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柏林03
2007/01/10 23:17:57瀏覽1511|回應0|推薦11

【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

布蘭登堡門正前方望去,即是筆直寬敞、因植滿菩提樹而得名的「菩提樹下大道」,是柏林著名的漫遊之路。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菩提樹下大街的德文名稱Unter den Linden,意為「椴樹下」,但其中的Linde卻被譯成「菩提樹」,很可能是由日語轉譯的,因爲椴樹在日語中也被稱作菩提樹德國首都柏林,是歐洲最著名的大街之一。它東起布蘭登堡門 (Brandenburger Tor) 東面的巴黎廣場 (Pariser Platz),向東延伸1.5千米經過宮殿大橋 (Schlossbrücke) 博物館島 (Museuminsel) 直到高聳的柏林電視塔(Fernsehturm)。菩提樹下大街是柏林市中心的交通樞紐,並且將不計其數的重要景觀和名勝連接在了一起。

長達1.6公里的「菩提樹大道」算是歐洲著名的林蔭大道之一,它是由腓特烈二世主持修建的,街道寬60公尺,兩旁綠樹成蔭。兩側分立著多棟富麗堂皇的古典形式宮殿建築與現代化的旅館、商店。菩提樹大道西端是布蘭登堡門,東端是樂園廣場,廣場南邊從前是普魯士王宮,二次大戰中已化為廢墟,現已闢為馬克思恩格斯廣場。

柏林軍械庫(Zeughaus)是柏林菩提樹下大街最古老的建築,由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興建於1695年和1730年之間,現在是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後方馬克思恩格斯廣場附近矗立的高達365公尺電視塔,在200多公尺處有一球形旋轉餐廳,從這裡可俯瞰柏林全市的風光(此相片中建築物之後球狀尖塔即為電視塔)。

柏林軍械庫是棟粉紅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算是少見的色調。

年代風格相去甚遠的白色雕像與古老紅色教堂相映成趣。

懸掛瑞士國旗的建築,應該是大使館吧。

菩提樹下大道林立的建築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建築,如:洪堡大學、還有國立歌劇院、德意志國立圖書館和武器暨戰史博物館……等,令人目不暇給。

新崗哨,現又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位於德國柏林市菩提樹下大街北側。由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所建造,始建於1816年,為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1818年完工,最早曾作為普魯士王儲所屬部隊的崗哨,自1931年開始作為紀念館使用。正門上樸實簡潔的山牆浮雕與的多力斯列柱,就讓人由然興起肅穆之心。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內偌大空間當中擺設這一座雕像,散發出強烈的悲痛氣息,讓人深深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洪堡大學正面。

維基百科資料: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學,於1809年由普魯士教育改革者及語言學家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及弟弟亞歷山大·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創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所在地是原先的海因里希王子宮(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 許多知名學者、政治家都在這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柏林洪堡大學也產生過29諾貝爾獎得主。

隔著菩提樹大道拍向洪堡大學正門,這邊的廣場有座「Germany Land of Ideas 」材質雕塑品,一本一本堆疊的是書名都是德國有名的學者、思想家、哲學家。

大學之門、哲人當前,學子、後人仰之彌高--這件作品之意含我覺得實在太讚了!

逆光中,在有哲學書雕塑廣場這邊是洪堡大學法學部之建築。

洪堡大學的首棟建築還是海因里希王子宮 (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所改建的,從王權表徵轉化到教育殿堂,個人覺得相當具有象徵意義

在有哲學書的雕塑廣場這邊的聖黑德維希主教座堂。

教堂內部,拾階而下可至聖壇,滿特殊的空間配置(更多教堂內部的相片在柏林相簿中)。


菩提樹大道最後可見青銅圓頂、巍峨聳立的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其後卻凸出電視塔,實在突兀的很。

柏林大教堂一旁有老博物館,廣闊的門面一整排艾奧尼式列柱開展而立,雖烏黑老舊,卻仍有雄渾莊嚴的氣勢。

老博物館前又有座「Germany Land of Ideas 」材質的作品,大家對這公式當然耳熟能詳。在古老久遠的建築置放代表科學新精神的指標公式,新與舊,既是對比又是傳承,寓意實在妙啊!

而孩童把它當成遊戲器材攀爬玩耍,也很有趣:在孩子的童心下,科學也不是那麼冷漠難以親近的嘛!



草坪上,看到這個身手矯健的孩子秀著連續倒立行走的絕技。

應我大力捧場的要求下,他又多次倒立行走讓我拍攝,當然要給他熱烈的掌聲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6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