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加侖城區漫遊與登覽
2024/07/06 23:51:02瀏覽575|回應0|推薦23

聖加侖(St.Gallen),是瑞士的第七大城,始建於7世紀,從建立到現在都是瑞士東部文化、教育與經濟的中心;這座古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舊城區的街道保留了聖加侖中世紀風情,現在的面貌很大程度歸功於18世紀的建築運動,城區裡亦不乏創建現代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舊城區源起於中世紀街道,禁止汽車駛入,可以安步當車欣賞兩側建於12至18世紀的民宅。

聖加侖以其爲數衆多的凸窗(Erker)而聞名,光是老城區就有上百處,自中世紀以來,被用來擴大居住空間並為上層樓面提供更好的照明。

這些凸窗(Erker)通常經過精心設計和裝飾,因為也代表着屋主的身份及財富。

聖加侖最古老的私人凸窗可以追溯到 17 世紀初,因聖加侖帆布貿易鼎盛使得這座城市及其商人變得非常富有,商人在他們的房屋上建造了宏偉的凸窗;第二個全盛時期以及隨之而來的凸窗建築始於 1900 年左右,隨著棉花工業的興起,之後聖加侖刺繡工藝的繁榮,使這座城市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許多凸窗和房屋外牆都可以追溯到這個因刺繡而鼎盛的時期(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天鵝凸窗,於1690年以橡木製成,上層欄桿上雕刻著希臘神話中的場景:主題為女神阿瑞圖莎(Arethusa)和海神之子阿爾菲斯(Alpheus)的故事、海克力斯擊敗海龍斯庫拉及駕駛海戰車的波賽頓等。

底部中間是一隻張開翅膀的天鵝,嘴裡叼著兩條蛇,尾巴上互相咬著;左右是長著大鬍子的海衛一。

地球凸窗,因下部的地球儀而得名,建於1690年,描繪了希臘神話大力神海克力斯(Heracles)的12項任務中的3項。

凸窗底部由3個人物支撐,中間是海克力斯,兩側是戴頭巾的土耳其奴隸。

聖加侖熊(Zum Bären)凸窗,建於1708年的石製窗。

當中兩隻熊拿著金色的王冠以及旁邊刻有異國情調的水果。

最著名的為這座名為「駱駝灣(Kamelerker)」的兩層木製凸窗,下層建於 1673 年、上層建於 1720 年,為第一期的最後一座凸窗;於 1919 年被拆除並存放,直到 1986 年才被重新安裝在現在的位置,但中間有駱駝的部分已存放在民族學博物館。

相鄰爾座色彩鮮明亮麗的木製凸窗,都刻繪著多種異國情調的水果和獸臉。

艾普利廣場噴泉(Aepliplatz Brunnen),廣場命名是為了紀念出生於附近的政治家阿諾德·奧托·埃普利(Arnold Otto Aepli) 。

聖加侖的市集廣場(Marktplatz)上的瓦迪安紀念碑(Vadian Denkmal),由瑞士雕塑家理查德·基斯林 (Richard Kissling)設計,豎立於1904 年,這座雕像是聖加侖唯一一座比真人更大的雕像。

約阿希姆·馮·瓦特(Joachim von Watt),一位16世紀的人文主義者、醫生和學者,也是聖加侖市長和改革家。

舊城區中心的巴倫廣場 (Bärenplatz),因熊 (Bären)石雕而得名,多條主街道在此交會。

聖加侖城市的象徵是一隻熊,因創建人加盧斯在尋找定居處時絆了一跤,被困在灌木叢裡,被一隻熊把他救了出來,加盧斯給了他麵包以謝意。僧侶認為這是上帝的徵兆,並在此地建立了一座隱居所,後來在隱居旁邊又修建了一座本篤會修道院。

Schlössli 城堡,原由佐利科弗(Zollikofer)家族於 1586~1590 年間建造,是聖加侖老城區最富麗堂皇的私人住宅,現為高級旅館。

布羅德噴泉(Broderbrunnen),藝術家奧古斯特·博施(August Bösch)於1896 年創作,以美人魚、孩童和水生動物等巴洛克風格雕像為表現題材,目前是聖加侖最大的噴泉。現今所見的雕像都是複製品,真跡保存於聖加侖文化博物館。

