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1/14 21:01:48瀏覽10955|回應1|推薦9 | |
生年:1出生的那一年。2活著的年數。 本命年:舊俗把生年分十二屬,如生於子年屬鼠,生於丑年屬牛等,每十二年一循環,過十二年即可再相遇,稱為「本命年」。 卒年:1去世之年。相對於生年而言。2終年、全年、一整年。 嬰兒:人初生時。 ○襁褓之年:幼年。襁褓ㄑㄧㄤˇ ㄅㄠˇ,背負幼兒的布條和小被。 ○百晬:小兒出生滿一百天所舉行的宴會。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育子:「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晬』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ㄓㄢˇ於地,盛果木、飯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謂之『試晬』。此小兒之盛禮也。」 ○周晬:一歲。小兒周歲時所舉行的宴會。小孩出生後滿一周歲稱為「晬」ㄗㄨㄟˋ。 週歲:嬰兒出生滿一年。=周歲。 ○晬日:生子周歲稱為「晬日」。 ○度晬:閩南方言。即小孩出生滿一週歲之意。 ○抓週:舊俗於小孩滿週歲時,長輩將書本、算盤、筆墨等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由此來推測他未來的志向。亦稱為「試周」、「試晬」、「試兒」。 ○嫛婗:ㄧ ㄋㄧˊ,嬰兒、幼小時。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指代嬰兒。一說:十歲以下。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繈褓中,一至三歲的孩童(一說:兩至三歲)。需人提攜、懷抱的幼兒。《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另說:指國小或幼稚園的學童。 總丱:指童年。丱,ㄍㄨㄢˋ,小孩束髮成兩角的樣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梁朝皇孫以下,總丱之年,必先入學,觀其志尚。」 沖齡:幼年。多指天子而言。 小年:幼年。 童年:幼年時期。 齠齔:ㄊㄧㄠˊㄔㄣˋ,兒童乳齒脫落,更換新齒的年紀。兒童換牙的年齡,指幼年、童年。=齠年、髫齡、髫年。 齠年稚齒:孩童時期。 ○始齔之年:年幼的人。七、八歲。齔,ㄔㄣˋ,自乳齒脫換為成人的牙齒。說文解字:「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女孩七歲稱髫年,男孩八歲稱齠年或髫年。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這時叫「齔」。 觿年:指童年。語本詩經.衛風.芃蘭(植物名。蘿藦科蘿藦屬。多年生草本。蔓生,葉心形,對生,莖、葉含白色汁液,可食。果實大,種子生白絮,隨風飛散。又做「芄ㄨㄢˊ蘭」芃,ㄆㄥˊ,草木茂盛。):「芃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觿,ㄒㄧ,用獸骨製成的錐子。可解開繩結,亦可作為佩飾。 黃童:孩童。因幼童毛髮未黑,故稱為「黃童」。 ○白叟黃童:指老老少少。白叟,老人。黃童,小孩。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垂髫:七、八歲以下的幼童,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髫,ㄊㄧㄠˊ,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稱童子或童年為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垂髮、總髮。 ○總角:比喻童年。舊時未成年男女,編紮頭髮,形如兩角,稱為「總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七八歲。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就傅之年:意指八歲或十歲。 旬年:意指十歲。對人的壽命而言,每十年叫一旬。而「年」是年紀之意,故「旬年」意指十歲。 ○幼學:滿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截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弱年、弱歲:十歲以上至成年。 ○聚沙之年:兒童愛玩泥沙,故稱兒童時期為「聚沙之年」。唐.于志寧.大唐西域記敘:「奇開之歲,霞軒月舉;聚沙之年,蘭薰桂馥。」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古代婦女的首飾,以金製成,狀似簪,尾端分叉為二股,可用來固定髮型。女孩到了十二歲戴釵。 ○豆蔻年華/荳蔻之年:比喻年輕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之時。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專以形容十三、四歲的年輕美少女。=荳蔻。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