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32品解說分品法義(一)
[經文] 第一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解說] 著述者 張澎居士
[表義] ──金剛經32品表義
[主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一合相論
[心續]
1.寄居掛單,身無分文。
|
3.因緣成熟,集大成者。
|
2.乞食廻向,修慚愧行。
|
4.佛開法堂,有緣者來。
|
[非相解]
[如意解]
聖賢五食如是展
|
1.念食,清淨時時念眾生,不為食而食。
2.法喜食,成果分享眾同修。
3.禪悅食,三昧總持,遊戲十方剎土。
4.願食,三世諸佛建立剎土,歡迎共修者來。
5.解脫食,三世諸佛加持故,無餘涅槃留下三身,供眾生修。
身──自性開發,入法性法身。
口──三藏12部,報身留三界。
意──無量分身現。
|
[直心解]
[密義]
1.寂滅輕安二柱(炷)香。
2.希有殊勝繞法界。
3.如同入滅諸佛般。
4.此名如來禪。
|
[淨念解]
1.佛陀所到處,即淨土道場。是移動城堡,是應無所住的,
是隨緣真義,是就近照顧有緣。
眾生是常隨眾,伴隨是護法者,不定時出現。
|
2.食畢念隨成,問法此正候。食、念、法三者不二相用,
無障礙空間任運。
3.借住貴寶地,即是眾生恩珍貴處,不可輕慢眾生也。
4.打坐非坐,食即非食,念即非念。
|
5.三心三世不可得故。 6.幕境底蘊全由佛陀導演。
|
[正解] ──金剛經起首12式、四相、如是我聞、聖賢五食、清淨行、打破砂鍋問到底、二十五圓通、施受、福德、功德、《乞食29法》。
金剛經起首12式
|
1.如、隨眾生一切如,巧用七真如。
|
2.是、佛所言真實諦,不虛誑。
|
3.我、我即非我,空,成就我飛我。
因空故可造無限戲(境)。
空即清淨成就十分,無障礙空間。
|
4.聞、阿難多聞,能傳藏。
觀音聞思修,得十四無畏功德。
普賢心海悉遙聞。
三世諸佛開眾生聞所未聞法。
地藏開心地密法。
|
文殊析煩惱解脫法。
眾生道聽途說。
外道先佛祖師訓。
二乘小器,不聞大法。
魔道18法御(欲)用。
|
5.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及一切無二相。
一、一切,自性空。
一一皆佛分身,一一皆在眼前。
一一見眾生八自皈依剎境。
一一能解眾苦惱,自見一一坐蓮上,清淨自性身。
一、二、三……無限不亂且自清淨。
|
6.時、三世三心,無少法、少相可得。
時空、宇宙、法界皆框架,預設立場即障礙。
|
7.佛、十方法界處,皆能聞其說法。
|
8.在、在再不在,不再喻相生相滅。
在再千萬億劫,指乘願度眾。
在一切無明處、一切用心處、一切修行處、
一切解脫處、一切煩惱處,……。
|
9.舍衛國……因緣成熟處、發心成就處。
10.隨眾,歷劫風雨故人歸。
|
11.正午食戒,全憑己報,無五毒心淨食。
衣食父母是眾生,佛是領眾。
當禮敬一切眾生、一切領眾。
當以五方佛功福德加持眾生作廻向。
|
入舍衛城……同9. 解鈴還是繫鈴人。
還至本處……同9. 物須還原,人須清心,法須開示,
道須精進,果須秘訣,食須消化。不彼此分別、非一非二,一心入處即是,即不空食之理。
|
12.飯食訖,下午茶開始。
說了一部三世諸佛三乘的基本法食。
金剛般若,三世諸佛及諸菩薩,救度眾生法器。
菩薩任運不二法,能解一切相對理事,
達到五陰皆空、心無罣礙……種種效果。
三世諸佛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解一切苦厄,能傳三藏十二部……建剎土,提供清淨補習班。
|
第13品
|
經名出處。
|
第14品
|
得聞此經,能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成就功德。
|
第15品
|
為何人說?何人誤用?
|
第16品
|
罪滅之理。
|
第17品
|
二乘及眾生發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第18品
|
三心不可得。
|
第20品
|
如何見如來?
|
第23品
|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 | |
我相,我是無形無限,無名清淨,
七大的成就,造就了十方剎土。
若相是我,則他相是誰?定法?