聖加侖城區與修道院區(左側)之間的分隔牆,為殘存的中世紀城牆遺跡。

卡爾門(Karlstor),或稱阿布斯托門(Abtstor),為聖加侖僅存的中世紀城牆城門,建於1569年和1570年;上方的房間可能自 17 世紀起就被用作監獄。

門上的浮雕由石匠巴爾圖斯·馮·塞爾曼斯韋勒 (Baltus von Seilmannsweiler)創作的浮雕,上半部描繪了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瑪利亞和約翰在他身邊。在中間部分,有聖加侖修道院第一位住持和創始人奧特瑪的徽章。右側有這位聖人的代表以及他的屬性:酒桶。在左邊有加魯斯和熊。在浮雕的底部,兩隻躺著的獅子和交織在一起的帶子裝飾著浮雕的控制台。在一個身材矮小的男人弓著背坐著,穿著哈倫褲、一把鐵鎚、鑿子和一件徽章,可能是藝術家的自畫像(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聖加侖圓塔(St Gallen Runder Turm),初建於1515年,19世紀曾作為監獄使用。

穆勒格巴恩(Mühleggbahn)山谷站

穆勒格巴恩(Mühleggbahn),是聖加侖的纜車軌道,自 1893 年以來,將舊城區南部與海拔676 公尺山丘上的聖喬治(St. Georgen)區和海拔747 公尺的Drei Weieren區連接起來,長度308 公尺。1893~-1949 年是使用壓載水的動力,自1950~1975年改為齒軌鐵路,而在1975年改建為絞盤纜索軌道,2004年進行了一次重大整修和現代化改造。

山谷站旁斯坦納赫溪(Steinach-Bach)流水淙淙,上方小瀑布左旁的鐵橋就是纜車軌道。

2018年以前所使用稱之為「傾斜電梯」的車廂(圖引維基百科),CJ當年去的時候所搭乘的就是這款。

自2018年起進行全面翻修,包括更換鐵軌、配備無障礙入口的新車廂(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A.Savin),當前所使用的皆為此型。

自山谷站出發,左側就是斯坦納赫溪。駛過這段鐵橋之後,纜車大部分都是行駛在隧道內。

纜車的山上站(Mühleggbahn),車站與商店相連(圖引維基百科,photo by A.Savin)。

抵達弗羅伊登貝格(Freudenberg)山坡上,可眺望聖加侖全城景觀。

清楚的一覽聖勞倫斯教堂(St. Laurenzen Kirche)馬賽克瓷磚屋頂圖案。

聖加侖市還擁有著大片森林,因為從遠處眺望城區就像是被綠色層層圈圍著,故被稱為「綠環之城 (Die Stadt im Grünen Ring)」。

遠方有船帆點點的水域即為瑞士與德國邊界面向的波登湖(Bodensee)

波登湖也稱康士坦茲湖(英文:Lake Constance),面積有536平方公里,位於瑞士、奧地利和德國三國交界處,由三國共同管理。CJ最初與波登湖相遇是在德國康斯坦茲(Konstanz)搭渡輪到梅爾斯堡(Meersburg);也曾到過德國位於波登湖東岸的林道(Lindau)與奧地利波登湖畔的布雷根茲(Bregenz);此時在瑞士境內山丘上極目遠眺,算是與波登湖遠距的交會。

三池(Drei Weieren)是位於弗羅伊登貝格山坡上5個人工池塘,夏季用作公共室外游泳池,冬季偶爾用於​​滑冰。最初的池塘可能是現今的Bueben、Frauen 和 Eichweiher三個約於1610年左右建造的水池,用於在發生火災時提供救災用水,並為聖加侖城區與修道院供應水源。目前總共還剩下5個池塘,有時受雨勢影響甚至會出現7個,然而「Drei Weieren」 這個名字仍沿用至今。

「Drei Weieren」裡的最西的曼南威爾(Mannenweiher)池塘,現在是一個公營室外游泳池,可免費進入,沒有出入限制。水池的北端有一個更衣室、碼頭,還有獨立的游泳區和3公尺跳水板,是夏季聚會的熱門場地。

