉、奄奄垂絕、奄奄一息。

○如日方升:臣子讚揚君主的頌辭。後多用以比喻事物有美好的發展前景。語本詩經.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蒸蒸日上。

○如日方中:好像太陽正當中午,熾熱光明。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地步。=如日方升、如日中天。

○旭日東升:清晨太陽剛從東方升起。常用以比喻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景象。=旭日初升、方興未艾、如日方中←→日薄西山﹑日暮途窮。

○日升月恆:太陽逐漸上昇,月亮漸漸圓滿。語本詩經.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比喻事物漸趨興盛圓滿(逐日興隆圓滿)。今多用為祝頌之詞。=日月升恆。

○一日千里:形容良馬跑得很快。後比喻進步神速或事業發展得很快。語本莊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214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