若相是他,則相是我在那?不定法。
沒有你我他問題。
應離定法及不定法、一切二邊論。
應離化、非化,是我、非我相,及非相,不可思議,言語道斷故。
人相,離法相、非法相,迷悟、是非、一切相對,無少法少相可得,清淨無一物。
心淨神通力,造就萬法(相)。
眾生相,佛俱生無行作意生身,遠離無力感,或不可能的圓滿,誤解理圓事缺,因果不昧才是。
剎土有九品,或他分類進修。怨親平等,和光同流,不憎不愛。平等轉法,不為親伴,不為仇縛。
壽者相,超分段及變易二生死,已達不生不滅功力。
諸剎雖滅,但諸佛可以此功力,乘願再來。
|
我相,發心捨我其誰(我)?
人相,無有對立業。得念、失念,無非解脫,般若中觀為工具(淨)。
眾生相,無盡分身,解決我人二相事(樂)。
壽者相,永留身口意三法,成三期教法,
但有成住壞空四期(常)。
|
如佛言三藏12部傳法界,
是非對立,未證不二法故。
我無我,身心塵因空空故。
聞悉遙聞,由心海功力故。
|
如眾生十二類,
是其眷屬行。
我成佛願度,
聞名十方知。
|
如佛菩薩、成就者,
是其經過,即法本。
我當精進,不負恩。
聞聞自性,不聞即無師智。
|
如是我聞唯佛言,
其他皆非當自察。
隨類各解有差異,
若要增智當選對。
|
如是我聞,十方佛皆在傳法,法法未曾斷過。
只因沒那本事,故聽不到佛法,看不到佛。
|
聖賢五食當自策,法法平等也不住。
1.慈、念食攝眾。 2.悲、禪食,總持。
3.喜、法喜食,得三安。 4.捨、解脫食,不住三界。
5.願、願食,成佛普供眾。
念念、時時、食食轉,不空及時修。
|
清淨行:
1.不為五毒、五欲誘。 2.不為長壽健康。
3.不為味鮮。 4.不為食譜。
5.不為生子延孫。
6.自有法子法眷來修、會供。
7.八自皈依,即滿漢全席。
8.清淨道場供,因福有餘,諸上善人聚故。
|
持鉢入城,納善法生,所至處即淨土生,以食開淨故。
次第乞食,全仗福報還。
城中多因緣,眾生如春生。
佛法好下種,來日花開見佛因。
收鉢、洗足各自了,不用廚雜業多生。
收支平衡名清淨,廚餘只因貪心故。
|
敷坐(座)而坐,蓮自生,以定化食剎土淨。
以智起法,有後韻;應眾問法,煩惱解;
攝眾修故,名太平。
|
打破砂鍋
|
問到底
|
不為食而食。
有鉢十方遊,
有鍋無明生,
湯頭鍋底料,
地獄等你來!
|
1萬個為什麼?名相問。
分別心、迷惑。
假名好學。
其實無知。
捨本逐末故。
|
當學地藏主修大記明咒總持章句,能令一切白法增長,一切大地萬物滋長,增長一切受用資具。
如三世諸佛甘露聖教,熾然永住。
(見:地藏十輪經) 《具足水火吉祥光明大記明咒總持章句》
無佛有佛世界皆能益眾,食時覓食材,千古(苦)萬億故。
死時火化化,未曾留粒米。五毒業識隨,春風吹又生。
|
藥王藥上,名神農大帝。(參看:楞嚴經)
能悟味性,不二法,無二相。
菩提本如來藏,名妙如真性,清淨自有,不假他味他得。
非身如草木故,是身莊嚴相故。
非心如行雲故,是心菩提道生故。
非塵能執故,是塵法位(胃)能得果。
非是非非,不即不離,色即是空,空不異色。
藥性圓通,不如菩提清淨。
分別味性,是因根塵識和合故。
藥性互消,五行生剋,始終無法不病。
(另參看:《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
憍梵鉢提(還味旋知)。(參看:楞嚴經)
口業輕弄沙門,世世患牛呞病。
業味陋習生禍,當以涅槃味治。
故以戒味先修,知味非體、非物。
故能內脫身心,外遺三界牢房,
如鳥出籠故,勿為味迷欲困。
|
富樓那辯才無礙,說法無所畏,能滿足眾胃故。
佛前師子吼,降伏諸魔怨。
怨由欲食故,禍從口出故。(參看:楞嚴經)
|
二十五圓通,或無量成就者,皆是以法位(味)(胃)得道的。(參看:楞嚴經)
6根
|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
6塵
|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
6識
|
五根 6意 7末那 8阿賴耶
|
5大
|
地 水 火 風 空
|
識性
|
識 攀緣
|
念行
|
母子 相應
|
25法
|
心情好壞,決定食量多少;妄想增減,決定食材花樣。
法隨機,決定說何法;法之增減,看對方需要。
|
世間食秀場次(吃喝玩樂):
元月 過年、元宵。
二月 情人節。……
|
盡是世間風花雪月、縱情天地。……
如今寺廟也盡(競)相模仿造業。
|
釋迦49年說法,大小法場秀法,
各各來眾悟道,才是味道十足。
|
過去二德庫存多少?