弗羅伊登貝格山坡上的牧場。

沿著山坡小徑,一路欣賞聖加侖城區風光步行下山。

蓋斯街(Gesstreppe),其實是一段位於弗羅伊登貝格山坡連接城區與三池的階梯,共350 級台階,爬升 54 公尺。

聖加侖擁有 140 多個可供公眾使用的「Stäge」(瑞士語中樓梯的意思),共約有 13,000 級台階,當地人認為樓梯是為行人創造捷徑的理想方式,所以建造了不少有益身心健康的梯道,因而有「千梯之城」的稱號。

蓋斯街(Gesstreppe)沿途山坡風光。

蓋斯街(Gesstreppe)山坡下端起迄點。

又返回老城區內,有尖塔凸窗的建築是「綠色庭院之家(Zum grünen Hof)」,建於1606年,現為聖加侖旅遊服務中心。

聖加侖的紡織博物館(Textilmuseum St. Gallen),位於老城區的前塞登霍夫(Seidenhof) 舊址上一棟宏偉的建築內,因其紅磚外牆而被稱為「羅索宮(Palazzo Rosso)」,於1886年開放。

紡織博物館正門,上方有片金屬製的蕾絲狀雕塑品。

古典風格的入口門廊。

持「瑞士旅行通行證(Swiss Travel Pass)」可免費兌換門票入內參觀。聖加侖的紡織博物館的門票以各色布料製成,極富收藏價值。

紡織機。

紡織機另一面。

自中世紀以來,聖加侖就以其高級紡織品而聞名於世,聖加侖的刺繡在1870年左右達到了巔峰,那裡的紡織品及繡品得以出口到世界各地,達官貴人們都以能獲得聖加侖的繡品而欣喜。自 1890 年起還設有刺繡學校。最初,因為聖加侖是紡織業中心,當地的商人組織就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紡織面料,供當地紡織製造商參考,這成為紡織博物館的前身。

如今,博物館以瑞士東部刺繡、埃及織物、歐洲中世紀以來的花邊、刺繡和面料收藏而聞名。除了展有來自瑞士公司的紡織品樣品,超過2百萬份原件記錄了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的機繡,呈現聖加侖刺繡行業鼎盛時期的發展。

早期的衣料。

模特兒披掛著各式布料樣品。

彷彿毛氈式的設計。

宛如紙雕式的設計。

蕾絲鉤織的立體動物,別出心裁。

紡織博物館珠寶展覽的部分,串珠以編織的手法構成圖案,與台灣原住民串珠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洛克式的階梯。

紅色廣場(Roter Platz),由藝術家皮皮洛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和建築師卡洛斯·馬丁內斯(Carlos Martinez)聯手打造的「城市休息室(Stadtlounge St.Gallen)」,將布萊奇(Bleicheli)區街道上的一切覆蓋著一層鮮紅色塑料顆粒構成的地毯,成了一個可以全天候使用的娛樂、休閒和商務區。

場內設施包括各式紅色沙發、椅子、桌子、躺椅和裝飾元素,孩子們在場上玩耍,附近辦公大樓的員工在這裡休息。

一輛蓋著紅毯的保時捷 911。

依照地上車輛的圖案範圍可停該類車種。

沒停在指定位置,執法人員隨即前來。

具親水功能也很讚。

從鋪著紅毯階梯走下來,應該頗有巨星的Fun。

上面懸掛著不規則型的燈球,就像漂浮的巨石,夜間點燈時,為這個區域帶來不同的、微妙的燈光氛圍變化。

聖加侖銀行前人行道上的石雕公共藝術品(在台灣如果有行人被絆倒,可能就要提出國賠,並訴求拆除或建圍欄)。

聖加侖中央郵局(Hauptpost St Gallen),位於中央車站對面的Bahnhofplatz廣場上,建於 1911 年至 1915 年間,由鋼筋混凝土和聖瑪格麗特砂岩組成的建築,西北側有一座引人注目的的鐘樓。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180787006