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倫亨宮覽建築
2012/03/11 22:30:14瀏覽2390|回應0|推薦36

【富麗宮殿將相居】

布倫亨宮(Blenheim Palace)位於英格蘭牛津郡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其命名源自於英法之間18世紀的一場戰役。當時的第一代馬堡公爵約翰.邱吉爾(John Churchill)1704年的布倫亨戰役中成功的擊敗法國,在位的英國安妮女王(Queen Anne)為了感謝馬堡公爵的貢獻,決定捐獻大筆資金來讓馬堡公爵興建宅邸。

由倫敦帕丁頓車站(Paddington Station )搭車約一小時抵達牛津火車站(Oxford Station)後,出了車站正門口前找到R5線的S3巴士即可往伍德斯托克(Woodstock),當時巴士票單程£1.8,可上車買票

布倫亨宮第一道入口。巴士行駛約半小時的車程後,在司機杯杯的通知下於布倫亨宮前下車。

參觀布倫亨宮有分宮殿與花園、或光逛花園的票價,目前參觀二者的成人票價為 £20.00,是英國古蹟中最「高貴」的票價,持大英古蹟券則免再付費(比較圖中當年 £18.00,發現英國的古蹟票價年年在漲!)

綿延筆直的車道,二旁是一望無際的草坪,氣勢相當浩大。

繼續走在大道上。

第二道大門,也是由此正式進入宮殿範圍之內(大英古蹟券在此門兌換入宮券)。光從第一道大門走到此就要花上十來分鐘,果然是超級貴族世家!

古典的鑄鐵門上有金燦燦的邱吉爾家徽。

布倫亨宮又稱邱吉爾莊園,建於西元17051722間,為英國國土唯一不是由皇室居住,卻仍然以palace稱呼的宮殿。當時的公爵夫人堅持由英國建築師與劇作家約翰凡布魯爵士(Sir John Vanbrugh)來主導建築工程,但因途中生變加上資金不足,所以由另一位建築師所完成,因此建築既有雕樑畫棟的奢華的英式巴洛克(Baroque)風格又融合典雅的形式,成為十八世紀王儲寓所的最佳範例,198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宮殿東側翼 (East Wing)

宮殿西側翼 (West Wing)

這個家族的第一代馬堡公爵約翰邱吉爾是一位軍事天才,所以可看到宮殿前的巨大雕像以威武剛猛的武士主題呈現。

建築的外觀每個部分,無一不展露巴洛克建築既富麗堂皇又典雅恢弘的氣派風格。

布倫亨宮的宮殿入口。

正門山牆上也是刻有邱吉爾家徽。

挑高的正門天棚繪飾著相當罕見的眼睛圖案,顯得極其戲劇化,還頗具現代感!

大廳盡是精美貴氣的家具與擺飾,彰顯邱吉爾家族尊貴非凡的地位。

挑高的天花板上精美的壁畫描述著布倫亨戰役的情景。

宮殿內收藏許多書籍排在長廊整個牆面,當真是坐擁書城。

起居室與當時的服裝。

巨大的管風琴氣勢澎湃。

以不一樣的色調裝潢的房間,都一樣的雅致與華美(很多格文都說布倫亨宮內部禁止攝影,不過CJ並未有印象見到告示,拍的時候也沒人制止,算不知者無罪,還是得提醒:好孩子不要誤觸地雷!)

邱吉爾家族的陵寢禮拜堂 (the Family Chapel)。

禮拜堂中以巴洛克雕刻構築的主祭壇。

關於布倫亨宮最著名的人物就是1874年在此誕生的英國名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邱吉爾在布倫亨宮渡過他的童年,並且在這裡結婚。他一生熱愛布倫亨宮,日後曾多次重新造訪,並且於死後葬於附近的教堂。

塔,完工於1709年,進入的右方內部有個永久性的邱吉爾家族布倫亨宮發展史的展覽。

從布倫亨宮最初的歷史展示到溫斯頓˙邱吉爾這位英國名相的一生,包含他生平的介紹,還有他的手稿、信件、繪畫以及照片等展出

溫斯頓˙邱吉爾被選為英國「第一偉人」,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曾兩度擔任英國首相,兩度轉投政黨,及獲頒諾貝爾文學獎。邱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

溫斯頓˙邱吉爾曾於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國首相,任期內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美國、對抗德國,取得勝利。圖為盟軍的諾曼第登陸行動配置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帳棚、砲彈與用具。

溫斯頓˙邱吉爾在他的自傳中不無自豪的笑言,他這一生有兩個正確決定,一是在這兒出生,一是在這兒舉行婚禮;邱吉爾曾說:「我們塑造了建築,建築又塑造了我們(We shape our buildings;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布倫亨宮的富麗堂皇和邱吉爾家族的功勳彪炳交相輝映,即印證了此言! 

布倫亨宮名聞遐邇的花園~續見:http://blog.udn.com/kocj/6220309

布倫亨宮官網:http://www.blenheimpalace.com/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62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