堂上主人量入為出,
觀未來廻向有多少?
|
三心四相,無少法、少相可得,
心相法相皆是妙法相。
|
[施受諸義]
施是廻向,施德大於天,如三世諸佛。
受是乞求,受恩大於地,無所不生長。
|
施益眾生得,
受福僅己得。
|
己所不欲,清淨大法也。 施如法師。
勿施於人,大根器者受。 受如得法。
|
己所不欲,強人所難。 施比受有福。
勿施於人,增禍連連。 受比施有禍。
|
受比施有福,受得三藏12部,施者用錢買法。
施者無所得,禍者貪所得。
|
施受二者,看福德功德性,決定多少質量,是福是禍,
量身訂作,非外來得(的)。
|
施者非多餘,多餘是垃圾。
受者非增加,增加是增欲。
|
施施出西施,美相勿亂用。
受受出東施,模仿四不像。
|
施不說人過,不清淨故有垢。
受不嫌物賤,賤自己故沒價。
|
施者悲心,有法清淨心。
受者慈心,無憎慧根長。
|
施度發意,成就清淨覺性。
受度持地,成就五明十度。
|
施有出入解脫道妙法,
受者能精進修行成就。
|
施業成星球,大地綠森林。
受器造沙漠,生溫室效應。
|
施非買賣得利潤差異,
受者有鑑賞能力得福。
|
| | |
福德的再增生,
福德性的淨化名養生。
|
功德的無限神通,
功德性的常樂我淨,
18不共法名永生。
|
三世諸佛由養生及永生建立剎土境。
任運不二法,名平等轉法輪。
|
百年同修共枕眠,齊做春秋夢。
福功二德均分不平,常生是非。
世苦不離八苦,世甘常輸八苦。
|
萬劫修行才隨行,常在世間度眾。
同甘能得佛菩薩甘露法雨。
共苦精進修行,分擔眾苦。
|
衣食父母是眾生互助,
營養敵不過業力。
衣食即福德,
衣食應廻向眾生。
|
法食父母是諸佛菩薩,法食精進修行才成就。
法食即功德,法食是諸佛菩薩廻向眾生的。
|
懺境(鏡)(近)有垢,悔中勤拭,精進修行。
明鏡非鏡(境)亦非台(抬),境即影即塵是舞台戲,是皮影戲,眾生能用素材。
|
前人(自然)種樹成業林,後人乘涼蓋房散步行。
前人種樹成傘蓋, 後人乘涼聊是非。
前人種樹有心, 後人乘涼無心。
|
相離,相本如,無離事。相自有一段距離,不可能合而為一,若有是物化、神通。
|
離相,離即不離,不二故,主被(動)相,無二相。不要讓它成為事實。相如影隨形,影能生多子。
|
我即非我,離我相,勿自黏;相本離,即非相,它沒錯。
|
無明離本明,另作相。行依無明,故行夜道。
識別作用,自認錯是真。
|
生因識有,無智亦無得。
滅從色除,無煩惱業故。
|
戒全如滿月,定禪能知微,
慧觀大佛行。
|
五根成莊嚴相。
六意成妙觀察智。心海悉遙聞,非意識形態。
七末那識,平等智轉法行。
八阿賴耶識,三業清淨,大圓鏡智。
|
人生本已是沙漠(綠洲),過去。
現在建(毀)森林,或造沙漠。
未來果收成是什麼?
