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4/26 10:14:29瀏覽1903|回應0|推薦18 | |||||||||
以『敢』為字根而衍生的字
歡迎引用資訊,但請註明來源!
※敢:ㄍㄢˇ[形]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 《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副]1.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 《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敢作敢當:ㄍㄢˇ ㄗㄨㄛˋ ㄍㄢˇ ㄉㄤ勇於承擔,不逃避責任。 《三俠五義》第七五回:「敢作敢當,才是英雄好漢。」 2.表示冒昧。如:「敢請」。 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 《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豈。 《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莫非、大概。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 《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橄:ㄍㄢˇ參見「橄欖」條。 ○橄欖:ㄍㄢˇ ㄌㄢˇ植物名。橄欖科橄欖屬,常綠喬木。灰褐色樹皮,片狀剝落,皮目顯明,嫩枝具有鏽褐色短毛。羽狀複葉互生,總狀花序著生於葉腋上部,雌雄雜株,橢圓形核果,初為黃綠色,後轉為黑黃色。果實可生食或鹽漬或蜜餞後食之。也稱為「南威」、「青果」、「忠果」、「諫果」。 ○油橄欖:ㄧㄡˊ ㄍㄢˇ ㄌㄢˇ洋橄欖的別名。參見「洋橄欖」條。 ○洋橄欖:ㄧㄤˊ ㄍㄢˇ ㄌㄢˇ植物名。木犀科齊墩果屬,常綠小喬木。高達六公尺,枝近於圓筒形,無刺,葉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表面暗綠色,背面密被有銀白色鱗片。花小,白色,有芳香。核果近於球形或橢圓形,熟時黑色有光澤,可榨油,稱為「橄欖油」。原產於歐洲南部地中海一帶。也稱為「齊墩果」、「油橄欖」。 ○橄欖枝:ㄍㄢˇ ㄌㄢˇ ㄓ橄欖的樹枝。西方聖經記載,大洪水後,鴿子將橄欖枝銜回諾亞的方舟,表示洪水已退,所以橄欖枝後來作為和平與希望的象徵。 ○橄欖油:ㄍㄢˇ ㄌㄢˇ ㄧㄡˊ壓榨橄欖果實所得的油脂。呈深黃、黃綠或褐色,主要成分為油脂及硬脂,用於工業與醫藥。 ○橄欖球:ㄍㄢˇ ㄌㄢˇ ㄑㄧㄡˊ形狀橢圓,二端稍尖,狀如橄欖的球。比賽時,每隊由十五人組成,以球觸對方陣地即可得分。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撖:ㄍㄢˇ姓。如明代有撖大經。
※澉:ㄍㄢˇ[名]1.參見「澉浦」條。 ○澉浦:ㄍㄢˇ ㄆㄨˇ鄉鎮名。在浙江省海鹽縣東南。南臨杭州灣,明朝時為對外貿易港。 2.姓。如明代有澉仁亮。 ○澹澉:ㄉㄢˋ ㄍㄢˇ洗滌。 漢.枚乘〈七發〉:「于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澹澉手足,頮濯髮齒。」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噉:ㄉㄢˋ「啖」的異體字。 【補充】※啖:ㄉㄢˋ[動]1.吃。如:「啖飯」、「啖粥」。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煽起炭火做煎餅自啖,連啖了百餘個。」 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八齣:「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2.給人食物吃。 《漢書.卷七二.王吉傳》:「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唐.顏師古.注:「啖,謂使食之。」 唐.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3.誘使別人聽從自己。 《新唐書.卷一四九.劉晏傳》:「其有口舌者,率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 [名]4.姓。如五胡十六國時前秦有啖鐵,唐代有啖助。
※瞰:ㄎㄢˋ[動]1.看、眺望。 《文選.揚雄.羽獵賦》:「東瞰目盡,西暢無崖。」 2.從高處往下看。如:「俯瞰」、「鳥瞰」。 《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馮崑崙以瞰霧,隱岷山以清江。」 ○俯瞰:ㄈㄨˇ ㄎㄢˋ由高處向下看。←→仰望。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試一俯瞰,神魂飛蕩,毛髮森豎。 ○鳥瞰:ㄋㄧㄠˇ ㄎㄢˋ①從高處俯視低處。如:「從飛機上鳥瞰臺北市,縱橫交錯的街道,林立的建築物,就像模型般小巧可愛。」 ②對事實情況作概略的觀察。如:「中東局勢之鳥瞰。」 ○瞰視:ㄎㄢˋ ㄕˋ俯視。如:「從山頂瞰視遠方,只見雲山層疊,氣象萬千。」 3.窺視。如:「鬼瞰其室。」 ○鬼瞰其室:ㄍㄨㄟˇ ㄎㄢˋ ㄑㄧˊ ㄕˋ比喻人謙受益,滿招損。 《文選.揚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拏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高危,自守者身全。」 ○瞰亡:ㄎㄢˋ ㄨㄤˊ趁主人不在家時登門拜訪。語本《孟子.滕文公下》:「陽貨瞰孔子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闞:(一)ㄎㄢˋ(又音)ㄎㄢˇ (二) ㄏㄢˇ (一)ㄎㄢˋ(又音)ㄎㄢˇ [動]1.視、看。也作「瞰」。《說文解字.門部》:「闞,望也。」 《文選.嵇康.琴賦》:「邪睨崑崙,俯闞海湄。」 唐.韓愈〈寄盧仝〉詩:「每騎屋山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 2.臨近、靠近。《玉篇.門部》:「闞,臨也。」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又遣兵東援劉錡,西援郭浩,自以其軍長驅以闞中原。」 明.劉基《郁離子.麋虎》:「虎逐麋,麋奔而闞于崖,躍焉。」 [名]3.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闞止,唐代有闞稜。 (二)ㄏㄢˇ[名]4.老虎的吼叫聲。《廣韻.上聲.豏韻》:「闞,虎聲。」 《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 [副]5.張大嘴巴的樣子。 《莊子.天道》:「而口闞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
※譀:(一)ㄏㄢˋ (二)ㄒㄧㄢˋ (一)ㄏㄢˋ1.說大話。《說文解字.言部》:「譀,誕也。」 2.調戲,嘲弄。《廣雅.釋詁》:「譀,調也。」清.王念孫.疏證:「譀者,相欺調也。」 3.叫噉,怒吼。《玉篇.言部》:「譀,誕也,叫怒。」 (二)ㄒㄧㄢˋ4.「譀䜕ㄏㄞˋ」:爭怒。《集韻.去聲.怪韻》:「䜕,譀䜕,爭怒。」 【補充】※䜕: (一)ㄇㄞˋ (二)ㄏㄞˋ (三)ㄒㄧㄝˋ (一)ㄇㄞˋ譀;誇大。見《說文解字.言部》。 (二)ㄏㄞˋ怒貌。見《玉篇.言部》。[譀䜕]:爭罵怒貌。 (三)ㄒㄧㄝˋ「噧」之異體。高氣多言。見《說文解字.口部》。(又音)ㄊㄚˋ。 參看:以『萬』為字根而衍生的字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憨:ㄏㄢ[副]1.愚笨、痴傻。如:「憨笑」、「憨痴」。 ○憨笑:ㄏㄢ ㄒㄧㄠˋ傻笑、痴笑。 《紅樓夢》第一回:「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 [形]2.天真、樸實。如:「憨直」、「憨厚」、「憨態」、「憨狀可掬」。 ○憨直:ㄏㄢ ㄓˊ憨厚正直。如:「他的個性憨直老實,不會捉弄人。」 ○憨厚:ㄏㄢ ㄏㄡˋ正直厚道。=老實、忠厚、敦厚←→狡詐。 如:「他為人憨厚老實。」 ○憨態:ㄏㄢ ㄊㄞˋ嬌痴的態度。如:「憨態可掬」。 ○憨狀可掬:ㄏㄢ ㄓㄨㄤˋ ㄎㄜˇ ㄐㄩˊ形容憨直天真的情態溢於言表,十分逗趣。 《聊齋志異.卷一.種梨》:「鄉人憒憒,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