|
根(跟)中(蹤)(終)有相有我。
塵(曾)中有相有我。
識(視)(事)中有相有我。
|
三相(三世、三心、三身、你我他……)交流名煩惱,紛紛留(流)。
三相不交流,名清淨流。
黃河、長江不相同,交流成分身,名幻(換)用。分神是分心。
佛成,自任運。根(法)、塵(報)、識(化)三身。
|
塵中有我,我在台中生。沒有我,我沒去美加。
塵中有我,處處能修行。沒有我,如如不動行。
根中有我相,我是長這個樣。沒有我,身僅是工具。
32相見如來,魔王、神通者是。
|
識中有我,六大神通任運,或生共識、不共識。沒有對及不對的事。 所謂五無間地獄,即名五毒相續於日常生活中。
反五無間者,於日常生活,活用五方佛法。
|
| | | |
《乞食29法》 乞、無依。食、無食。
乞、本。
食、副。
|
乞、家,
食、福。
|
乞、法,
食、緣。
|
乞、悲。
食、慈。
|
乞、出入自由,
食、不屬他故。
|
乞、能施法,
食、得還報。
|
乞、解脫法,
食、常隨眾。
|
乞、心動念,
食、五欲行。
|
乞、能離相,
食、能離心。
|
乞、殊勝法,
食、無餘業。
|
乞、修十度,
食、資量丰。
|
乞、心智長,
食、身輕安。
|
乞、延劫劫,
食、未留粒。
|
| | | | | | | |
乞、無常到來。
食、五味雜陳。
|
乞、住持三寶,
食、饒益有情。
|
乞、因緣成熟時。
食、五欲、五佛行。
|
乞、次第徐行,
食、不分貧富。
|
乞、長伴三寶,
食、託佛眾福。
|
乞、諸佛歡喜食,
食、一切智良緣。
|
乞、諸慢自消。
食、眾所恭敬。
|
乞、廟大落有為。
食、住行如凡夫。
|
乞、得無見頂相。
食、得世間供養。
|
乞、先說妙法,
食、令起善心。
|
乞、不得為求食,
食、而生希望心。
|
乞、佛灌頂常住,
食、共眾精進行。
|
乞、戒品圓滿。
食、福功圓滿。
|
乞、令不施生悲。
食、令捨能生福。
|
乞、不住無為法。
食、不盡有為法。
|
[齊解]
1.千劫諸佛因緣成,已經三大阿僧祇劫。
萬年佛子能學法,常隨眾齊聚。
三期教法能值班,能通達佛儀軌。
當是不愧報佛恩,迴向教導眾生。
|
2.世俗食衣住行欲樂,出世聖賢五食、三衣,應無所住。
無依行,成就十度,常樂我淨行。
|
3.佛子相伴,佛化家庭,說經,修。
外人來,仍是遊子,聽經,聞。
菩薩漸修,領眾供佛,論法,思。
|
4.食食安按,時食按安,演聖賢五食佛法。
慈、念食,十方剎土不同食材。
悲、禪悅食,大悲輕安,清淨覺性。
喜、法喜食,寂靜輕安,不二法成。
捨、解脫食,諸無量解脫法。
願、願食,建立十方剎土,當發諸願。
|
5.佛領眾所到之處即淨土,故分二淨土。
6.鉢鉢化化,剎土展。食食無間,轉成法。
7.洗足收心,不垢不淨。收衣缽,物歸原處,不增不減。
8.如是我聞。修行者個個如阿難。從佛所聞,總持不忘,
印心始。
|
9.一時即名集一切時因緣成熟故。非自然非不自然,非因緣
非宿命,非偶然非幸運……
Ⓐ久劫修成那一刻來到。Ⓑ眾生佛無一時無一剎那,本來清淨。
Ⓒ一切法界剎土處,能聞。
Ⓓ一時無三心可得,三相可得,三法可得。
|
10.佛在,經在、法在、僧在,好修行。
佛不在,能伴經,自性清淨修。
Ⓐ要以他方佛為儀軌。 Ⓑ要以宿世總持為儀軌。
Ⓒ要以地藏為儀軌。 Ⓓ要以八大菩薩為儀軌。
|
11.常隨眾:
Ⓐ宿世千萬劫佛緣者。 Ⓑ十方諸護法。
Ⓒ往昔散在四方,今作總結集。
Ⓓ同門師兄弟。 Ⓔ如今初發心者。
|
12.佛領眾乞食:
Ⓐ向眾生乞食,眾生是衣食父母。
Ⓑ乞法是修行者事,佛菩薩是法食父母。
Ⓒ眾生佛,衣食、法食無二無別。
|
13.敷座而坐,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世間一切障礙(污泥),即究竟覺(蓮花化生清淨覺性)。
二者無二無別。
色不異空。非障礙空間。 空不異色。成就亦無得。
色即是空。眾生本具佛性。 空即是色。諸佛能隨眾生變色。
|
14.洗足洗身,外相自律。 洗心洗意,自莊嚴法。
洗根洗識,莊嚴口,能出妙法開金口,能調六根。
|
[法意] ──解析
如是我聞,依佛說,隨類各解,果報自異。
眾生修供養,三乘依佛修,佛相名報恩。
聖賢當以五食為本。
──念食、法喜食、禪悅食、願食、解脫食。
|
如欲預先閱讀詳細內容,請參看:大藏經法要之一──《金剛經》序列所有著作: 目錄索引
http://classic-blog.udn.com/ku0315ku/10921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